李玉建,奉献阿里三十载:阿里tv助手下载 载

尽管个子不算高,但坚毅的面容、宽厚的肩膀、沉稳的嗓音仍然把李玉建作为一名山东汉子的特点彰显无疑。

30年前,从遥远的山东德州,17岁的他踏上西行的火车,几经周折辗转,来到阿里参加工作,就此把根扎了下来,再也没有回去。

一名普通的机要干部做起,李玉建先后历任地委秘书长、政协副秘书长、革吉县副县长、地区科技局党组书记、旅游局局长等多个职务,一直到今天的地委常务副秘书长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昔日的青春少年已经长出了缕缕白发,额头的皱纹刻下了岁月的沧桑。

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但李玉建用他三十年如一日执着的坚守和不悔的忠诚,诠释了一名新时期阿里党员干部的形象。

“30年真的过得很快。

李玉建微笑着说。

少年壮志不言愁      1980年,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从内地挑选了92名年轻同志充实到西藏干部队伍,李玉建名列其中。

作为其中24名身体素质好、能独立开展工作机要业务标兵,李玉建被分配到位置最偏远、条件最艰苦的阿里地委工作,他没有丝毫的犹豫。

“我是一颗红心跟党走,党指向哪,就去哪。

李玉建说,“那会儿去阿里真的不容易,车子少、路难行,我在拉萨坐了一辆解放牌汽车过去,一坐就是10天,晚上都在驾驶室里睡觉。

”   当时的阿里,全地区仅有4万人,狮泉河镇更是只有区区1000人左右,一条街,几百间土坯房和石头房,便是全部。

李玉建回忆说,刚来的时候,他和另外两名同志挤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子里,土坯墙壁连报纸都糊不上,只能用铁丝固定上去。

没有新鲜肉和蔬菜供应,平时就吃菜根、腊肉、风干牛羊肉,有的肉硬得根本嚼不动。

气候反复无常,夏天有时都要穿军大衣,冬天不烧柴的话则有可能把人冻死。

“生活条件比起山东农村老家都要差很多。

李玉建如是说。

除了生活上的艰苦,工作也在考验着李玉建

当时新疆刚刚结束对阿里的托管,新疆干部全部返回,李玉建没有老同志带的情况下,直接上手非常重要的地委办公室机要工作,对于年仅17岁的他来说,压力可想而知。

没有人教我,我就自己学,反正一定要把工作干好。

”抱着这样的念头,李玉建一边白天埋头苦干,一边晚上点着蜡烛自学各种知识,偶尔看场电影是他仅有的放松方式。

除了业务训练,他还积极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至今他仍保存着当年学习的手稿,厚厚的本子上写满了习题,从题目到答案,一笔一划,工工整整,记录下了那段青葱而奋进的岁月。

天道酬勤。

年复一年的刻苦努力加上对机要工作的领悟,让李玉建的能力很快脱颖而出,在1982年举办的全区机要业务比赛上,他荣获三等奖,在1985年举办的全区机要业务比赛上,更是一举夺魁,成为全区的焦点。

不少条件更好的单位和部门想把李玉建挖过去,但都被他回绝了,理由很简单:“阿里需要我,我现在不能走。

”   整个80年代,或是由于工作忙碌,或是把机会让给了同事,任劳任怨的李玉建在10年间只休过一次假,婚姻大事也是直到1991年才得以解决。

他把人生最美好的10年,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阿里奉献给了看似枯燥的机要工作,也完成了一名少年走向成熟的最初积淀。

孔繁森身边      步入90年代,工作业绩出色的李玉建已经担任起了地委秘书长一职,在1993年至1994年期间,配合阿里地委书记孔繁森开展工作

跟随楷模,必然学习楷模,1年多的时间里,李玉建孔繁森同志身上学到了他一生都用之不尽的宝贵财富。

李玉建说:“孔书记最大的几个特点,一是对党无限忠诚,从来不讲个人条件;二是对工作相当认真;尽心尽力,细致入微;三是对干部同志非常关心;四是对群众无比热爱。

”   他记得很清楚,1994年初,阿里发生了重大雪灾,孔繁森带着大家到改则、革吉等县了解情况;预定工作完成后,孔繁森又顶风冒雪,挨家挨户走到群众家中开展慰问,用随身带的钱向他们发放慰问金,帮忙出主意、想办法,鼓励群众克服困难,比原定计划时间多呆了三天才返回狮泉河。

孔繁森当时对他这样说道,我们是老百姓的主心骨,不能下来看一眼就走,而是要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们的心中,让他们拥有重建家园的信心。

最让李玉建感动的是,每次下乡,为了让大家多睡一会儿,孔书记总是早上第一个起床,亲手把早饭做好之后,才把大家叫起来。

地委书记亲自给我们做早饭,叫我们如何不爱戴他?”说到动情处,李玉建的眼眶红了。

孔繁森影响了整整几代阿里干部,成为一个时代的偶像和大家竞相学习的榜样,直到今天他的名字仍然常常被阿里人提起。

“这些年来,虽然自己没有孔书记做得那么好,但我一直朝着他的方向在努力。

李玉建说。

那时,李玉建的弟弟也来到阿里谋求出路。

作为孔繁森身边最亲近的人之一,想要为弟弟解决一个工作,只是一句话的事情。

但是想到孔繁森自己都没有为妻子安排工作李玉建这个念头刚刚萌发便又消散得无影无踪,如今,弟弟仍然是阿里一名普通打工者。

十几年来,李玉建先后历任了多个领导职务,没有送过一次礼,也没有收过一次礼,他的清廉和正直,在阿里干部圈子中,已经众所周知。

孔书记私人应酬上的请客吃饭,从来没有报过一次账,作风非常廉洁。

对于我来说,干工作就是干工作,干得好就是干得好,不需要其他污七八糟的东西掺杂在里面。

李玉建说。

学习孔繁森的道路上,李玉建也经历了与榜样相似的情况:忠孝不能两全。

母亲患有残疾,父亲前几年又得了脑血栓,作为家中主心骨的他却长年不能在双亲身边陪伴。

加上弟弟工作的事情,家里人对他有不少的埋怨和曲解。

对此,李玉建无从解释,只能从工资里尽量多地拿出钱来寄回去,拜托亲戚照顾二老。

“没办法,只能等到退休回去后多陪陪他们,表达一下我这几十年的歉意吧。

李玉建苦笑着说。

永远的阿里情      30年来,李玉建用自己的脚步走遍了阿里的山山水水,与当地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2010年,年近50岁的他再次回到地委,担任起常务副秘书长一职,这又是一个新的挑战。

比起17年前当副秘书长时的情况,现在的李玉建岁数大了,工作量更大了。

他说:“过去交通和通讯不方便,人少事也少,把手头的活干好就行了。

现在不一样了,西藏和阿里的发展突飞猛进,每天都有新的事情和情况要处理,经常把人忙得忘乎所以。

”   作为秘书长是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的重要桥梁,李玉建必须随时保持工作状态:每天平均要接、打100多个电话;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随时记录要做的工作,不到半个月就会写得满满当当;至于个人休息,他已经忘记上次完整过周末是什么时候了。

李玉建家中,他的爱人打趣地告诉记者:“平时回家他都没个准点的,经常星星月亮出来了,还没见到他的人影,不过我都习惯了。

”   面对繁重的工作李玉建说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凡事戒骄戒躁,一步步地来,再大的事也会有完成的一刻。

谈起这些年的工作经历,他深有感触地说道:“只要我还在这个位置上,只要党和阿里人民还有一天需要我,再苦再累,我都会把工作继续下去。

很荣幸作为党的一员,能够通过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任务,为阿里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我这么多年就没有遗憾了。

”   责任编辑 张小华。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