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信心才能稳住农业

罗成友。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特别是经历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农业稳定就显得愈发重要。因为,民以食為天,吃饭是第一位的,粮食、猪肉、食油、蔬菜等重要农副产品得不到保障、价格不能稳定的话,社会是难以稳定的。

而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的保供稳价,是以农业稳定为基础的。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从事农业、特别是对进行适度规模农业投资者的信心,造成了一些影响。疫情之下,农副产品的销售受到一定影响,乡村旅游变得冷清,规模经营中的农业劳动力遇到困难等,导致了农业经营的效益下滑。

在这样的状况下,一些农业投资者就不愿再加大投资,甚至还有极个别投资者放弃了一些本已确定的投资项目。

习近平总书记对今年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各级党委要把“三农”工作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统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把“三农”领域短板补得更实,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稳定农业,首要的就是要稳定发展农业投资农业信心。当前,除了要有能够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信心外,还需要稳定提振广大农民发展产业的信心稳定提振现代农业投资者、经营者在投资发展现代农业上的信心

加大农业投资,是稳定农业的关键。而这投资,除国家和各级财政增大投入外,各类经营主体,也是加大投入的主体和最大的社会投资来源。因而,稳定、增强包括工商企业主、城市资本投资者在内的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发展现代农业、特别是发展设施农业信心,是加大农业投入的关键。

如何才能有效地稳定、增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农业信心

首先是要有能够让投资者放心大胆投入的政策。党的十九大已经明确: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同时,加大了承包地“三权分置”的改革力度。这给现代农业投资者放心使用土地吃下了“定心丸”。

去年以来,中央又不断出台鼓励社会投资农业、创造现代农业投资大环境的政策。如前不久中央两部委出台的《关于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就进一步明确了农业投资者在用地上的政策界限,简化了农村产业用地取得方式,能够有效提振各类经营主体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

稳定、激发、提振各类经营主体,以及广大农民加大现代农业投入的信心,不仅需要有效的激励、保障政策,更需要准确、全面、持续地执行好这些政策,并保证政策的稳定性。这对稳定投资投资农业信心至关重要。

稳定投资投资农业信心外,另一个需要稳定的是广大农民精心经营土地发展产业增收的信心

农民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体,更是发展农业增收的主体。而土地始终是农村稳定的基础,从长远来看,依靠土地增收,是必由之路。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由于效益问题,有的农民经营土地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对在土地上致富的信心不足,从而导致土地经营不细,经营效益不好。

因此,我们需要想尽办法,稳定、激发广大农民经营土地的积极性,提升在土地上增收的信心

稳定、激发农民精心经营土地发展增收产业的信心,除加大种粮补贴等政策激励外,更要帮助农民发展好有市场、效益高的特色产业,通过深化围绕土地进行的改革,提高土地经营的效益,从而稳定和增强农民经营土地发展产业的信心

只要稳定农业投资者和经营者的信心,就能够想尽办法克服困难,稳住农业,高质量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