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卡梅隆 [有多少人敢像,詹姆斯.卡梅隆,那样要钱?]

中国人办不成世界一流大学,中国一流大学校长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上说,是因为没有美国同行那样有钱;美国人拍大片成功,中国导演也说,那是因为人家“不差钱”。

美国大学和导演的钱果真是天上掉馅饼?   美国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拍《泰坦尼克号》过程中,因为耗资颇巨,投资方忍无可忍,要求更改拍摄方式,但詹姆斯卡梅隆不允,坚持按自己的理想拍摄,并称如不许按自己的计划拍摄,他宁愿自杀。

投资方因为他的执着和对他的信任,只好硬着头皮,将信将疑地答应继续填这个无底洞。

可见,即便名气大如詹姆斯卡梅隆,关键时候,要银子,也还是得以命相搏。

斯大林在卫国战争结束后曾高度赞扬了朱可夫元帅。

他说:“朱可夫是我的麦克莱伦(美国内战时期的一个名将,是林肯总统最得力的将军,素有西部‘小拿破仑’之称)。

麦克莱伦一样,朱可夫也总是要求多给些人,多给些枪,多给些飞机。

他总觉得不够。

但是,他从来没打过败仗。

”我们的“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似也颇有此妙处。

不久前,我们的高层下决心撤销各地驻京办。

但仔细想来,人家花钱驻京,并不违背市场规律(或者换个“某某商会”之类的新道道就更无计可施)。

只有根本改变北京一些部门有权随意让基层“跑部钱进”的格局,才是釜底抽薪,治到了点子上。

但就算是要钱,我们有没有詹姆斯卡梅隆式的决绝,恐怕也是个问题。

“文死谏,武死战”是古人的理想境界;和平发展年代,从上级那儿要钱,能不能也如詹姆斯卡梅隆式地“睡棺材伸手 ――死要钱”,也是一个试金石。

在这样的试金石面前,如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里的两个骗子那样实施骗术,“要更多的生丝和黄金”,事后弄两篇伪论文应付交差的很多。

有关方面要是能如《泰坦尼克号》影片投资方那样对投资效益负责,看谁还能随便要到钱?要钱的主儿要是没有詹姆斯卡梅隆那样追求完美卓越的强烈事业心和自信心,还敢不敢以命相搏?   2010年1月8日,“中国毕业生向耶鲁大学捐款八百八十八万八千八百八十八美元,金额创耶鲁管理学院毕业生个人捐款纪录”。

《环球网》报道的这则新闻引起广大网民的热烈讨论。

一时间,据称为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创建人的张磊立刻被网友“人肉搜索”。

不少网友对“中国辛辛苦苦培养的高材生帮着人家发展”表示不满甚至气愤;也有网友认为,张磊支配自己所赚得的钱根本无可厚非。

假如张磊设置捐款的前提是中国大陆的大学必须如耶鲁大学那样把这笔捐款用到实处,也把大学办成耶鲁一般,我们又有多少大学校长敢以命承诺?。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