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气象局2014年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气象局2014年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2014年上半年,我局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宗旨,始终以防灾减灾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抓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一、成立县局为农服务工作领导组,建立稳定的气象为农服务组织、经费保障机制成立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工作预报股承担。目前,我县8个乡镇80个村委会各1名气象灾害信息员共88人,由乡、村干部兼任。县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和防雷减灾领导组办公室为县人民政府设在县气象局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组织机构,但无地方编制。县财政今年安排气象服务数据通讯费7万元、山洪地质灾害监测站运行经费4万元、乡镇雨量自动站、电子显示屏、运行维持维护经费3万元及人工增雨经费5万元,投入到气象为农保障服务中。今年上半年,我局共发布短期气候预测6期、专题气象服务材料16期、气候影响评价6期、大风蓝色预警10期、雷电黄色预警2期、高温黄色预警12期、霜冻黄色预警3期、暴雨蓝色预警2期、气象情况反映5期、天气周报24期、旱情监测报告12期、重要天气消息6期、灾情上报5次。向县四班子领导及办公室人员、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领导、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组成员单位领导及县乡村地质灾害监测员、民政气象协理员、烟叶生产服务、乡镇党委政府领导、中小学校负责人、重大在建项目负责人、工矿企业负责人、水库负责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通式气象服务对象中草药种植公司、高原特色农业种养殖大户等1674人开展气象短信服务25000多条。每天利用电视天气预报节目、门户网站、XX县宣传网、电子政务平台及电子显示屏平台发布公共服务、决策服务产品。

二、气象服务能力明显增强2014年上半年,预报股人员恪尽职守,严密监视天气,认真负责做好天气监测和预报值班工作,以抗旱救灾气象保障服务为重点,按照“无微不至,无所不在”和“气象服务三满意”服务理念,利用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预警系统、传真、电话等服务平台,及时向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天气、旱情和雨情发展趋势,积极、主动做好决策、公众气象服务及农事关键期气象服务工作。积极主动到相关部门收集、了解灾情,严格按照省州要求及时上报5期。2014年1—6月短期一般天气预报准确率89%;中期一般天气预报准确率87%;短期重要天气预报准确率78%;中期重要天气预报准确率72%。分月温度预测准确率92%;分月雨量预测准确率85%。24小时本地一般降水定性预报准确率为73%,24小时本地大雨定性预报准确率为74%。同时,法定节假日、高考专题气象服务等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到位。由于预报准确,服务及时,迎得了县各级领导和部门一致好评。(一)抗旱减灾气象保障服务积极主动。抗旱气象服务重点关注降雨过程、旱情发展、卫星热点、低温霜冻、寒潮、倒春寒、大风和高温干旱预警。2014年1—5月降水持续偏少至特少,为近5年来同期最少,4月21日我县达到中度气象干旱。4月3—29日、5月13日至6月6日持续30℃以上高温晴热天气,6月4日极端最高气温达35.9℃。持续高温晴热导致旱象快速发展,6月5日达到特旱,县委政府启动抗旱应急预案Ⅲ级(较重)应急响应。县财政安排5万元人工增雨炮弹款,6个作业点适时开展人工增雨抗旱作业。我局于6月5日启动抗旱应急预案Ⅲ级(较重)应急气象保障服务和值班。每周发布天气周报,每天发布旱情、降雨、高温监测报告,实时快速发布气象手机短信,快速传达决策气象情报,当好参谋。准确预报了1月20日降温降雨降雪天气过程,2月17~18日中到大雨、6月6—8日中到大雨、6月11—16日暴雨等关键性降雨天气过程,有力的支持了全县抗旱减灾工作。(二)气象服务助力扑救森林火灾。3月20日早晨,无量山镇与景东县交界处发生森林火灾,XX县气象局快速反应、迅速组织开展了气象保障服务工作。一是分管领导带领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开展气象指导服务;二是预报股及时发布手机短信1795条,将气象专题服务、未来天气预测及天气实况等气象信息发送至县领导、相关部门领导及火灾扑救现场工作人员;三是人影中心迅速行动,组织无量炮点抓住有利天气时机,适时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1次,火场迎来了及时雨,12时左右山火浇灭,未蔓延到我县境内。县领导慨叹:“幸好有及时雨相助,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三)人大审议促进烟草气象服务。4月,XX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9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烟叶生产工作情况报告。提出全面提升烟草支柱产业地位不动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烟叶生产保障能力。针对气象防灾减灾设施落后,缺乏科学预测,对洪涝、冰雹等自然灾害预报预警不足,防灾减灾能力不强的困难和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不间断滚动监测,及时预报预警,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损失。XX县局将以此为契机,积极争取和落实有关加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各项措施,进一步推动烟叶生产气象服务,提升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对烟叶生产的支撑和保障能力。(四)建立健全公共气象服务预警信息发布渠道。调整更新建立完善气象手机短信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人员1674人。其中县四班子领导及办公室人员135人、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领导108人、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组成员单位领导及县乡村地质灾害监测员832人、民政气象协理员126人、烟叶生产服务26人、乡镇党委政府领导60人、中小学校负责人103人、重大在建项目负责人26人、工矿企业负责人6人、水库负责人6人。新增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通式气象服务中草药种植户、茶叶种植户、乌骨鸡养殖户及烤烟种植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46户。并将县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主要领导767人纳入省、州气象预警平台。信息发布渠道和范围的扩展,进一步提高了我县决策气象服务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五)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和泥石流、滑坡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进展顺利。对我县境内的16条中小河流、12条山洪沟和28个泥石流点、67个滑坡点的基本情况及气象、地质等致灾因子和承灾体、抗灾能力等情况进行调查。完成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和泥石流、滑坡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普查、实地调查以及普查数据录入上报。继续开展气象风险普查数据库建设、基于科学方法开展致灾临界(面)雨量的确定。三、气象农业联合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通式气象服务2014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完善农村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5月,根据省州气象农业主管部门安排部署,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进一步强化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提升农业生产科技支撑能力。一是气象农业共同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通式气象服务普查,初步确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46户,收集了中草药种植户、茶叶种植户、乌骨鸡养殖户及烤烟种植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手机信息库、经营规模和气象信息需求;二是气象部门将收集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息纳入气象服务数据库,为其建立专门的、点对点的产品提供和信息传送渠道,及时提供农业气象监测、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农用天气预报及农事生产建议等信息;三是县级农业气象部门联合开展农田调查、农业气象会商,共同制作和发布气象为农服务产品,切实提高直通式服务产品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针对本地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象灾害状况,共同研发防灾减灾适用技术,并加强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推广应用。联合加强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提升其利用气象服务信息组织生产经营和防灾减灾的能力。四、加强县级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工作(一)调整充实县人影工作机构。根据《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通知》(南政办发〔2014〕24号),进一步调整充实由县人民政府县长任组长,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气象局,由县气象局主要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二)进一步规范人影工作管理。严格按照“政府主导、气象主管、部门联合、区域协作”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组织领导,把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防灾减灾的有力手段、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水资源安全保障和生态保护的有效途径以及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保障措施,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和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完善管理考核体系工作机制,落实必要的机构和经费。(三)建立和完善责任明确、操作规范的作业安全监管体系。县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组下发了《XX县人工影响天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XX县人工防雹作业指挥及值班制度》。(四)2014年人工防雹工作全面启动。根据县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组《XX县2014年人工防雹工作实施方案》,5月27—28日,我县召开2014年人工防雹工作动员会暨炮兵复训会议,逐级签订了《2014年人工防雹安全生产责任状》。全面完成装备年检、作业公告、人员备案、上岗培训、人身意外伤害险办理、弹药订购等布点准备。6月5日起,大理新一代天气雷达和TWR雷达24开机监测指挥,县人影作业指挥中心5名指挥管理人员、6个炮点24名炮兵24小时应急值班,人工防雹工作正式启动。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回顾2014年上半年我局的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气象事业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差距和问题。一是气象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离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康福祉的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二是破解关键性、转折性、灾害性天气气候预测预报能力不强;三是气象部门发展的基础差、底子薄,自我发展的能力仍然不强,人员少、人才匮乏的局面仍然突出;四是随着我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气象探测保护范围已被纳入城市规化,致使气象探测环境受到影响,严重影响了气象探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和气象预报、情报服务的质量。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