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帮助的途径探索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社会闲散青少年已经日益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如何通过卓有成效的措施对社会闲散青少年进行帮助教育,将他们引至正常的生活轨迹,减轻其对家庭社会的危害,是社会工作者们需要考虑和解决的迫切问题。检察机关也应积极参与社会闲散青少年的帮教工作,利用自身优势帮助闲散青少年融入社会

关键词社会转型 闲散青少年 帮教工作

作者简介:周玥,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科员。

中图分类号:D9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4—186—02。

社会闲散青少年是指达到法定入学年龄,没有固定工作和收入、在社会上游荡,家庭无力管束、学校放弃管教、社会难以管理青少年。主要包括既没有在学校接受教育,又没有固定工作,游离于社会边缘和家庭控制之外的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大约有1000多万闲散青少年,他们中大多数是未成年人,大部分有学业失败的经历,文化程序普遍偏低,就业技能、自我谋生能力较差,文盲、小学和初中水平的占97%。许多闲散青少年还有一定的不良行为(甚至严重不良行为),尤其在14岁前后为高发年龄段,容易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一、社会闲散青少年的类型和具体表现。

社会闲散青少年按照来源和成因,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经常旷课的在校学生。

2.中学毕业后无正当职业的青年。

3.农村、偏僻地区的一些文化较低且好吃闲懒的青少年

4.外来无固定工作、缺乏大人监护而流向社会青少年

5.改造效果不明显的刑满释放青少年

社会闲散青少年的具体表现一般为:

1.缺乏必要技能,自立能力较差。闲散青少年不爱读书,未能继续学习或接受高等教育,缺乏养活自己的一技之长,教育程度决定了他们没有掌握必要的谋生技能,生存手段单一,缺少社会竞争力。而有部分具有教育背景的学生,对择业标准期望较高,高不成低不就,又怕吃苦,找工作比较困难。这些情况是青少年赋闲在家继而走向社会的直接原因。逐渐会形成青少年好逸恶劳、好吃懒做的心理,不愿从事环境差、体力重、收入少的工作,自立能力较差。

2.性格缺陷,生活无规律。根据综合分析,懒惰是造成闲散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青少年闲散成性,受不了约束;哥们义气强、江湖习气重,目无法纪,狂妄自大。喜欢昼伏夜出、暴饮暴食,生活无规律。他们缺乏生活的信心和奋斗目标,往往破罐子破摔,不自爱自重,容易产生避世情绪,对人不信任,爱怀疑一切,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

3.容易扎堆,喜欢在特定场所聚集。由于无事可做,没有精神寄托,闲散青少年更容易互相扎堆,相似的生活状态、经历和性格让这一群体更容易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大多数闲散青少年喜欢在游艺厅、网吧、录像厅等场所逗留,其中部分闲散青少年长时间泡网吧、录像厅、台球室,甚至彻夜不归。

4.无所事事,容易引发犯罪行为。由于闲散青少年存在一定集群现象,不爱参加正常的社会活动,经常会受到群体中某些不良分子的影响,总想不劳而获,或打短工、或是小偷小摸,喜欢敲诈、赌博、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尽管其犯罪表现多为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盗窃、抢劫等治安犯罪,但如不加强管理,就有可能发展成刑事犯罪。

5.家庭教育缺失,难以教育管理。在闲散青少年当中,家庭贫困的占大多数,少数家庭属于单亲家庭或者父母有残疾。父母文化层次偏低,受过高等文化教育的偏低,这样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经费和精力投入有限,往往极不注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缺失,难以沟通,不服管教。

二、闲散青少年社会的影响及其成因。

闲散青少年的许多行为违背了正常的社会道德和法律秩序,对社会家庭和个人产生着较多的负面影响。由于闲散青少年没有固定的工作和收入,经常盗窃、敲诈、勒索他人财物,导致侵犯他人财产的违法犯罪案件增多;喜欢相互纠集、聚众打架、斗殴,既严重妨害公共安全,又影响社会风气,特别是对正常的青少年成长产生了较坏的负面导向;由于闲散青少年好逸恶劳,行为怪异,又经常惹事生非,对其家庭也会造成巨大精神压力,影响家庭在周围群众中的社会印象和评价;由于他们游离于正常的组织之外,处于社会边缘和失控状态,游手好闲、精神空虚,为追求刺激,或过度享受,虚度光阴,今朝有酒今朝醉,极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影响自身健康正常发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经通过对2361名少年犯罪调查发现,1445人属于闲散未成年人,占总数的61.2%,这就充分印证了上述观点。

闲散青少年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家庭因素,如结构不完整的残缺型家庭的影响、家庭教育方式和家长教育态度的失当、父母本身具有赌博、酗酒、吸毒等不良行为,使得孩子不能从家庭享受到关爱的温暖和正常的教育,导致他们流向社会;其次是学校的原因,如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很少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对违规违纪的学生疏于管理,往往将其开除任其走向社会,使得青少年从此处于学校教育的盲区之内;第三是社会原因,黄赌毒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道德理想的缺失、错误价值观的引导,许多商家利益的驱使、就业压力的增大以及相关部门缺乏管理等,加剧了社会闲散青少年不良习气的形成。

三、检察机关参与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帮助的途径。

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帮助,要发挥整个社会的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把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的监督机关。它的基本职能是保证公安机关侦查活动的合法性、法院审判活动的合法性、刑罚执行活动的合法性;通过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察究,保证公务活动的合法性,实现对行政权的制约;代表国家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作为检察机关,更有责任参与对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帮助,要通过切实有效的途径,努力对社会闲散青少年进行帮困、救助、教育和引导。

1.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对社会闲散青少年进行排查摸底。检察机关要抽调人员或者联合相关部门、机构深入开展社会闲散青少年群体的排查摸底工作,进一步分类摸清不在学、无职业、流浪乞讨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重点群体的情况,准确掌握辖区社会闲散青少年情况,建立档案或社会闲散青少年管理工作台帐,并根据社会闲散青少年的具体情况、犯罪成因、现状、不良习惯、行为和心理成因等特点,对闲散青少年进行危险度评估。着力研究和把握各类社会闲散青少年的群体性特征和不同年龄段的行为特征,找出各类青少年群体的基本需求和有犯罪行为及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并针对社会闲散青少年群体权益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统计分析,形成分析报告,提出有效措施和意见建议,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帮助工作的办法措施。

2.深入社区,参与成立社会闲散青少年管理专门机构。检察机关要深入社区,参加成立社会闲散青少年管理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到社区专门从事闲散青少年管理工作,开展对社会闲散青少年的专门帮助和服务,预防其进一步滑向违法犯罪的边缘。

3.走进学校,加强对在校青少年教育引导。各级检察机关要积极走进学校,做中小学、中等专业学校和高校的法制副校长,承担在校生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任务。要注重教育关口的前移,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刑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基本法律知识为内容,通过举办法制讲座、宣传法律知识以及发放法律书籍等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注重对在校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矫治工作,及时发现和引导有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的青少年学生,通过真实的案例和形式多样的体验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自我防范意识,远离不良行为,在正常的社会氛围中健康成长成才。

4.对违法青少年进行帮教。通过走访谈心等方式,对违法青少年开展帮教工作,对其进行思想疏导和心理劝慰,帮助失足青少年重新建立面对未来的信心与勇气;加强服刑在教人员家庭未成年子女的生活救助和教育,使得这些青少年不受父母犯罪行为的影响,健康成长。

5.拓宽法律服务渠道,维护社会闲散青少年合法权益。加强与有关部门合作,整合社会资源,在乡镇、街道、社区等社会闲散青少年较为集中的地方,参与组织各种形式的法律服务团,以社会闲散青少年为重点,开展法律咨询和以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未成年人犯罪比较集中的抢劫、盗窃、寻衅滋事等法律知识的法制讲座,现场受理纠纷,就地提供法律服务,切实解决青少年特别是社会闲散青少年各种涉法问题;以律师事务所、乡镇司法所为依托,参加打造青少年法律服务工作平台,使社会闲散青少年能够便捷地找到“法律明白人”,遇到法律问题有了主心骨;参与青少年法律援助工作网络建设,积极引导有法律纠纷问题的社会闲散青少年获得法律援助,使他们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法律服务,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重视和加强对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与培养,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关系到社会治安、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建设及和谐社会构建的顺利进行。检察机关更加应该发挥自身优势,整合教育资源,以切实有效的途径,积极帮助闲散青少年转变思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尽快融入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来。

参考文献:

[1]夏少丽.关于社区闲散青少年管理问题的思考.今日海南.2007(4).。

[2]朱作鑫.谈闲散青少年的成因、特点及教育管理.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9).。

[3]马秀娟.闲散青少年管理与引导.上海教育.2003(8).。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