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裸考”现象调查及反思】 大学生心理论文3000字

摘 要:随着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裸考”一族正逐渐壮大。

笔者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对浙江部分高校的学生裸考现象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分析和研究大学生裸考现象及其原因。

调查结果表明:“裸考现象在大学中普遍发生,大学生裸考”人数多、科目广、次数多。

本文重点分析了大学生裸考现象产生原因,并为解决此现象提出了部分建议。

关键词:裸考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当前网络工具的普遍应用,各种网络词语也大肆流行起来。

裸奔、裸官、裸婚、裸聊、裸捐……有关“裸”的词逐渐增多,“裸考”也是其中一个。

裸考”,原是高考新名词,后来延伸到求职考试中,指没有经过任何复习和准备就去参加考试

由此还衍生出“比基尼考”,比“裸考”多准备了一点,经过简单复习就上考场;或者在考试前看了一点考试类型,或做了一两套历年真题,就参加考试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选择的职业也大多数倾向于有编制的“金饭碗”“银饭碗”,对国家和各地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考试趋之若鹜,各种考试也接踵而来。

期末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各类招聘考试……当今大学校园里,考试成了大学生的首要任务。

重压之下,大学生裸考”一族正在壮大。

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1年1月15日~20日期间,对浙江部分高校的在校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共发放问卷240份,收回有效问卷236份,约占发放问卷总数的98.33%。

有效问卷中男生124份,占52.54%;女生112 份,占47.46 %。

本科生共167名,占70.76%;硕士研究生共69名,占29.24%。

本科一年级学生共48名,占本科生28.74%;本科二年级学生共46名,占本科生27.55%;本科三年级学生共39名,占本科生23.35%;本科四年级学生共34名,占本科生20.36%。

被调查者中男女比例、各年级比例适当,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学生裸考”特点分析      1.“裸考”人数多   在236份问卷中,有161人回答“裸考”过,近七成的学生都有“裸考”经历,且男生比例(57.76%)略高于女生比例(42.24%)。

在回答问题“你身边‘裸考’比例大约多少”时,有过“裸考”经历的学生选择的答案与没有“裸考”经历的学生明显不同。

在“裸考”过的学生中,有27.67%学生选择50%以上,超过一半的学生(53.46%)选择10%~50%,而选择身边没有“裸考”的只有1.26%。

在没有“裸考”经历的学生中,大多数(47.14%)选择身边“裸考学生比例为10%以下,选择在50%以上的仅为4.29%。

这与“看到周围的人‘裸考’,你是否有‘裸考’的冲动?”选项答案一致。

有过“裸考”经历的学生看到周围有“裸考”的人几乎都有“裸考”的冲动,身边“裸考”人数比例也较高;没有“裸考”经历的学生80%以上没有“裸考”的冲动,身边“裸考”人数比例也较低。

2.“裸考”科目广   高文化人群增多,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政府、事业单位乃至许多企业,凡招必考。

在回答“你在哪些考试中‘裸考’过”时,44.92%学生选择选修课,26.27%学生选择英语等级考试,还有28.81%学生选择计算机等级考试、普通话考试、公务员考试、各类招聘考试等。

调查表明,“裸考”的科目涉及广泛,可涵盖各类考试

调查“裸考”科目最多一项的结果显示,54.66%的学生选择选修课,25.46%的学生选择英语等级考试,11.80%的学生选择必修课,还有少数学生选择公务员考试、各类招聘考试等。

可见“裸考”最多的科目集中在选修课和英语等级考试上。

3.“裸考”次数多   在回答问题“你‘裸考’过多少次”时,有19.88%学生选择裸考”次数在5次以上,50.31%学生选择2次~4次。

裸考”次数多的主要集中在高年级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和各类考试增多, “裸考”次数也相应有所增加。

学生裸考”原因分析      大学生除了要面对学校大大小小的考试外,还有数不清的考试,如英语四六级考试、普通话等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公务员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各类招聘考试等,笔者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裸考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原因:   1.主观原因   第一,没抱希望,碰运气的侥幸心理。

问卷调查表明:选修课的“裸考现象比较普遍,一方面由于选修课考试评分尺度较宽,有的甚至是开卷考试,拿到学分比较容易;另一方面选修课课程多,选择余地较大,即使考试没有通过,还可以选修其他课程重新学习

从心理学上分析,“裸考”是一种明显的投机心理。

面对考试抱着“空手套白狼”的想法,把能否通过考试寄托在运气上而非努力学习上。

例如,类似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考等,很多人报名时就知道自己要当“炮灰”,去参加考试也只是去碰碰运气,或者去“练笔”以积累经验值。

极少数 “裸考”成功的典范更是增加了“裸考”族们侥幸的心理动机。

第二,自制力欠佳,没有认真复习备考。

很多学生经过高考进入到大学后,便没有了以前的强制性学习习惯,又缺乏自制力,因此沉迷于玩乐中,把学习抛之脑后。

特别对于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考试等统考科目,大学期间有很多次考试机会,因此部分大学生认为“来日方长”,并不急于一时,于是平时也不做复习准备。

大学里,女生普遍比男生自制力强,成绩优秀者多数为女生,这同“裸考”的男生比例高于女生的调查结果一致。

第三,跟风从众心理。

人都具有从众心理,有一部分学生看见身边有人 “裸考”成功,也会有“裸考”的冲动。

在回答问卷“看到周围的人‘裸考’,你是否也有‘裸考’的冲动”时,无论是否有过“裸考”经历的学生均有人选择肯定项,且有过“裸考”经历的学生想“裸考”的冲动比例高于没有“裸考”经历的学生

裸考”成功的例子激发了个人的侥幸心理,而且对于部分认为考试能否通过关系不大的学生来说,“裸考”不需要花费功夫和时间,有成功的概率就会去尝试。

2.客观原因   第一,就业压力与凡招必考的纠结。

社会各类招聘考试现象普遍,逢招必考,令大学生应接不暇。

学生只有通过笔试,才能有下一轮竞争机会。

抱着“普遍撒网”的心态,大学生们同时向多家单位投递了简历,但他们还要忙于自己的专业课程考试、毕业论文等,当考试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时,没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各类考试,应接不暇之余只能是硬着头皮“裸考”。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因为考试太多,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准备;二是没有做好生涯规划,看到别人考什么就去报什么,看到热门专业和热门职业就去应聘,自我定位不清,盲目地随大流。

第二,考题类型偏窄。

现在越来越多的考试侧重于选择题、判断题等,如公务员的行政能力测试,都是选择题,题型过于狭窄,“猜对”的概率有25%,这极易诱导学生去“碰运气”。

而事实上,也正是由于少数学生靠着运气过关,导致这一风气日渐更甚。

在调查有过“裸考”经历的人群中,仅有6.92%的学生裸考”一次也没有成功过,而成功率在50%以上的竟高达56.60%。

裸考”成功率很高,导致了很多学生认为不需要努力,依然可以成功,助长了他们碰运气的侥幸心理。

多数学生裸考”的成功,也激发了周围人“裸考”的冲动,让“裸考”比例逐渐增高。

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部分大公司招聘笔试的内容相近,很多大学生表示多参加应聘考试,即使考不上,也可以当作练手,积累经验,应对其他招聘考试也能提高成功机率。

裸考现象的思考与建议      “裸考族”为何越来越多?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没能很好地对自己的学业、职业生涯进行系统规划,自我定位不明确。

裸考”者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没时间准备直接上考场的求职“裸考”者;一类是把学习当作可有可无的副业的“裸考”者。

1.求职 “裸考”者   在“大学生就业不如农民工、技工”“大学无用论”等观念和现象的冲击下,每名大学生都想找份工作轻松、工资待遇高的工作,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目标较高,很多人都想去争所谓的“金饭碗”。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日趋推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许多用人单位都选择考试来初步筛选大批应聘者,考试几乎成了成功就业的必经之路。

许多大学生逢试必考的原因,无非是想把握住身边的每一个机会,总觉得参加的考试越多,成功的概率便会越高,因而也带来了集体“裸考现象

考证、考试是为了就业就业又要看证书和成绩,因此一部分大学生东奔西跑突击各类诱人的考试和证书,就是为了增加就业过程中成功几率。

其实有的证书含金量很低,但源于社会上对学历和证书的盲目崇拜,大学生“考证热”现象极为普遍,除了毕业证,还要有英语等级证书、驾照、普通话证书等各类技能证书。

针对求职“裸考现象,笔者建议:   第一,相关的职能部门和管理单位应认真做好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求职培训等,给处于就业困境中的大学生更多的个性化指导,引导大学生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从新生入学开始一直到学生离校前,学校应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确立不同内容的就业指导课程,构建起完整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全程指导,持续关注学生的前程和未来,让学生在认识自我、认识专业的基础上完成职业生涯规划

通过日常的思想政治辅导、主题班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他们做好人生规划,帮助他们获得面向社会和未来的生存能力。

第二,大学生应该拥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早树立学业与人生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充分发挥个人的专长,挖掘自己的潜力,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获得事业的成功。

为找工作而一味地盲目“裸考”,不仅会造成不必要的考试资源和自身时间与精力的浪费,而且长期“裸考”不成功也会导致自信心的丧失。

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不仅是获得一个谋生的机会,而且更是实现人生目标和自身价值的途径,也是为自己筹划未来的前提。

因此大学生应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进一步分析自身优劣势以及内外环境的优势和限制,制定出符合自己特点的合理又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2.投机型“裸考”者   没有把学习放在心上的“裸考族”们把时间浪费在上网、玩游戏或者其他娱乐活动上,折射出当前学生侥幸、懒惰和投机的心理,久而久之容易让学生养成投机取巧的心态和不负责任的习惯。

如果任由这种风气蔓延,后果将十分严重。

考试作为一种目前来说比较公平的测评机制,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综合检验,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法。

裸考”行为使得考试制度失去了意义,对其他考生也是不公平的,容易助长社会的不正之风,还为贩卖试题和答案者提供市场。

针对这类“裸考”者,笔者建议:   第一,误认为“学习无用论”或者偷懒、自制力不强的“裸考族”们,应该对学习考试有清晰正确的认识。

学习学生的本分,考试只是作为检测自身学习情况的一种手段,认真对待考试,才能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清晰的了解。

大学里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选择、不断学习的能力,脱离了教师和家长的监督,学生们应该自主地学习思考,这样才能为今后的工作铺垫道路,做好适应工作的各项准备。

第二,高校相关部门应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帮助学生制定好学业规划,合理安排课余时间。

任课教师应丰富课堂内容、改善教学风格、提高教学水平,引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并在课堂上适时进行思想教育和学业引导,帮助他们增强学习兴趣。

同时也应研究设置更合理的考题类型,以达到既能真正考出学生的水平与能力,又能引导学生积极作复习准备的双重效果。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2011年度思政专项课题(项目编号:Y201122435)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孝金波. 网络热词: 比基尼考[N/OL]. 省略/GB/8217/177085/10600956.html,2009—12—17.   [2]沈超, 范文君. 2.8万宁波人昨日考“公”不少是“裸考一族”[N/OL].省略/05zjnews/system/2011/03/14/017360004.shtml,2011—03—14.   [3]林正范. 大学心理学[M]. 浙江: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141—142.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责任编辑:蔡桂兰 实习编辑:祖 迪]。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