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谎言的“疯狂”效应] 心理学上的十大效应

某年某月某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看上了白宫的一个女实习生。

她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莱温斯基

我们所知道的关于克林顿莱温斯基事件,来自于美国的独立检察官斯塔尔

这名检察官非常厉害,大概是出于服众的缘故,或者是美国人本来就有这么一个对民众负责的传统,斯塔尔把自己办理的克林顿莱温斯基的案子给予了公布。

这就是著名的《斯塔尔报告》。

在这个报告里,斯塔尔把作为总统克林顿剥得体无完肤。

一个好色的并且试图对公众说谎的总统形象淋漓尽致地暴露在公众面前。

而这,被美国人认为是符合公众和国家利益的。

两情相悦,一个成年男人和一个成年女人因为彼此爱慕而走到一起,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

这是我,一个中国的公民所能够接受的。

素来以开放著称的美国人为什么对一个较有作为的总统的风流韵事这么缺乏包容精神呢?   据我了解,当年克林顿的案子主要的问题在于:克林顿在初次接受检方调查和媒体访问的时候,说了谎话

即:面对司法机关和公众媒体克林顿隐瞒了自己和莱温斯基之间的真实关系。

而为了隐瞒这个真相,他必须编造出更多的谎话来维护自己最初的谎言

换句话说,一旦这一系列谎言被戳穿,那么所有的问题都将被暴露出来。

国内有句俗话,叫作“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美国人民和美国媒体与司法系统可以容忍一个随便和什么女人睡觉的总统,但是却不能接受一个谎话连篇的总统

一个有外遇的总统也许风流成性,但这毕竟是他自己的问题,影响面很小。

一个谎话连篇的总统,在做重大决策时候,会不会因为这样和那样的原因而背叛美国公众的利益?他当选时宣誓效忠美国宪法和国家利益的誓言是否还可以相信?这些就值得去推敲和怀疑了。

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美国很多人和很多机构(包括司法机关、媒体和国会中的一部分人)说什么也要把克林顿拉下总统的宝座。

对于很多人而言,这固然有政党派别的利益所在,而更多的,则是对选民的负责精神。

一个人格上完美无瑕、为人处世从来不犯错误的人,从理论上来讲是没有的。

而之所以对他产生这种错觉,主要是因为大家对他的了解不够充分。

这种说法,应该说是比较客观的。

这件事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对于那些从不犯错的人,应该有足够多的警惕。

因为永不犯错的背后,往往意味着更多的欺骗。

一次谎言,会带来疯狂的负面效应,让说谎者以令人生厌的方式更加谨小慎微地连续犯错

最终,谎言像雪球一般越滚越大,直至让人无力承担而曝光,从而毁掉说谎者的全部清誉。

编辑刘丽娜。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