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跳车问题的预防处理措施

毕业论文网   摘要:在高速公路建设中,桥头跳车问题,一直是公路设计及建设者们努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桥头跳车路基路面纵向形变的一种形式,也是桥头接线上一个普遍而复杂的技术问题。

目前,我国公路普遍发生桥头跳车现象,除了给交通运营和安全带来安全隐患之外,也给我国公路建设的维修和养护带来的极大的麻烦,鉴于此,本文对桥头跳车问题的预防处理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桥头跳车预防地基   一、前言   桥头跳车是是纵向形变中一种最严重的形式(见下图),桥头跳车现象在高等级公路种危害极大。

在很多公路上醒目的路牌标志“桥头跳车”,其原因体型驾驶者,由于受地质的挤压,桥的两边分别凸隆了起来,造成路面不平,车速过快会导致车辆跳跃,行车安全性大大降低,导致危险发生。

所谓桥头跳车是由于桥台与其后路基沉降不均匀造成了桥台路基顶面的沉降差而产生的。

沉降差超过2cm以上时,将使此处的路面断裂,从而使行车产生明显的颠簸和不适,既影响交通,也加快了车辆的损耗和尾气排放,而且还会使台背及相接路面遭到破坏。

桥头跳车还会对乘车者和附近居民造成噪声污染,影响人民的身心健康。

为此,我们必须对这种现象重视起来,并想方设法加以解决。

某公路桥头跳车某公路桥头跳车   二、桥头跳车问题的预防处理   要解决桥头跳车问题,关键在于消除不均匀沉降

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我们已经采用了各种可能的措施来加以应对,主要是采用性能好的台背填筑材料来保证路基的稳定,有时加入一些填充料,例如工业废渣(粉煤灰等)来保持路基的高强度性能。

有时针对不良土质的路段进行桥头填土,根据软土性质、深度以及公路等级等因素,综合考虑,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应对,例如有取置换土、抛石挤淤、超载预压等各种措施。

然而,尽管如此,由于路基或者台背发生沉降变形都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一般而言,桥梁建成期间沉降比较快,其后会逐渐缓慢形成,但必然有一个周期性的规律,因此对于施工人员而言,不能仅仅满足于目前的预防手段,必须不断研究和探讨新的工艺和材料,最大限度的解决桥头跳车问题。

1、采用新工艺、新材料   处理桥头跳车一个的要求就是要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来改变原来落后的传统施工工艺和方法,达到节约、环保和降低造价的目的,同时也减少施工保通带来的压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设备的更新、新材料的出现都会不断的推陈出新。

目前很多施工单位正在积极想办法,尝试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处治高速公路中常见的病害,如利用微波热再生修补车处理局部坑槽和重度横向裂缝、利用精铣刨加微表处(或超薄罩面)处理轻度车辙、利用环氧沥青处理局部微表处脱落、利用涂刷环氧沥青处理轻度的龟裂和利用有机水硬性材料(MOH)处理桥头跳车

这些新技术、新工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材料和设备,处治高速公路常见病害,以达到节省养护费用、施工速度快、质量好和环保的目的。

2、消除地基沉降   为消除路桥过渡段的不均匀沉降,消除地基沉降是个重要举措,尤其是我国地域辽阔,作为桥台及台后填方地基状况也千差万别,一些特殊地基如软土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更需要改善其性能,提高承载能力。

工作时间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公路初始运营期间没有跳车现象发生,然后到了第三年左右才慢慢出现桥头跳车,而且愈加严重,为此在施工之间,要对地基土层做好试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计算地基的受力状况,然后考虑如何加固地基,以便消除沉降影响。

具体工程应用中,应综合考虑土质、经济、安全等实际情况,对地基必须进行加固处理设计,如采用扩大基础或桩基础等,以保证地基的稳定性。

3、排水设施改进   在桥涵与路堤的连接部位,一般都存在一些缝隙,下雨时雨水会顺着缝隙渗入,下渗水对桥台一般不产生破坏作用,但会对路面结构层和土基产生冲刷和侵蚀,下渗水不易快速排泄,造成土体填料的软化,增加路面各结构层和路基土的含水量,并加速地基的变形。

如果施工时填方体压实度不够的话,将更加严重,不仅降低其强度,而且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变形,造成桥头路堤沉陷,产生跳车现象。

为此,必须加强排水设施的改进,尽可能减少不均匀沉降

首先,路基填土选用透水性材料,颗粒较大,填充于硬塑料管四周。

其次,设置泄水管或盲沟,施工时先对基底作必要的加固处理,然后填筑横坡为3%—4%的夯实粘土拱,再在土拱上挖一条成双向坡的地沟,然后在台背后全宽范围内满铺一层隔水材料(可用油毡或下垫尼龙薄膜上盖油毡),在地沟内再铺设直径为10cm硬塑料泄水管,,塑料泄水管的出口应伸了路基外,管壁上开有小孔,小孔间距控制在10cm以内并布成梅花型,然后在硬塑料管四周填筑透水性好、粒径较大的砂石材料,直至台背分层填筑至路基顶面,并对其作必要的处理

4、桥涵与通道两端路堤进行强夯处理   目前,强夯法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地基沉降处治工程中,桥头两端路堤填土由于所处的特殊位置或施工工序不当等原因,往往有局部难于达到规定压实度的现象,剩余压缩量相对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对台后填土普遍进行强夯处理,以保证填土密实,尽快完成压缩变形口强夯可采用夯锤,施工中对桥台台背及耳墙附近,则采用减小锤的提升高度增加锤击次数的方法,开夯前应检查夯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夯锤国内夯锤可取8—25t,多采用以钢板为外壳内灌混凝土的锤,在地基中形成冲击波和动应力,将地基土压密、振实,以加固地基土。

运用重锤夯法,优点是明显的,但是弊端也是存在的,操作起来不太容易,从理论上,当然夯锤力量越重越好,对于填土而言压实度就会越高,但是力量太大的话,会对桥梁主体产生一定的伤害,力量过小又不达不到压实的要求,为此要力道适中。

另外,对于基坑开挖较大者要以碾压机械进行碾压。

5、枕梁处路堤局部范围内设置碎石桩或水泥石屑桩   由于桥头不均匀沉降的原因较多,难于根除,针对一些敏感部分加以特殊处理可以有效解决问题。

枕梁处路堤局部范围是应力集中的部位,也是变形最敏感的部位,对枕梁处路堤局部范围应作特殊处理,即:在枕梁处路堤局部降。

碎石桩或水泥石屑桩,均采用普通碎石桩成桩机械施工,经实践检验范围设置碎石桩或水泥石屑桩,以形成局部复合路堤,改善枕梁及其下部路基土承载能力,减小该处沉,这一处理方法效果比未设枕梁下碎石桩或水泥石屑桩的路堤有明显改替,而所需费用不大。

填土不高的桥头枕梁下朱设碎石桩和水泥石屑桩,而将枕梁断面适当扩大。

三、结语   总之,桥头跳车问题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对桥头跳车问题的探讨,要根据不同原因提出不同的处置方法,而且设计部门,施工部门和养护部门要尽力协调,在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规程下,还需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及其它相关方等各单位共同努力,才能有效的避免桥头跳车病害的产生,真正使桥头跳车问题得到进一步的控制和解决,有效的改善行车条件,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资料:   1、JTG D63―2007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2、JTG F10―2006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3、刘海峰,陈跃;桥头跳车的分析与处理;黑龙江交通科技;.2008,2   4、王亦鹏.软土地基桥头跳车处理探讨,公路交通科技,2006,2.   5、李小重等.防止桥头等位置沉降的技术措施,河南交通科技,2007,6.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