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 新生儿硬肿症能自愈吗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6—0235—01      1 新生儿硬肿症      是指新生儿期内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受损。

其发生与寒冷、早产、缺氧和感染有关。

新生儿硬肿症患儿进行良好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2 发病机制      2.1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完善。

2.2 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薄,易散热。

2.3 新生儿皮下脂肪饱和脂肪酸含量大,其熔点高,受寒时易凝固。

2.4 新生儿储存的棕色脂肪在寒冷时提供热量,而早产儿棕色脂肪少,在窒息等情况下容易低体温

3 护理措施      3.1 执行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3.2 逐渐缓慢复温,切忌过速。

复温是护理低体重儿的关键措施,低体温持续时间过长,病情易于恶化。

根据体温硬肿范围估计轻重程度。

轻者用恒温床复温,重者应用暖箱复温。

床上及箱内温度从26℃开始,以每小时升高1℃逐渐升至30~32℃,相对湿度在65%左右,力求在12~24h内使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并维持稳定。

在此期间,每2h测体温1次;体温平稳后改4h测1次,并做好记录。

3.3 喂给足够的热量和水分。

能吸吮者可直接哺乳,指导其喂养姿势,多给予吸乳刺激,给患儿抚触。

吸吮力差者用滴管,必要时鼻饲,每2h喂1次,忌过量过速。

发现面色改变应立即停止,以防窒息

喂养时,工作人员应耐心、细致,少量多次,间歇喂养

3.4 热量不足者,按医嘱给静脉补液或输血浆,以促进代谢,改善循环、补液量宜偏小,注意观察输液情况,滴速宜慢,以免引起肺水肿。

3.5 护理、治疗应集中,动作轻快,以免影响复温。

注射时应避开硬肿部位。

3.6 定时更换卧位,包被、衣服、尿布应柔软,防止皮肤损伤及坠积性肺炎。

3.7 做好消毒隔离,防止感染。

保护性隔离,保持病室空气清洁,每日紫外线照射1~2次,每次30min,每日空气培养1次,加强消毒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接触患儿前后均应洗手,每日沐浴1次,加强口腔、皮肤、脐部护理

3.8 预防呼吸暂停的护理

硬肿症患儿多为早产儿,呼吸中枢不健全,易发生缺氧和呼吸暂停。

合并窒息、严重感染、休克的患儿应充分给氧,利于棕色脂肪分解产热。

吸入氧浓度及时间应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

呼吸暂停发作频繁时,间断托背、拍打足底,帮助恢复规律的自主呼吸,必要时遵医嘱呼吸兴奋剂等。

3.9 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3.9.1 观察记录体温、脉搏、呼吸硬肿范围与程度的动态变化。

3.9.2 观察尿量:硬肿症患儿尿量极少甚至无尿,尿量有无或多少是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应仔细记录量与次数,每小时小于1ml/kg,应立即报告,及时发现,防止肾衰竭。

3.9.3 观察有无出血症状:出血是硬肿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如面色突然变紫,呼吸突然增快,肺部湿�音增多,提示有肺出血倾向,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遵医嘱静脉滴入维生素K1、止血敏等,有肺出血者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3.9.4 合并DIC者,应在实验室监测下于早期高凝状态下慎用肝素治疗,监测心率、血压变化,备好抢救药物及设备。

4 健康指导      做好孕期保健,避免早产、窒息

寒冷季节加强保暖,尽早合理喂养,积极防治感染。

向家长讲解疾病的严重性,介绍相关的新生儿硬肿症疾病知识,取得家长的配合,积极预防,降低发病率或使硬肿控制在较小范围,提高治愈率。

[收稿 2009—01—04]。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