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联合镇痛全麻的临床研究

作者:邱建新 陆琪宝 肖旺频。

【关键词】 舒芬太尼

新型阿片类药物瑞芬太尼具有镇痛效果好、作用时间短和可控性佳等特点,且时—量相关半衰期(context—sensitive halftime)不受输注时间长短影响,但停药后作用迅速消失。舒芬太尼有强大的镇痛作用,常用于创伤较大手术麻醉,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大,影响麻醉苏醒。作者自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采用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联合镇痛,并与单用瑞芬太尼、舒芬太尼进行对比,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改变、麻醉苏醒等情况,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18~69岁,ASAⅠ~Ⅱ级。随机分3 组: 舒芬太尼组(SF组)、瑞芬太尼组(RF组)、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组(SR组),每组20例。有精神、神经疾病、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及心血管疾病者剔除。

1.2 麻醉方法。

手术室后于左前臂建立通畅输液通道,术前30 min 常规肌注东莨菪碱0.3mg,于诱导前预充平衡液8 ml/ kg,所有病人行桡动脉穿刺直接测压。麻醉诱导及维持:SF组静注咪唑安定0.05mg/kg,舒芬太尼0.8μg/ kg、丙泊酚1.5mg/kg,待病人入睡后静注维库溴铵辅助气管插管,均一次成功。调整呼吸参数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维持在35~40 mmHg。术中根据刺激追加舒芬太尼,丙泊酚4mg/(kg·h)泵注维持至手术结束,术中追加维库溴铵维持肌松;RF组用瑞芬太尼替代舒芬太尼,采用2μg/kg进行诱导,术中泵注瑞芬太尼,根据手术刺激调整剂量,其余同SF组;SR组用舒芬太尼0.8μg/ kg诱导,如手术时间长(2h),术中酌情追加舒芬太尼,根据手术刺激调整瑞芬太尼泵注速度,丙泊酚用法同SF组。术毕常规拮抗残余肌松。

1.3 监测项目。

心电图(ECG), 指脉搏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PetCO2。

1.4 观察指标。

伤口疼痛评分依据WHO标准和术后病人临床表现分4级:0级:病人咳嗽时伤口无痛;1级:咳嗽时伤口轻度疼痛、可忍受;2级:病人怕咳嗽,中度疼痛;3级:病人感持续的剧烈疼痛,需镇痛药治疗。记录全麻诱导时及插管时血压、心率;记录苏醒拔管时间、拔管时心率和血压;记录麻醉时间及各阿片类麻醉药用量;记录病人拔管后即刻及离开恢复室时间(伤口疼痛程度)、苏醒期躁动。术后24h内随访病人术中知晓、呕吐等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各项指标均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所有资料采用SPSS 1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 检验,疼痛评分采用Ridit分析,当P0.05时,表示差异显著。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