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超对接发展现状与对策的博弈论角度探讨

【摘 要】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农产品存在“卖菜难、买菜贵”的问题。

本文研究了当前“农超对接”解决“卖菜难、买菜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首先采用博弈论分析方法分析了现存农超对接市场主体间的关系,并提出研究假设进行针对性实证调研,最后提出促进农超对接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农超对接博弈论农产品品牌化;农业标准化;利润分配   一、河南省农超对接的现状与研究意义   近年来,各种农产品“买贵卖难”的奇怪现象不断在各地出现。

农户和消费者都形成了生活中的困扰,并逐渐引起社会关注。

为有效控制农产品价格、稳定农产品市场、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近年来中国大力提倡“农超对接”。

农超对接(“FarmingSupermarket” Docking) ,指农户和连锁营业者签订长期供销合同,直接提供初级农产品进入柜台销售,本质是实现农业生产与超市经营的标准化对接

本文选取“农超对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与实地调研对此进行研究。

通过对河南省农超对接”的现状调查与数据搜集,并分析其问题,对于推动河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较强实践意义。

二、农超对接主体间博弈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农超对接主体间利益分析的博弈论基础   博弈论是指市场主体在得知的信息充分或不充分的形势下,在所有能够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选择自己合适的策略,并根据市场反应揣测对方的策略,进行自己战略调整并达到最终目的活动。

张维迎(1991)对博弈论(Game Theory)的定义如下:“参与主体的具体行动及行动间的相互影响促成的双方决策均衡”。

农超对接”模式是农户超市致力于达成合作博弈的契约行为,如果要让农超对接模式稳定且有效,就要从主体及利益分配上,变非合作博弈为合作博弈,弱化农户超市之间的博弈竞争,把关注焦点放在基于共同体一致性的利益分配与均衡上。

(二)农户超市直接对接的非合作博弈行为分析   首先,我们考察个体超市和个体农户直接对接的情况。

个体超市和个体农户双方选择是否合作时,我们考量对接合作的可能性,属于非合作博弈的范畴,具体的博弈情况如下:   当市场价高于超市协约价时,农户以各种方式直接销售可以多收益,此时违约农户的占优策略。

违约行为造成违约金农户最终收入会减少违约金部分;超市农户单方面违约只能从市场补货,将多支付补货费用,加上农户赔偿的违约金超市的最终收益。

当市场价低于超市协约价时,放弃履约是超市的占优策略,可以少支付货款,但要支付违约金农户超市单方面违约只能向市场销售,少收益部分货款,加上超市赔偿的违约金是最终收益。

若要使超市农户都主动选择履约,从收益最大化角度杜绝违约现象的出现,则必须满足条件:有效的违约金必须满足要求“违约金金额必同时大于双方违约后的净收益,使(履约、履约)成为双方的绝对占优战略。

”但这一条件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满足,一方面是农产品的市场变动很难稳定预测;另一方面基于单个农户的生产规模制定违约金,金额太小缺乏约束力;假设超市单方面大幅提高违约金金额,对稳定交易关系仍没有正面作用,因为对于农户?硭担?过高的违约金会成为合作的障碍,一旦违约,缴纳巨额违约金将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所以,由个体超市农户直接对接的模式缺乏存在基础,很难稳定,容易出现违约现象。

我省的农业现状是农户分散经营,规模小、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违约金约束对单个农户单个超市无法实现,合作社不仅能实现农户的分散经营产品得以集中,质量检测机制的成本分摊,农户的抗市场波动风险能力提升,最重要的是,合作社能代表农户超市建立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打造农超对接的稳定基础。

通过以上理论分析可以明确个体农户超市直接对接是不可行的,从而引出一个关于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假设:由于合作社在农产对接上的优势,加入合作社应是农户销售农产品的最优选择。

(三)完全信息下的合作社超市的非合作博弈分析   下面分析合作社超市之间的博弈。

若要使双方都主动选择履约,从收益最大化角度杜绝违约现象的出现,则必须满足条件:即违约金大于价格差收益和利润变动量的总和,其中利润由于合作社议价能力的提升会有所减少。

合作社角度出发,有约束能力的违约金金额应大于合作社农产品卖给市场可以多得的收益,此时如果合作社选择违约农产品进行市场销售所获得的利润不足以弥补违约金,则合作社会放弃违约,仍然与超市进行合作

此时,违约金约束与惩罚机制对合作社有效。

超市角度出发,有约束能力的违约金应该大于超市向市场采购可以多得的利润,此时如果超市选择违约,以低于农超对接协约价格的市场价格从市场上采购农产品,再销售给消费者,这中间所赚取的利润,不足以弥补给合作社违约金,并且会多支出一部分市场采购成本,这种情况下,超市会放弃违约,仍然与合作社进行合作

此时违约金约束与惩罚机制对超市仍然有效。

从而可以提出一个关于约束与激励机制的假设:有效的违约金约束机制和分红的激励机制,可以大大促进农超对接的发展。

三、河南省农超对接主体间博弈的调研分析   (一)现存合作社不能有效辅助“对接”   针对于理论假设1―“由于合作社在农产对接上的优势,加入合作社应是农户销售农产品的最优选择”,本文通过调研发现理论与现实间存在巨大差异。

虽然近些年河南省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农超对接及相关环节进行扶持,逐步兴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市场体系,各种批发市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深入乡镇村落。

但是现有的合作社数量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冒牌”的农业合作社

对于河南省的大多数农民来说,真正需要的是让“专业” 的人来组织和领导合作社

这里所说的“专业”是指有技术有能力、懂生产,懂营销,能够为大家伙着想的合作社领导者。

像上面说到的第三、四种,就是“冒牌”的农业合作社,这种农业合作合作社在指导农业生产上,和为农民谋福利上并没有积极作用。

这也是在很多地方,农超对接不能有效通过合作社组织农民的实际原因。

导致理论假设一在现实实践中不成立。

(二)针对合作社约束与激励机制对农户无效   针对于理论假设2―“有效的违约金约束机制和分红的激励机制,可以大大促进农超对接的发展”,本文通过调研发现违约金与盈利作为约束与激励机制,对合作社超市的作用大于农户,很多时候对个别农户无效。

在实际运作中,会出现个别农户违反协议的行为。

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违约农户之所以违约,还是因为更好的选择太多,有效约束太少。

要有效减少个别违约行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农户为一次违约付出更多的代价,比如建立个人诚信评级,对农户合作情况进行评定,从而实现类似于信用卡诚信记录那样的管理与信息分享机制,在这种机制下,一旦出现个人严重违约行为,会影响农户的诚信评级分数,导致无法再加入其它合作社、无法获得合作补助、无法优先享有一些农业优惠政策等。

这种体制的实现,需要政府与农超对接各主体共同努力,突破现有农业保障机制,把广大农户纳入农业产业化的范畴中。

四、优化河南省农超对接的政策建议   针对河南省农超对接的现状和不足,结合经济发展要求与规划,探索适合农超对接相关产业发展的综合解决方案。

(一)营造专业品牌合作社   “农超对接”作为一种全新的农产品采购模式,在西方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模式,在中国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超市接受和引进,面对这个商机,已经出现了不少的“冒牌”农民专业合作社

这种“冒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严重威胁“农超对接”的开展,“农超对接”的重要出发点是为农民以及合作社提供更稳定的市场,让农民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但是这些“冒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凭借着背后公司雄厚的资金、经营者的经营头脑和关系网,在运营方面有明显优势,“真正”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平等条件下,很难同他们竞争,如果刚刚建立的农超对接市场,被“冒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占领,真正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会发现自己的优良产品很难进入农超对接超市

农户来说,要加强对这种“冒牌”的个体进行甄别。

(二)建立个人与集体诚信评级机制   在合作社运营与考核机制尚不成熟的前提下,需要有一套机制,可以有效约束合作社以及合作社中的农户个体,借鉴于某电子商务平台的诚信评价体系与银行业信用卡客户评价体系,可以尝试建立这样一个机制:   参与农超对接的各种主体,同一层级共享一个信息平台,信息包括所有合作社以及所有超市合作能力与业绩,单个农户的信用评级分数,是否有不良记录等等。

这种评价与诚信体制的实现,需要政府与农超对接各主体共同努力,突破现有农业保障机制,大胆进行创新。

(三)小结   各角度解决方案集中在一个焦点:因地制宜,打造精品。

这不仅是河南省农业的未来方向,更是当前“中国智造”的主旨,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用创意取胜,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仅仅靠模仿、复制、组装,就会沦为仅提供廉价劳动力的“世界工厂”,永远受别人牵制,很难在技术上有所突破。

农业作为我国的国计民生大业,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更需要政府加强引导,着重规范,早日实现农超对接的全面普及,惠及人民大众。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473000)   参考文献:   [1]陈明慧.河南省农超对接发展现状与前景[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36—38.   [2]李雯,黄龙,刘威.郑州市农超对接发展现状与对策[J].武汉:企业导报,2013(20):103—105.   [3]李巍.从优化农产品营销渠道模式角度看农产品营销创新—以河南省为例[J].新乡:农业经济,2014(01):118—120.   [4]王暖.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9):153—154.   [5]陈村子.食品安全管理视角下的农产品供应新模式构建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   [6]卢娜娜.河南省绿色循环农业现状分析?c对策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2015.   [7]王梓霖.河南省有机生鲜农产品分销渠道优化问题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   [8]张传统.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   [9]仲?N.我国农产品物流业技术效率水平提升策略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