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翻译”:做个成功的“有心人” 成功不负有心人

生活当中有很多机会,白白放弃了很可惜。

当然,只要大家互相启发、互相帮助,稍纵即逝的机会就有可能被你发现,成为让我们过上好日子的金光大道。

只要你是个有心人成功就在你的眼前。

――主人公朱雅芳      名不见经传的朱雅芳原本只是成千上万打工族中的普通一员,如今,却成了电视名人和许多家庭争抢的“香饽饽”、“打工嫂”心中的楷模。

到底她做出了什么惊人的事,竟然成为了众人学习的榜样呢?   事情还得从2003年7月的一个夜晚说起。

一      那天晚上,连日的暴雨引发山洪。

洪水顺坡而下,瞬间冲垮了朱雅芳婆婆家的泥坯房……   接到家乡人打来的电话,朱雅芳夫妇心急如焚地赶回了老家。

婆婆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从此瘫痪在床,口齿不清,明摆着身边要有人照顾。

小两口商量之后,朱雅芳留了下来,丈夫返回了温州。

此后,朱雅芳的身前是一双年幼的儿女,身后是卧床不起的婆婆,每天耕田种地、操持家务,累得筋疲力尽。

这些苦和累她还能承受,可是,最让她烦恼的是她听不清婆婆说什么,只能连蒙带猜。

猜错了,婆婆就会大发脾气。

雅芳电话丈夫诉苦,哭得泣不成声。

丈夫除了尽力安慰她,只能劝她多忍让一些。

静下心来想想,朱雅芳觉得:婆婆的话再难懂,终归还是汉语,只要用心揣摩,肯定比外语好懂。

从这以后,她不再把婆婆当作累赘和包袱看待,而是细心地观察老人的一颦一笑,耐心地倾听老人的发音。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他们就有了默契。

由于交流变得顺畅了,双方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尝到甜头的朱雅芳就更加注意观察婆婆的一言一行了。

丈夫忧心忡忡地回家过年时,朱雅芳给了他一个惊喜。

看着婆媳俩相处得其乐融融,他开心地笑了。

雅芳的这些努力,左邻右舍都看在了眼里。

他们经常对着婆婆竖大拇指,夸赞她好福气。

二      2005年年底,婆婆不幸去世了。

操办完丧事,朱雅芳看着婆婆那张空荡荡的床,心里十分失落。

这时,她的一个亲戚来家里串门,说起了一个同事有位患老年痴呆症的父亲,短短的几年间,换了20多个保姆,但都听不懂他的话。

临终前,老人断断续续地说了一大堆话,家人却一句也听不懂

为此,同事常慨叹说:“要是去世前,有人能听懂父亲的遗言就好啦!”亲戚说,如果朱雅芳在场帮着当一回“翻译”的话,肯定就没这样的遗憾了。

时隔不久,这个亲戚就给她打来电话,说他的朋友两口子都在银行上班,想请个保姆接送孩子、做做饭,包吃包住,每月400元钱。

雅芳有些心动了。

正好儿子也在那儿读技校,可以经常去看看他。

2006年2月,朱雅芳来到了株洲。

电话里介绍的一样,主人家的条件不错。

有一天,她听到男主人在饭桌上说了一件事情,他的一个同事不幸遭遇车祸,经过20多天的抢救,人总算活了过来,可是说话咿咿呀呀的,谁都听不懂

这两天,病情突然恶化,医院连续下了3次病危通知书,家人急得团团转,却无法满足他的最后一点儿要求,正四处找能听懂他说话的人呢!朱雅芳听后,心里很不平静。

她鼓起勇气,试探性地问男主人:“我以前伺候过口齿不清的病人,能听懂一些他们的话。

如果病人家属实在找不到人,我能不能去试试?”夫妻俩不禁喜形于色,立刻给同事的家属打了电话

雅芳听到电话里传来激动的声音:“你赶紧带人过来吧,我们不会亏待她的!”   十多分钟后,朱雅芳跟随主人赶到医院。

侧耳细听,她发现病人讲的话比婆婆的好懂多了,就自信地说:“你们放心吧,他的话我能听懂!”为了证明给大家看,她根据病人微弱的声音,叫出了好几个人的名字,所有人都吃惊得睁大了眼睛。

雅芳把耳朵贴近病人的嘴边,全神贯注、一字不落地“翻译”起来:“这些天辛苦你们了,等我康复出院以后,一定会好好报答你们……”   病人去世前,朱雅芳眼含热泪,替他复述了最后一句话:“我就要走了,我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给年迈的父母尽孝……爸爸妈妈,儿子不孝,你们要多多保重身体啊……”      三      这次帮忙,朱雅芳得到了1000元的报酬。

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她的“名声”因此一下子在医院传开了。

短短的几天,就有三四个重症病人家属来请她帮忙做“翻译”。

雅芳为难了,她不愿离开主人家,可是又不愿让那些病人家属失望。

得知朱雅芳“两难选择”的情况,男主人诚恳地说:“说实话,我们真舍不得你走,可是机会难得,这对你、对社会都是有利的事情,我们怎能阻拦你呢?希望你以后常来串门,我们随时欢迎你!”一席话,说得朱雅芳泪如泉涌……   2006年5月,朱雅芳租了一间房子,开始了“翻译”生涯。

为了和其他的“翻译”有所区别,她考虑再三,决定把自己的工作定位为“临终翻译”。

做“临终翻译”很辛苦,最初的收入也不多,都是病人家属随意付费,多则千儿八百,少则几十元。

雅芳渐渐感到,既然自己要干好这一行,就应该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这对双方都有好处。

于是,综合考查各种因素后,她把收费标准定为:按日收费,300元/天;按时间收费, 50元/小时,并给自己印制了带有收费标准的名片。

就在她做得顺风顺水的时候,一次不经意的失败却带给了她很大的震动。

那天,她接到一个建筑工地的电话,说有一个民工不慎从楼上掉下来,摔成了重伤。

雅芳伏在床边,屏气凝神地听了半天,傻眼了:伤者是外地口音,根本听不懂!最终,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瞪着一双哀怨的眼睛离开了人世。

他的工友推测说,他想说的可能是存折的密码……   这次失败让她意识到:光能听懂普通话和株洲方言是不够的,还必须尽快熟悉其他的方言

为此,她把中国的语言按地区分成几大块,先学会了几种有代表性的方言――湘北方言、湘中方言、四川方言、东北方言、江浙方言和上海话。

雅芳租住的房子附近有个菜市场,经营户大都是外地人。

为了和外地人学方言,很少买菜的她一有工夫就“光顾”各个摊位,跟人家唠家常。

混熟了以后,大家都很愿意和她聊天了。

几个月下来,她就学会了3种方言……      四      2007年12月,朱雅芳的月收入已达到了5000多元。

医院里的大夫把朱雅芳的“事迹”告诉了当地的电视台。

不久,电视台就播出了关于朱雅芳的新闻。

这下,她的生意更红火了,给她打电话的除了病人家属外,还有好多下岗女工和农民工,而且她也“启发”了株洲市的几家大医院,增设了“临终翻译”。

电视台记者赞扬朱雅芳说:“你给找不到工作的人趟出了一条好路子,他们会感激你的,更多的病人家属也会感激你的,这是你对社会的贡献!”这番话让她感到既自豪又欣慰。

如今,朱雅芳月收入已稳定在6000元左右。

丈夫从宁波返回株洲后,要跟妻子“比着干”!    责编/吴双)。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