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对辽河三角洲湿地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通过分析农业开发、油田开发、苇田开发、虾田开发、旅游开发等对辽河三角洲湿地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对策,以为辽河三角洲湿地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类活动;辽河三角洲湿地;影响分析;对策      辽河三角洲湿地主要分布于辽东湾北岸,集中于大凌河与双台子河之间,以芦苇沼泽和水稻田为主,湿地面积314 857hm2。

湿地为海陆交界、淡咸水交汇,地势低平,易发生洪涝,河道变化频繁,人类生产活动活跃,尤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区受到经济发展的强烈冲击,湿地面积和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趋势为自然湿地面积逐渐减少,人工湿地面积逐渐增加[1,2]。

1人类活动对辽河三角洲湿地影响分析   1.1农业开发湿地影响   区域农业开发对于三角洲生态环境的最大影响就是很大一部分自然湿地转化为人工湿地

辽河三角洲水稻田是人工湿地的主体,稻田开发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2个方面:一是土壤脱盐与潜水淡化。

滨海盐渍土开垦种稻后,土壤盐分含量逐渐降低,含盐量越高的土壤盐分降低的越多,反之则降低越少,种稻时间越长盐分降低越多,但脱盐速度放慢。

随着种稻时间的延长,地下水矿化度从表层逐渐淡化,土壤盐分组成也从Cl—逐渐变成Cl——SO42——HCO3—型。

种稻灌溉不但降低土壤盐分,同时也改变了土壤盐分组成。

种稻灌溉洗盐过程中,由于大量盐分从灌区排出,因此使地下水从表层向下逐渐淡化。

二是施肥对稻田土壤养分的改变。

据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连续8年稻田培肥技术措施的定位试验研究,稻田连续8年施用有机肥、化肥或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方法数量不同,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各异[3]。

1.2油田开发湿地影响   油气开发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分为污染影响和非污染影响两方面,综合起来主要表现在对湿地面积湿地生态功能及生物量、生物生产力的影响

一是对湿地面积影响

辽河油田在湿地范围内共有4个区块,即海外河、双南、双台子、河口。

油气开发湿地范围内的占地面积逐年增长,2007年比1986年增加1.3倍。

二是对生态功能的影响

湿地具有蓄水、调洪、地下水的补给及排泄、水质净化等功能,同时还是野生动物(水禽、涉禽)栖息地和迁徙的停歇站,油气开发的占地及开发过程的污染物排放,降低了以上生态功能。

三是对生物量及生物生产力的影响

据专家估算,湿地面积减少1/2,生物种类将减少25%。

因此,油气开发占地势必降低湿地原有的生物多样性。

湿地面积减少,使芦苇生产面积减少,油气开发污染物的排放,使芦苇的单产及品质下降,直接影响芦苇的经济价值。

同时,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湿地中大片芦苇沼泽演变成芦苇草甸,生产力急剧下降。

由于石油开发排污的影响,潮上带动物(中华绒螯蟹、天津厚蟹等)、潮间带动物(文蛤等)和河口湾动物(小黄鱼、梭鱼、对虾等)数量、生产力降低;由于湿地面积下降,石油开发工程活动对自然保护区自然景观的分割和侵占,适于鸟类栖息和繁殖的区域日益缩小,因而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黑嘴鸥、雁鸭等)的数量也急剧减少。

1.3苇田开发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芦苇是改良盐土的先锋植物,可促使土壤脱盐淡化,具有较强的生物富集作用,可大量积累有机质,并能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但苇田灌溉、全部收割和春季烧荒等影响了鸟类的栖息繁衍。

同时芦苇湿地的原始景观荡然无存,人工开发的痕迹比比皆是。

1.4虾田开发湿地影响   目前仅在保护区范围内修筑的虾塘、鱼池、河蟹孵化厂等占地超过1 333.3hm2,根据万亩虾田日排化学需氧量5t、日排氨氮0.4t,保护区虾田日排化学需氧量10t、氨氮0.8t。

大部分虾田建在高潮带且分散,在一日2次高潮和2次低潮的作用下一般不会对周围的水域环境产生明显影响,但少部分岸段虾田过于集中,使排出的污染物超出海域的稀释自净能力,影响了周围水域环境,导致海洋水质富营养化,甚至影响虾田,造成大面积对虾死亡、绝产,严重亏损。

另外,该区人为活动较多,使野生动物的有效生存环境越来越少,不利于生态环境和鸟类的保护工作。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