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宝鸡市农区畜牧业发展模式的探索

摘 要: 通过对宝鸡的市情特点和畜牧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宝鸡畜牧产业发展模式,包括生产模式、经营模式科技模式三个模式,并对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政策建议。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 畜牧业发展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11—0007—01      陕西省宝鸡市地处西部地区,是典型的传统农区

该地畜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在农民收入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山区县畜牧主导产业特色相对比较突出,但资源相对丰富的川原地区畜牧产业反倒布局散乱、规模偏小、优势不明显。

宝鸡市提出建设畜牧业大市的目标,推广适合宝鸡实际的发展模式,推动畜牧业发展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总结宝鸡的实践经验,可以划分为生产模式、经营模式科技模式三大类。

生产模式是在适应规模经济(最佳生产规模)、最大经济效益、兼顾食品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划分的,是最基本的生产方式和硬件设施保障。

如:奶牛生产的千头现代奶牛场模式,肉牛生产的百头标准化肉牛育肥场模式,生猪生产3000头自繁自育模式等。

经营模式畜牧产业的组织方式,即某一畜牧业产业经营主体之间的组织形式和经济联系。

如:“公司+基地+农户”的秦宝肉牛产业模式,”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千阳县北台村兴盛奶牛专业合作社模式,“协会+企业+农户”的华龙牧业肉鸡养殖模式

科技模式是在技术层次的路线架构,是针对农民科技素质提升,而形成的一种畜牧科技的团队式研究指导和课堂式培训推广体系与方式。

主要有农业科研专业队模式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模式农业信息港模式、高级农民培训模式等。

农业科研专业队模式:其实质上是一种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改革创新,宝鸡市成立了高产奶牛等十个技术专业组,把服务重点由过去单一的农业技术推广扩展到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和市场销售等领域,用经济手段把农技组织、农技人员、科技园区和农民联结起来,结成利益共同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种农业科技研究推广方式,实现了农业科研、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结合。

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模式:1999年以来,宝鸡市先后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聘请农业科技顾问,在农产品集中产区、龙头企业,建起了34所农业科技专家大院。

以“建一个农民培训基地、办一所农民培训学校、带动一个产业开发,促进一方经济发展”为服务宗旨,以对农民进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为首要任务。

使专家、农技人员与企业、农民有机结合,使以大专院校为龙头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与农民生产基地实现了有效对接。

农业信息港(门户网站)模式:建于2000年10月,信息服务内容实现了市级土地、气象、水利、农、林、牧等9大农业专业子网以及12个县区级农业网站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并通过45个重点乡镇、320个村的示范站点和490多个信息服务终端,与24个农业科技专家大院、10个农业良种繁育中心、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开展合作,推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为广大农户和农业企业提供专家咨询、项目推介、科技培训、新成果、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产品供求、行情分析等全方位的信息支撑。

④“高级农民培训计划”培训推广模式: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在全市优选1000名以上有一定文化程度和实践经验的奶农、果农、菜农,经过为期一年的系统培训,使他们成为具有一定农业技术专长,既能直接从事种养业生产,又能够输出技术、辐射带动其他农户发展的“高级农民”。

并按照每个高级农民辐射带动10个中级农民,每个中级农民辐射带动10个初级农民,在全市形成高级、中级、初级的农民专业技术梯队。

模式的特点是突出针对性和目的性,突出专业性和系统性,突出实用性和操作性,突出制度化与规范性,培训考核合格者由宝鸡市农业局发给结业证书,纳入乡土人才管理,可作为评定农民技术职称、颁发绿色证书和申办职业技能鉴定书的依据。

政府对畜牧业的指导方式是正确行使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对畜牧业发展方向进行政策导引的一种行政行为。

宝鸡市农区畜牧业发展模式的实践中,特别是对科技模式的探索,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养什么、如何养的问题,同时也能有效地解决当前农技推广中“推什么”、“怎么推”、“谁来推”的难题,不仅能从源头上、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

“十一五”期间,我国提出加快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要推动农区畜牧业现代化,就必须推动产业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其中全面提高生产经营者科技素质,推动农民科技化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要不断创新畜牧科技体系,完善畜牧科技推广组织,建立一批现代畜牧业科技示范区和示范园,提高农民自觉接受和运用科技的积极性,在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和专家,提高科技创新、科技决策和经营管理水平,探索以网络为支撑、以试验示范为手段、以示范基地为样板、以科技培训为载体的全方位服务“三农”新路子,提高畜牧科技体系的综合服务能力。

加大推广适用技术力度,提高科技畜牧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全面推进畜牧科技入户工程,以加强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优势畜产品和优势产区为重点,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

积极实施长期的大规模的农村人才培训战略,提高畜牧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加强农村教育体系建设,普及12年义务教育,发展农村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实现义务教育全覆盖和职业技能教育全覆盖,加速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大力培育职业农民,建设新型农民队伍,重点培养科学养殖、市场经纪、企业经营、就业指导、镇村干部等五种类型的农村实用人才,不断提高他们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经营能力和示范带动能力,使其成为畜牧产业的带头人。

参考文献:   [1] 朱邦长.试论关于发展现代畜牧业问题[J].草业科学,2007,24(4):—3—7.   [2] 现代畜牧业课题组.我国建设现代畜牧业的经济社会背景、基本特征及当前存在的问题.Animal Economy 2006(42:18).   [3] 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J].中国饲料,2007(5):—8—10.   [4] 邓国取.我国农区畜牧业产业布局战略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7(2):—109—112.   [5] 无.国外建设现代畜牧业的基本做法及我国现代畜牧业模式设计[J].中国畜牧杂志,2006,42(20):—24—28.   [6] 陈宏.积极转变生产方式、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步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10):—1—5.   [7] 颜淑芳 孟全省.中国传统平原农区畜牧业产业集聚水平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0(6):—716—718,723.   [8] 戴征社.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指导方式的根本转变[J].陕西综合经济,2004,1.   [9] 党双忍.三农治理策论[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5.   [10] 宝鸡市农业局.2010宝鸡市农业信息汇编,2010,1.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