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力排便引起心源性猝死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用力排便引起心源性猝死机制,以减少心源性猝死发生。方法:收集10例用力排便引起心源性猝死患者病例,对其心功能状况、猝死前主要疾病及病程诱发因素等项内容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存在心脏器质性病变和心功能不全,7例Ⅳ级,3例Ⅲ级,心功能越差越容易发生心源性猝死。结论: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可望减少心源性猝死发生。

【关键词】 用力排便 心源性猝死 机制。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指病情稳定或处于恢复期的心脏患者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突然、快速、没有预料的自然死亡。本文旨在探讨用力排便引起心源性猝死机制,以采取适当体位排便,减少猝死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2004年6月~2007年5月的10例用力排便诱发心源性猝死患者病例,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最小47岁,最大79岁,平均64.42岁,全部符合心源性猝死诊断标准(WHO规定,从症状开始到死亡时间间隔为6 h),对其心功能状况、猝死病因及病程诱发因素等项内容进行临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心功能状况。

10例患者,7例心功能Ⅳ级,3例Ⅲ级。左室功能不良是心源性猝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1]。心力衰竭是冠心病、高心病、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等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即心脏用完所有储备和代偿机制。心力衰竭患者不仅处于恶化泵功能衰竭停搏的死亡危险中,而且处于缓慢性心律失常或电机械分离引起死亡的危险中,还处于突然快速心律失常引起死亡危险中。

2.2 猝死病因及病程

2.2.1 猝死病因:冠心病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例,缺血性心肌病3例。高血压心脏病1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心包炎1例,糖尿病心肌病1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冠心病是引起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病因。

2.2.2 病程

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包炎3例患者病程短,急性心肌梗死发病4 h,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36 h,心包炎发病6个月,室颤死亡。其余7例,病程长,数月与数年不等,停搏5例、缓慢性心律失常1例、电机械分离死亡1例。停搏人数多,一方面可能患者猝死瞬间快速心律或者缓慢心律失常发生我们未能捕捉到;另一方面,患者本身心功能差,用力排便衰竭扩大的心脏无能力跳动停搏。

2.3 诱发因素。

用力排便,10例患者均在用力排便过程中发生意外。

10例患者均存在明显心脏结构不正常。这些结构不正常为心源性猝死提供物质基础,一旦遇用力排便这一诱发因素,心肌耗氧量进一步增加,心源性猝死发生。心脏结构不正常多不能治愈,该条件下患者在积极治疗心脏病同时,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显得尤为必要。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