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力资源供求预测方法研究述评

我国人力资源供求预测方法研究述评 论文网。

人论文联盟力资源供求缺口是反映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人力资源利用状况的重要指标。对未来人力资源供求缺口的研究离不开对人力资源供给量和需求量的预测,而预测方法的选取对预测结果将产生重要影响。  对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按照经济活动人口本身的定义,从人力资源总量中扣除不能或者不要求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郭庆松(2004)使用了有效的人力资源供给规模人力资源自身的供给规模两项指标来预测上海市未来几年的人力资源供给规模,有效的人力资源供给规模是将在校学生规模劳动适龄人口规模中予以扣除,然后再加入老年就业人口数和迁入劳动人口数,而人力资源自身的供给规模预测只需将有效的人力资源供给规模中减去外来劳动人口数就可得到。刘钧,徐文娟(2011)在预测我国人力资供给规模时以适龄劳动人口为基础,将在校学生数、在押服刑犯人等不参与社会劳动人口适龄劳动人口中扣除,进而预测人力资源供给规模。二是利用劳动参与率来测算,即利用人力资源总量预测值乘以劳动参与率预测值。王金营,藺丽莉(2008)以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及其他相关数据资料为基础,将15岁以上的人力资源总数分成15岁~24岁、25岁~44岁、45岁~59岁、60岁~64岁、65岁及以上五个年龄段,对各个年龄组的未来劳动参与率分别作出预测和必要的假设,从而得出各个年龄段的人力资源供给量,进而汇总得到总的人力资源供给量。齐明珠(2010)采用的也是这种方法,所不同的是,其研究的对象为适龄劳动年龄人口,把15岁~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分为15岁~24岁、25岁~44岁以及45岁~64岁三个年龄组,然后再分别估测劳动参与率。李明生,张延平(2011)在预测广州市十二五时期劳动供给总量时首先是利用分要素预测方法预测了未来各年的劳动适龄人口数目,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劳动参与率的估计得到最终的人力资源供给规模。 代写论文   对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也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运用已有的历史数据计算出历年的就业弹性,再结合定性分析给出所预测年份的就业弹性的估计值,再结合经济增长率的估计,进而计算出预测年份的就业增长率,最终得到人力资源的需求数量。周祝平(2007)在用就业弹性法对北京市2006年~2030年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预测时,将就业弹性分为城镇就业弹性和农村就业弹性,然后分别对城镇和农村的就业需求进行测算,最后进行汇总得到总的就业需求量。蒋茜,孙兵(2011)通过计算出我国1995年~2009年的平均就业弹性0.116作为预测未来人力资源需求的基数,并将我国的GDP增长率设置8%、9%和10%三个水平进行预。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