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绰号书记”母生彪

打开文本图片集。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宜宾县柏溪镇的高梨、集体、仁和、公兴4个村的失地农转非人员、城北新区新建楼宇居民和工业园区企业不断增加。为服务好辖区5个机关事业单位、28家非公企业、3万余名居民,2012年5月,宜宾县委和柏溪镇党委统筹社区党建资源,组建了全县第一个社区党委——岷江社区党委。有着11年社区工作经验的母生彪“临危受命”,接过了社区党委书记的担子。

同事眼中的“活字典”。

“刚开展工作的时候,真的把我们难死了。”提起社区刚挂牌运行那段时间,母生彪直摇头。社区工作的第一步就是了解情况,然而,4个村的失地农转非人员内心并不认同这个新的社区,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以前,只认以前的村支书,对社区工作人员的态度很差。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居民连门都不开,隔着门在里面说一句:“我有事晓得找村上!”。

为了打破僵局,母生彪发动7名社区工作人员和18名居民小组长,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四百”活动,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社区低保户戴兵是一名伤残军人,妻子因企业改制下岗,家里上有年老的父母,下有正在读书的孩子,一家人全靠低保和戴兵的伤残军人补贴过日子。得知情况的母生彪几番努力,把戴兵介绍到朋友开办的公司上班,把戴兵的妻子介绍到一家服装店工作,解决了戴兵一家人的生计问题。

进小区、走工厂、入农家,近两个月的“四百”活动中,母生彪的足迹遍布辖区楼宇、企业居民家。社区的情况如同一本“明白账”牢记在他心中。瘫痪了的尧宗书,摔断股骨的杜华安,刚服完刑回家的张某……辖区内低保户、残疾人、老党员、复原退伍军人居住的小区和楼层,他都能准确说出来,谁家有什么困难,谁家需要什么帮助,谁家需要特别关注,他都了如指掌。

“要了解社区详细情况,找母书记准行,他经常到居民楼院、辖区单位了解群众心声,听取意见和建议,是我们社区的‘活字典’。”社区主任杜相凤这样评价母生彪。就是这种“软磨硬泡”、“死缠烂打”的精神,敲开了居民的心门,大家被母生彪的诚意所打动,打心眼里接受了这个新社区的党委书记

群众拥戴的“大管家”。

岷江社区距镇政府有3公里路,群众办事很不方便,母生彪积极争取县、镇财政资金300多万元,将社区阵地打造成服务社区居民、驻区单位和园区企业的区域性、综合性、开放性党群活动中心。社区党委依托该阵地,建立起“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设立政务事务、综治调解、文教卫生、劳动保障、优抚救助等服务窗口,向辖区居民提供服务,为社区广大党员群众搭建起“信息交流、联系服务、学习教育、文化活动”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为拓展社区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满足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岷江社区还制作了便民服务联心卡,将社区工作人员的姓名、服务电话、服务项目、代办程序等印制在卡片上,送到群众手中,大家有什么困难,一个电话就能联系上工作人员。

社区举办的培训很巴适,我们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在家门口接受专业老师手把手的指导,培训合格后还能获得8万元的无息贷款,不用为创业资本发愁。”通过培训后自主创业的文学兵高兴地说。为了解决辖区内失业、下岗人员的再就业,社区党委开展了一系列创业技能培训,采取展销式、需求式、套餐式教学,让失业、下岗人员了解政策、获取信息、掌握技能。据统计,岷江社区目前已举办培训50期,培训2000余人次,近500人通过培训再就业。

居民就业的生计大事,母生彪要管;千头万绪的家务事,母生彪也要管。翁大爷有四个子女,征地拆迁时补偿给他家五套房子和100多万元,但子女把房子和钱都分了,什么都没有留给老人,老人只得向母生彪求助。母生彪数次上门调解,从政策、法律、伦理等方面进行苦口婆心的宣传,翁大爷的子女认识到错误,一家人握手言和。最终子女们交出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及相应补偿款给翁大爷,并承诺每月给翁大爷200元的生活费。“没有母书记这个‘大管家’,一家人不晓得要反目到何时,我们老两口的生活也没着落。”谈起母生彪的帮助,翁大爷感激涕零。

企业认可的“智多星”。

入驻岷江社区的28家企业,绝大部分有党员而没有党组织,存在党组织组建难、活动开展难、党员作用发挥难等问题,非公企业发展也存在人才支撑不够、职工凝聚力不够、企业文化薄弱等困境。为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母生彪数次走访企业,调查企业规模、生产经营状况、职工人数、党员数量等情况,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理顺党员组织关系。在他的帮助下,已有14家企业组建了党组织,并成立了党员之家,开展了“与党同心、与职工贴心、与企业连心、促企业发展”,“我为企业献良策”金点子征集,“党员先锋岗”等主题实践活动。

企业组建党组织后,党员有了归属感,主动承担急难险重的任务,带动普通员工积极工作党组织党员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充分发挥。吉鑫酒业公司在没成立党组织之前,工资300元一天也没人愿意干挖窖的工作党组织建立后,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再苦再累的岗位都有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党建工作也是生产力,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平常懒散的普通员工在党员的影响下,也能全情投入生产了。”吉鑫酒业业主肖卫华感慨道,母书记帮助企业建立了党组织,解决了很多生产中的难题,真是业主们的“智多星”。

不仅如此,母生彪还探索开展驻区企业、单位与社区的“共驻共建”,按照“党建共商、事务共管、资源共享、文明共创、难题共解、活动共办”的原则,把4家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纳入社区党委任党委委员,让他们参与社区工作的讨论和决策,形成了社区企业相融互动的良性循环。

正因为有了母生彪这个“活字典”、“大管家”、“智多星”,岷江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基层文化示范社区、全国交通安全示范社区、四川省委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对于一个新兴社区来说,这些荣誉得来不易。

“这些绰号鞭策我严格要求自己,那就是做‘千里眼’,看到群众的问题;做‘顺风耳’,耳听八方,多多了解惠民政策;做‘飞毛腿’,多跑路、多吃苦。只有群众说你好,你才是真的干得好。”面对社区的发展以及群众的认同,母生彪谦逊地说。

责任编辑:冯雅可。

笔者手记。

工作干练、亲和力强是母生彪的一大特点。他常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人与人之间的墙看似坚硬,其实是冰做的。硬敲硬打没法子,只有靠热气、靠人心去融化它。”。

母生彪之所以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绰号书记,是因为他放得下架子、俯得下身子、迈得开步子,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群众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来解决。工作中遇到困难,他总是用心用情,用百倍的努力付诸行动,解决问题,惠及百姓。

有感情,心里有群众,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除此之外,别无捷径。母生彪正是用真诚打开群众的心扉,缩短与群众间的距离,赢得群众的信任和理解,让干群的心贴得更近、情融得更深。

党员小故事”全国党刊联合征文启事。

为宣传带头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产党员事迹,中宣部《党建》杂志、《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杂志联合全国党刊共同举办“党员小故事”征文活动。

征文主题:党员小故事。

征文时间:2014年6月1日—12月30日。

征文要求:紧扣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各地各行业优秀共产党员事迹。事实准确,语言生动,文风清新,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字数1000—1500字,一文一图。

来稿请注明“党员小故事”征文字样。

电子邮箱。

联系人:黄颖 028—86602110。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