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微博问政视野下政治功效感初探

【摘 要】微博不仅仅改变了网民的生活方式,更是通过微博问政对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地影响

本文在对政治功效感和微博问政等概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政治功效感的影响因素,从微博政治环境、区域发展、表达权及参与主体角度出发,对微博问政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

在对策部分,也是以这几个角度为突破口,将建设良好的政治环境、畅通渠道和提升参与主体等方面的因素作为构建微博问政长效机制的选择。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微博问政;政治功效感;问题;对策   一、政治功效感内涵及现实意义   (一)理论阐释   Campbell在著作《The Voter Decides》涉及到了政治功效感这一理论,“‘政治效能感’(political efficacy)――即普通网民自我感知到的影响政治过程的能力,是民主社会健康运行的基础性指标。

”[1]政治效能感即是个体或者群体对政治现象的主观感受和对自身政治能力的主观判断。

一般来说,政治效能感是影响个人政治参与的最主要因素,政治效能感较强的人会更多地参与政治

政治功效感包含了三个维度:内部功效感、外部功效感和集体功效感。

内部功效感指个体对自我能力的判断,外部功效感侧重于个体对政府是否作为的感知,集体功效感则表明个体对公众作为集体力量所能达到的政治效果的信念。

“中国普通民众的理解中,最为强调政治功效感的外部功效维度”[2],相对于传统媒体,微博是一个便捷的政治参与渠道,营造了新型的民主参与方式,微博问政的结果会直接影响网民功效感。

(二)影响因素及现实意义   “问政效能感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问政、二是有效。

问政是一种公众参与行为,有效则是效能感的基础性心理感应。

”[3]根据班杜拉的理论,个体的亲身经历对个体自我功效感是最有影响力的,行为成功会提高对自我功效感的评价,而行为失败则会挫自我功效感。

政治行为与自我功效感评价之间的对比关系,会直接到社会民主建设和政府治理制度的改善,微博问政政治功效感之间的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话题。

影响政治效能感的因素包括以下:第一,社会政治环境,影响网民政治效能感的政治环境包括社会的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等等。

第二,政治参与的形式和渠道,微博作为一个新兴的问政形式,渠道是否畅通,直接影响到民意的表达以及民众对于政府的信心。

第三,社会的教育与宣传。

当以上这些考量因素的现实支持比较充分时,网民政治效能感就??表现得比较强烈;反之,网民政治参与积极性就会低。

微博问政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问政形式,是指通过微博这种网络平台,针对行政立法、行政决策、政府治理等有关公共问题。

”[4]微博问政是近几年来兴起并迅速发展起来的公共治理手段,微博问政行为更改了政府的施政方式和施政理念,成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桥梁,因此微博舆论场的出现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也加大了对互联网的管理力度。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

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2014年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2016年4月,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2016年11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网络安全法》,2017年6月1日正式施行该法。

在互联网这个主战场上,政府舆论引导能否占据主动,网民参政热情是否高涨,网络参政环境是否安全,关系到网民心态的和谐与国家的政权稳定。

二、影响政治功效感因素分析   2016年政务微博持续高速发展。

一是“微博问政热”持续升温,微博已成为政府发布新闻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标配”。

微博国家队”队伍不断壮大,政府、公安、团委等机构纷纷开设了政务微博

团委开设的政务微博数量最多,共开通36494个,其次为政府机构,共开通36089个。

截至2016年12月,经过新浪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到164522个,较2015年底增长8.0%。

其中政府机构微博125098个,公职人员微博39424。

[5]二是网民微博问政热情高涨,成功的问政行为提高了网民问政意识和功效感,民众将参与意识付诸行动。

2014年,记者王文志向中纪委实名举报副部级官员、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存在渎职行为,宋林被免职;2015年,网民微博爆料在青岛被宰“大虾38元一只”,引发微博网友热议,青岛工商部门介入调查;2016年,滑膜肉瘤晚期患者魏则西发帖讲述自己在通过百度搜索到的“莆田系”医院就医被骗的经历,《新京报》原记者孔璞在微博上转发后引舆论发酵,随后国家三部委介入调查。

微博的普及促进了中国政治文明发展、增强了政治互动效果及降低了网民参政难度,但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网民政治功效感,进而影响网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一)微博问政机制不健全制约网民政治功效感的享有质量和水平   微博问政的机制即社会的政治环境是影响问政效果的因素之一,科学合理的微博问政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是微博发挥作用的保证。

在中国,微博实名制尚未落实,由此易引发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政务微博的开设缺乏规范,如个人滥用政府部门名称开设微博,使得网民微博问政过程中难辨真伪,影响问政效果和对政府的信心等;第二,在微博发帖和回复匿名的隐蔽下,在“法不责众”的心理作用下,易引发网络暴力事件,据研究发现,“2016年舆情呈现出明显的特征,社会热点方面,医疗、教育等民生话题频频触动公众敏感神经,折射出网民焦虑的情绪,利益‘受损’群体向中等收入群体扩散。

”[6]在自媒体时代,主导网络情绪的是“以牙还牙”民间朴素正义观,用简单粗暴、二元对立的道德判断取代复杂的理性辨析。

政府层面上来说,政府微博问政的行政性和政治性是不足的,缺乏对政务微博规范性回应。

我国微博问政的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缺乏规范,严重影响微博问政效果,大大地制约了网民问政功效感的提升。

(二)微博区域发展不平衡使网民政治功效感冷热不均   数据显示,“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 27.4%,规模达2.01亿,较2015年底增加526万人”[7]。

由于互联网在中国区域发展中具有不平衡性,使得微博在部分地区并没得到有效普及,部分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在微博领域里无法体现。

据分析,我国政务微博的发展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状况,多数“位高权重”的意见领袖生活在东部。

“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网民基础决定言论权重,网民阶层决定言论走向。

网络发展的 ‘数字鸿沟’,客观上制约了网络舆情反映民意的充分性和全面性。

”[8]网络网民分成了精英阶层和普通大众,在微博问政过程中,前者人数少却拥有信息霸气,“数字鸿沟”使得后者在微博政治参与中获得的资源较少,微博的区域差距使得便捷的微博政治参与渠道堵塞,真正的民意和诉求被抑制,微博政治参与行为无法展开,网民微博问政功效感存在区域差距。

(三)微博表达权的局限性使网民政治功效感存在先天不足   首先,微博问政是以简短、碎片化的方式进行,参与方式不受限,网民表达权却受到了限制,使得问政内容缺乏深度。

其次,微博问政易产生无序性问题,微博受到关注的往往是更新较快排序靠前的,而非按照微博的内容品质来关注,网民在跟帖时除了关注热点问题之外,很难持续关注真正反映民生层面的微信息。

最后,微博的字数限制使得网民通过微博问政过程中,需要分多次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其他网民的评论就会充斥在多次问政的表述中,造成问政网民表达意愿被割裂,表达的意愿不连贯使得网民政治表达无法受到重视,无形中限制了网民表达权,降低了网民微博问政的热情。

(四)微博问政参与主体的差异影响网民政治功效感的效果   首先,就目前而言我国微博问政呈现出精英化和高学历的特征,网民的知识结构、权益意识与参与意识影响微博问政的的效果。

其次,从职能部门来看,除了一些觉悟较高的政府部门如公安机关表现较为突出之外,多数职能部门微博亟待开通和完善。

微博问政的输入与输出系统存在失衡现象,与公众微博问政高涨的热情相比,政务微博出现了很多“病态微博”和“僵尸微博”的情况,部分政府部门与官员仅开通了微博,在微博上不发布信息或发布少量或无效信息,对于网民问政冷漠不回复,使政务微博形同虚设。

公众是微博问政政治效能感的判断主体,政务微博的冷漠反应会使得民众产生无能感,而不愿参与政治过程中去。

三、培养网民政治功效感对策研究   2016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网络安全法》,政府提出的一系列刚柔并济的网络治理思路,从消极应对到积极治理体现了政府对于互联网治理的决心和对民意的重视。

微博问政的主动权已集中到民间,政府影响力也逐渐地被稀释,当网民微博问政中的主动权和影响力均强于政府时,如何引导网民微博问政,控制微博问政边界,对于政府的管理智慧和力度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

(一)完善微博问政监督机制与运行机制,推进“依法治微”   政府有依法治理微博问政的责任,微博问政在监督机制与运行机制方面急需完善。

政府要落实微博实名制,实现个人微博政务微博的分类管理,网民微博问政有明确的问政对象,维护政务微博应有的权威性和政治性。

同时,完善微博问政监督机制建设,落实微博问政责任性,对政府部门微博问政过程中的不作为不负责行为进行监督,也对网民问政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督,要严格追究其行政和法律责任。

铸就标准的政务微博政回应,设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及发布标准,制定严格的工作要求、发布流程和工作机制,实现政务微博规范化。

通过微博问政监督机制与运行机制的完善,促进微博政治参与发挥作用,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发挥政府微博问政中的主体作用,实现政务微博规范化与常态化。

(二)普及互联网与微博问政知识,消除“数字鸿沟”   “在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和民主高度契合,而且存在着一种‘亲缘关系’,与民主精神‘天然地相符’。

”[9]因此,微博问政“数字鸿沟”的出现,给我国的民主建设带来了消极影响政府应针对性地向“数字鸿沟”劣势群体提供数字接入便利,降低上网费用、普及电脑知识或是设立公益性上网场所等等。

增加免费的网络教育,普及广大网民微博参政问政的基础知识,使得网民能了解熟悉微博问政的技术使用。

同时,大力发展微博问政平台,扩大微博问政参与面,宣传微博问政的意识,提高网民参与微博问政的热情,缩小微博问政的技术和信息鸿沟,逐步消除“数字鸿沟”的影响

(三)推动微博2.0,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   由于微博的字数限制,使得网民微博问政过程中意愿表达被割裂,无法明确表达个人意愿,微博问政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可取消政务微博字数的限制,政务微博的字数在允许范围内多于个人微博,保证网民明确流畅表达个人意愿。

政府相关部门可通过改进技术,实现网民微博评论的连续性,改变目前受到政府重视的往往是群体的评论多关注度高和更新较快的现状。

微博问政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如果网络问政仅限于线上,不能从从虚拟走进现实,微博问政就难于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应只注重“线上”交流,忽略“线下”行动,只有将“线上知民愁”与“线下解民忧”有机地结合,才能保证微博问政的长久高效。

(四)提高网民微博问政素养,强化“由微显著”   微博问政打开了政民沟通的新局面,网民问政素养直接影响问政效果。

要改进网民的知识结构、均衡城乡居民的参政能力、提高网民政治觉悟与参与意识,草根民众作为政治参与的新力量,政治参与表达意见时要学会克制,政治参与的目的是补台而非拆台,在体制的空白处补缺补漏,立足于制度的完善与修复。

针对我国政务微博部门?陨璨痪?匀的现象,政府应该推动涉及民生利益的部门尽早开设政务   导者,是微博问政的的倡导者与引导者,因此政府要建立专业的政务微博团队,及时应答社会关切,微博发布政务信息强化透明行政。

加??公务人员的职业教育,注重自身的言语行为规范,以亲民为民的形象示人。

互联网是社会的安全阀和出气孔,网民呼声地释放有利于政府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自下而上的表达,有利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有利于维系一个和平文明的社会。

在治理微博问政过程中,需要双管齐下,不能偏废,整体治理,这样既可以规范政府的行为,也可以通过规范的行为影响网民政治参与的行为,提高网民政治效能感,通过理性的政治表达提高网民问政的水平和层次。

参考文献:   [1]王筱孛.微博问政视野下网民政治效能感的培养[J].新闻爱好者,2012(6).   [2]邱林川,陈韬文.新媒体事件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   [3]王景玉:网络问政政治效能感浅析――以微博问政为例,陈黎.微博问政视野下公民政治参与权的发展与挑战[J].赤峰学院学报,2012(11).   [5][7]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7(1).   [6]2016年上半年网络舆情分析网民心态渐趋冷静理性,郭昭如.微博网络问政”新路径的热与冷[J].上海信息化,2010(6).   [9]郭小安.超越抑或拯救代议民主:网络民主价值辨析与合理定位[J].公共行政评论,2010(4).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