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工贸选矿厂浓密机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

摘要:浓密是主要脱水设备,其工作状态将直接影响选矿作业的稳定,国内很多选矿厂在浓密底流部分为人工控制底流浓度采用人工采样,底流流量采用人工经验控制,由于采样的滞后以及经验的不稳定性,很容易导致现场生产工艺流程的不安全与不稳定。

文章介绍九江工贸选矿浓密机生产控制自动化解决方案。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浓密底流、PLC控制系统、控制网络、人机交换界面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11—0021—02   在选赤铁矿时,进行了湿法选矿,而精矿含水量是衡量精矿质量的标准之一,精矿中的水分还会给运输和装卸造成困难,因此脱水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迁安九江工贸铁矿现场使用的是浓密机脱水,但由于直径达50米的浓密机位于室外,且经常堆耙压耙导致过流烧毁电机,长时间在现场监控设备造成了很大的人力消耗与浪费;且现场的夜间浓密机照明又不足,对浓密机工作状态监视有很大的麻烦。

对此,我们设计了采用PLC系统的自动化控制解决方案:   (1)计算机代替人工对生产设备和工艺过程的在线操作和监控,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改善工人工作环境,使一线操作人员由人工岗位操作变为巡视处理为主,并适当减少一线人员配置,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

(2)通过对浓密底流的关键设备变频器的调整控制,要有利于稳定工艺生产过程,提高设备效率;并保证工艺过程的技术经济指标;降低消耗。

(3)通过对设备状态监测与设备安全管理,达到保障设备安全、减少故障停机时间和提高设备作业率的目的。

(4)通过实施选矿自动化控制,减少流失污染,改善作业环境,实现安全文明生产。

1 解决方案   1.1 控制系统主要内容   浓密控制系统目的在于在工艺流程允许的范围内稳定浓密过程,并保持浓密底流输送浓度的稳定。

控制系统采用浓度计检测底流浓度采用矿浆流量计检测底流流量,通过变频器调节底流渣浆泵的转速来改变浓密底流泵的输送量,来改变矿石在浓密机中的沉降时间,从而实现高浓度浓度底流输送,达到节水降耗的目的。

采用电量变送器来检测耙机电流变化,当电流过大时,为了防止压耙事件的发生,通过变频器增大底流渣浆泵的转速来改变浓密底流泵的输送量。

采用压力计检测渣浆泵的出口压力,当压力过上下限时进行报警。

PLC系统的控制采用了S7—200控制系统,由1套S7—224搭配200模块组成,实现生产工艺数据采集、过程数据控制处理、生产设备信息采集与实时控制等功能。

PLC机柜按照就近的原则,分布于浓密机附近配电室内。

系统在浓密机附近设置西门子MP377—12触摸屏,实现现场生产过程的模拟显示、操作指令下达、报警显示等功能。

控制层和信息层采用Profibus—DP现场总线网络,完成PLC与触摸屏的通讯、数据交换。

并预留以太网的通信接口,并为将来系统扩充留有接口。

1.2 PLC控制系统与HMI设计   HMI交互界面可以形象地显示出生产线的运行状态,操作人员也可以对计算机进行操作实现对生产线的调整,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

系统使用西门子触摸屏设备,操控设备的画面设计是由西门子公司的WinCC flexible 2008软件设计完成的。

设计的画面主要包括登录权限页面,主监控页面、主操作页面、仪表数据查询页面等。

本项目中触摸屏安装在PLC柜门上,现场人员可以很方便的进行操作与查询。

图2、图3分别为触摸屏的监控、程序界面。

程序经过多次调试,并采用多次滤波,很大程度减少了外界扰动;添加声光报警,耙机电流过高、流量超过上下限、浓度超过上下限时会提示操作人员注意;并调用了S200里面的PID模块,在浓度、流量控制时对底流泵变频器进行了PID控制

2 应用效果与结论   经过一个月的运行观察,此方法完全解决了现场堆耙压耙的问题,减少了现场看护人员的数量,以及人员精力的消耗,更减少了夜间外出巡视浓密机的麻烦。

随着矿产资源的日益贫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生产过程信息化、自动化是我国选矿企业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

我国近年已在一些方面进行了改造,也意识到选厂自动化对提高选别指标,降低体力强度,利于起着重要作用。

很多矿山企业计划进一步加大在自动化领域的重点投入,通过科技攻关、技术引进、科技合作、示范工程等方式促进国内选矿自动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浓密底流自动化解决方案能为提高选厂生产效率、节能降耗、提高选厂现代化科学管理发挥主要作用,带来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有进一步研究发展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谢琼泽,张尧东,张雄.选矿厂的全流程控制   [J].现代矿业,2009,6:100~102.   [2] 耿增显,柴天佑,岳恒.浓密机生产过程综合自动   化系统[J].控制工程,2008,(4).   [3] 焦华?矗?王洪江,吴爱祥.深锥浓密底流流变特性   试验研究[J].现代矿业,2010,(11).   作者简介:王浩(1981―),男,丹东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设计研究室副主任,工程师,研究方向:自动化控制、通信技术。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