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总督【一把小梳情定澳洲总理】

引言 朱莉亚・艾琳・吉拉德,澳大利亚政治人物,生于英国威尔士格拉摩根山谷的小镇巴瑞,墨尔本大学法律和文学双学士学位毕业,2010年6月24日,当选为澳大利亚新任总理,成为澳大利亚历史上首位女性总理。

朱莉亚・吉拉德出生在英国山谷小镇巴里,父亲是贫苦的矿工。

1965年,4岁的朱莉亚随家人迁到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当她从校学生会主席荣升为全国学生会主席时,朱莉亚的初恋男友奥康纳断然宣布结束与她的3年恋情。

失恋让朱莉亚明白,在男人当权的澳大利亚,女性的政治梦想跟个人幸福成反比,于是她倔强地剪掉长发,提前从阿德莱德大学毕业,前往墨尔本大学学习法律,打算独身一辈子。

澳大利亚工会工作时,一个叫弗里曼的律师爱上了她,他为朱莉亚建立了女性援助基金。

后来弗里曼涉嫌贿赂,朱莉亚迅速提出分手。

此后她与议员艾默生交往,艾默生为她抛弃了家财和妻子,但他们交往仅仅2年,朱莉亚又一次提出分手。

朱莉亚渐渐成了一个偏激的女权主义者,她将短发剪得更短,并将头发中分,想借发型的中性化来表明她的独身立场,让男人离自己远点。

2004年,朱莉亚已经是澳大利亚工党的重要领导人,负责移民、卫生以及劳工关系事务。

一次偶然,她来到墨尔本郊区的一家发廊,热情的老板叫来一个名为马西森的发型师为她服务,这个发型师肚子微凸,头发花白,看上去比朱莉亚要大2岁。

马西森言语不多,待朱莉亚坐定后,他打开右边的一个小箱子,从里面拿出一把鬃毛梳,从上到下轻轻地梳理她的头发

然后,他拿起剪刀,5分钟后,完整的发型就出来了,竟然跟朱莉亚原来的设计丝毫不差。

15分钟后,朱莉亚走出发廊,她头皮发热麻酥,头发松软滑溜。

多年来,朱莉亚的梳妆台上是一把塑料一字梳,她的化妆盒里没有香水,厨房里没有水果。

她曾一直为这种生活而自豪,但今天,仅仅一把软软的鬃毛梳,就让她隐隐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某种缺失。

几个月后,朱莉亚头发长长了,中分线荡然无存,她想起了那个发型师

恰逢那段时间,朱莉亚遭到对手的无情攻击,反对派指责她是个古怪的“外来者”,她那浓重的鼻音、糟糕的发式以及不合时宜的着装,被人在网上恶搞。

还有选民说她不婚不育,没有融入普通人的生活。

在这种情况下,鬃毛梳子让她尤为想念,她驱车再次来到了那家发廊

马西森拿起梳子,轻轻地一下两下,朱莉亚的心立即因为舒服而柔软。

她鬼使神差地说:“您看我剪怎样的发型好,一切依赖您的眼光。

”   不久,镜子里出现了一个陌生的女人:额头前面是边分的斜刘海,直顺而有层次感,显得端庄而严谨;发梢部分微卷蓬松,显得活泼有动感。

镜子里柔和的面容,在斜刘海的衬托下,更显出线条和深度。

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朱莉亚以一种全新的形象出现在荧屏上。

她从一个古板的政客,突然变成一个浑身上下充满时尚元素的女人,选民们开始意识到她是一个善于倾听民意,并勇于改变的人。

朱莉亚开始约马西森散步和到海边戏水,慢慢地,马西森眼里多了一层雾一样的东西,她知道那是什么,更加不敢对视。

她非常克制,马西森则敏感,跟她在一起时,哪怕喝一杯柠檬汽水,也要抢着埋单,以表明他们人格上的平等。

一次,马西森邀请朱莉亚去看美国电影《爱的信徒》,讲的是两个信仰南辕北辙的年轻人如何跨越鸿沟,成为“爱情信徒”的故事。

朱莉亚何其聪明,她何尝不知道马西森请她看电影的用意。

正因为这样,她觉得自己应该给他一个明确的回答。

回来的路上,朱莉亚将IPOD的一个耳塞递给马西森,和他同听一首歌《生来奔波》,歌中唱道:“生来奔波融进了我的血液,我没办法在任何一站停留。

”   敏感的马西森感受到了拒绝,他怀着骄傲离去。

马西森彻底从朱莉亚眼里消失,朱莉亚也不再跟他联系,她买了一把鬃毛梳,入睡前自己给自己梳头。

2004年底,工党连续第四次在联邦大选中失利,由于朱莉亚转换了个人形象,赢得了广泛的支持,党内希望她能在危难中担当重任,出任工党领袖。

朱莉亚雄心勃勃,又心怀惴惴,因为从政之路险象环生,于是她在是否竞选党魁的问题上十分纠结。

烦恼之际,她十分想念马西森,便前往发廊打听马西森的消息。

老板告诉她,马西森是真正将美发作为事业和艺术追求的人,为了剪好头发,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

马西森有过不成功的婚姻,他的前妻希望他去做更赚钱更体面的事业,他才断然离婚。

这次他做朱莉亚的私人发型师,是因为朱莉亚20年来,首次将发型转化的重任托付给他,他认为那是一种最高的欣赏和认同。

朱莉亚震惊了,原来,虽然他们的追求不一样,但热情和倔强是一样的。

年过半百的马西森以看电影的方式向她示爱,其实是下了巨大的决心,而她居然轻率地将他拒绝。

朱莉亚意识到,自己坚持了20多年的所谓女权主义其实是自私主义,也践踏了一个发型师的真诚和尊严。

出于反省和自责,朱莉亚放弃了竞选工党主席的机会,然而她再也联系不上马西森。

直到2006年1月,她出差到北部城市布里斯班,听当地妇女说,在布里斯班郊区有一家发廊发型师不仅细心地替顾客梳头,还自制艾菊洗发水,为油脂多的顾客免费做控油护理。

朱莉亚隐约觉得这个人就是马西森,便寻踪而至。

朱莉亚表明来意时,马西森却说:“不是你的错,是我在错误的时间里,表达了一厢情愿的愿望。

”   那一次,马西森只以接待普通顾客的规格接待了她,并收了她10澳元服务费。

布里斯班回来后,朱莉亚想:既然发型可以发生变化,那么婚恋观也应该可以改变,一个从事政治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丰满真实的人,如果要马西森回心转意,就必须向他奉献同样多的时间和细节上的关心。

那以后,朱莉亚将周五的夜晚定为布里斯班之夜,她跟马西森牵手散步,让艾菊洗发水在他俩之间酝酿香气。

终于,时间给了他们最好的回报,艾菊洗发水起的泡泡,将两人的心裹在了一起。

两人的关系公开后,舆论并没有对朱莉亚的选择失望,人们反而认为她跟蓝领男人之间展开爱情,很浪漫也很勇敢。

为了让朱莉亚保持良好的出镜形象,马西森经常凌晨四五点起床,为赶时间的朱莉亚发型

后来他甚至练成即使闭着眼睛,也能吹出漂亮波浪的本事。

周末,他还亲自下厨慰劳疲惫的朱莉亚

这一切并不影响他继续留在发型师、建筑工这样的朋友圈子里。

他一直以自己从事服务业而自豪。

朱莉亚说:“谁能抗拒凌晨4点起床为你做发型的男人,他一丝一缕地打理头发,是因为他不折不扣地相信爱情。

我跟马西森共同生活的这几年所收获的东西,远比过去几十年所获得的东西,更多更幸福。

”   (摘自《中国故事・新视角》 作者:小召)。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