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财政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审计建议(1)

按照财政审计的要求,结合实际,我局每年安排十个左右的乡镇,进行乡镇财政决算审计(即“上审下”)。

根据近两年我局乡镇财政决算审计的情况,笔者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归集并思考建议如下:   一、审计发现的问题  1.培植财源乏力,财源建设相对滞后。

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迅猛发展,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实现了持续、快速、稳定增长,但乡镇财政仍不尽如意。

由于乡镇财政处于先天弱势状态,财源总量有限、比较单一、稳定性又差,而且缺乏乡镇财源建设政策的支持体系,培植财源乏力,收入结构不尽合理,财源建设相对滞后。

就我县来说,较长时间以来,乡镇财源主要以农业为主,没有较大的工业骨干税源。

取消农业税以后,一些乡镇陷入了“分税制”以来的财政困境,有的乡镇短时期内收入脱档,甚至出现空白。

2.基层任务繁重,经济压力依然较大。

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虽然教师及乡镇行政人员的工资由县财政统发,但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社会稳定、农业开发、招商引资以及乡镇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任务繁杂,依然带来较重的经济压力。

由于乡镇财政预算收入与其税源相差较大,乡镇完成的地方财政收入与其担负管理基层的任务所需的经费有较大的差距,形成乡镇日益增长的支出需求与地方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一些乡镇为维持运转,靠举债度日,甚至出现以乡镇干部个人名义去银行贷款给乡镇使用的情况。

3.财政收支虚假,可用财力存在水份。

由于乡镇财源不足,而县级下达的财政收入任务又逐年增加,有的乡镇采取一些非正常手段来完成任务

一是列收列支。

通过虚列预算收入、空转调入资金、现金缴库等各种形式垫缴预算收入,造成财政收入不真实、可用财力减少。

二是虚列财政支出

通过虚挂农业综合开发、各项事业费、其它支出等科目虚列一般预算支出,转入暂存款或作调入资金,实际并未拨付资金。

三是部分预算收入不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未严格收支两条线。

这些均给乡镇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4.预算约束软化,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主要表现在:一是预算编制比较简单、粗放、笼统。

编制不够细、该编的收入未编、该列的支出不列,提交乡人民代表大会的预算报告也只有短短几页,寥寥数语,让外行人看不懂、内行人说不清。

二是预算执行随意性较大。

尤其是对其他收入包括增收部分,缺乏必要的计划性。

有的只要有货币资金,不管什么钱,只管拿来用。

三是决算不实。

如有的收入未完成预算、有的支出突破预算等,在决算时未如实反映,随意进行调整,甚至出现财政账面、决算报表、决算报告三套数据不符的现象。

5.债务负担沉重,财政风险日益加大。

乡镇机构改革精简了部分人员,但供养人口居高不下,事业发展的财力依赖又越来越大,有的乡镇还超越财力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财政负担越来越重,加上机构改革前欠下的历史债务,按资产负债率计算,不少乡镇已经是资不抵债。

沉重的债务负担不仅弱化了乡镇财政职能,还使得财政在高风险状态下运行。

还有原体制下由财政担保兜底的农发基金贷款等,已进入还本付息高峰期,有的早已被乡镇挤占挪用,但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现已无力偿还,无疑加大了财政风险。

6.财务管理不严,违纪违规屡查屡犯。

乡镇财政审计中发现的屡查屡犯的违纪违规问题主要有:一是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现象屡见不鲜。

有的通过项目张冠李戴或者移花接目来虚报冒领、套取专项资金;甚至有的无中生有,骗取专项资金。

二是“三乱”行为屡禁不止。

一些乡镇这边有税不征、偷漏税费,那边却在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甚至有的下达收入指标、任务与所得挂钩,加重农民负担。

三是违规支出的问题较为普遍。

虚列支出、违反政府采购、滥发钱物、违规列支个人费用、白条报账等等。

7.内控制度不力、财务规范有待完善。

审计情况来看,正常的财务管理制度,如现金管理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小车管理制度、接待管理制度、出差管理制度、大额费用审批制度等,乡镇基本上都已建立,问题是有的乡镇只是把制度写在纸上、落实在口头上,形同虚设,执行不力、监督不严。

一些乡镇管理制度松懈,权力缺乏制约,对法定代表人的财务审批权限约束不够,小车费、招待费等消费性支出预算、无计划、无标准,支出越来越大,且手续有的不健全,难免存在漏洞,也容易导致腐败的产生。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关于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绩效审计的现实选择。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