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

培养学生数学预习习惯有效策略这对从小抓好小学生数学预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下面小编分享了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方法,供你参考。

学生数学预习习惯方法一、 问题提出。

当代认知心理学家指出:没有任何教学目标比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高效的学习者更为重要。教会学生学习,传播有效学习方法,已被当前教育界视为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和减轻学生学习过重负担的有效措施。 细看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利用媒体手段 ,精心设计每一教学环节,力求授课前有孕伏,中有发展,后有开拓。一堂课的设计犹如一件精雕细刻的工艺品,教师带着学生小心翼翼地学习数学知识,对每一个重点和难点更是无微不至。此时,教师仅凭自己长年积累的教学经验,把学习的新知识细化成若干小块,嚼得又烂又细,便于学生消化。然而其中有一丝遗憾:教师似乎根本不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领悟能力,每时每刻搀扶着学生学习数学学生一直笼罩在教师的控制之下,无思考,回旋余地,且受到挫折的机会更少,而一旦遇到困难,学生们将会束手无策,这样长此以往,必定会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探究能力。可见,教会学生学习数学,主动探究获取新知,势在必行。因此,笔者觉得,培养学生数学预习习惯,指导小学生有效地进行数学预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当前有其独特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一)培养学生数学预习习惯,指导小学生有效地进行数学预习,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

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预习培养其主动获取新知识,会学数学知识的能力。尽管有些学习预习后获得知识是零星的、琐碎的或甚至不全面的,然而学生听课时脑中有谱,心中有底,可以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来有的放矢地听课学习,且特别关注自己预习时的疑问和难点,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素质。

(二)培养学生数学预习习惯,指导小学生有效地进行数学预习,遵循了教育学、心理学原理。

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连续不断利用旧知同化新知识,构建新知识结构的过程。让小学生预习数学,尤其是中高年级,他们往往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预习教师可以真正了解学生疑问究竟在哪里,便于教师释疑、点拔、指导、教学切中要害。通过预习学生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怎样学?学得如何?促使学生对课上教师传授的信息有效识别、理解、保持、提取。使学生学会学习,终生受益。

(三)培养学生数学预习习惯,指导小学生有效地进行数学预习,满足了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

数学预习能改进一个人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保证一个人的学习活动能较顺利,有效地进行,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学生可大胆根据自身需要、水平和能力来预习数学,以看懂例题,会解习题而满足;为一道难题,一个疑点而绞尽脑汁,为弄懂一个问题而兴奋不已,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习进入良性循环。

学生数学预习习惯方法二、调查研究。

经对95位教师的座谈和调查表明:目前数学教师对小学生数学预习评价如下:

(一)4.3%的教师认为:数学预习相当必要,尤其是中高年级,

他们每天布置数学预习作业,但从未指导过学生如何进行数学预习,他们自豪地说:我教数学很轻松,一支笔一张嘴,省时省力,不加班加点,不搞题海战,我的质量上乘,每次数学竞赛获奖人次最多,方法便是先预习、课上问、师点拔。

(二)40.8%的教师认为:数学预习可有可无。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预习只是走过场,并无多大效果,特别是对于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数学预习是一句空话。

(三)9.7%的教师认为:预习很重要,但预习后新课更难上,所以不愿让学生预习。因为学生预习数学后自以为懂,上课时洋洋得意,听课不认真,课堂纪律差了,学得却一知半解。许多知识讲解还会引起个别学生厌烦心理,嫌教师太罗嗦。

(四)38.5%的教师不敢让学生预习,他们认为:小学年龄小,根本不会数学预习,许多数学知识如(应用题教学)学生根本无法预习,只得靠教师一步步教。

(五)6.7%的教师认为:好教师不会让学生预习的!有本领的教师学生40分钟学会知识。要让学生数学预习的老师是没有水平的。

面对现状,引人深思。进行小学数学预习的研究,试想探索当前教与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有效改进教师教学以及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探索能力,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为广大教师提供经验和参考,以便在教育实践中有新的举措。

学生数学预习习惯方法三、实践探索。

(一) 更新观念,重视预习

预习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方法之一。首先更新教。

师观念,重视预习。难道个别学生预习听课要洋洋得意或有厌烦情绪就可以使教师反对预习吗?难道数学预习要冲击传统的教学过程编排就可以成为教师放弃预习的理由吗?仔细琢磨,这许多理由恰恰显示了教师观念陈旧,受以往教学习惯束缚,不想大胆尝试,不敢推陈出新,不愿在学生预习基础上创设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且,不少老师低估学生学习潜能,缩手缩脚,担心学生不会预习。孰不知,长期搀扶过桥的学生怎敢独走木桥?可见,教师得转变观念,重视预习。其次,提高学生认识,使其喜爱数学预习预习学习的一个好习惯,许多数学知识可以通过预习获得初步感知,在预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疑问或困难,吸引学生钻研解答,并发现新问题。我班学生预习繁分数化简时发现这一秘诀, 即繁分数化简可以用外层28的积作分子的积,用内层35的积作分母的积,在课上他大胆说出自己这一想法,博得了伙伴们的赞叹。学生觉得预习后的数学学得轻松、愉快、能有的放矢把握听课信息。他们主动、自觉预习数学,有些学生甚至超前预习,中午常见他们在讨论预习时遇到的各种疑问,增强了预习的意识。

(二) 明确目标,制定要求。

1. 教师学生知道了数学预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后,应明确数。

预习的目标:

低年级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初步感知新知识,即我要学习什么?中高年级学生通过预习逐步培养整体感知,部分探究的能力,即我懂得了什么?学会了什么?疑问在哪里?。

2. 制定小学生数学预习的要求:

① 自觉预习、主动学习数学预习应建立在学生自觉、主动基础上,只有学生乐于预习,才能保证预习有效进行,愉悦孩子身心。

② 认真预习,初步感知:学生数学预习须认真、仔细、踏实,切忌走过场,在预习中能初步感知新知识

③ 详细记录,简单叙述:学生可以记录自己预习时的情况,记录要点、难点,并简叙述本节内容的知识点。预习时,用不同符号表示,如重要内容打☆,不懂地方用?等。

④ 完成作业,提出疑问:学生要完成预习的书面或口头作业,及时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猜你感兴趣:

1.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方法。

2.小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培养

3.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4.小学生数学预习的方法。

5.小学数学预习的方法。

6.小学数学预习策略。

7.小学生课前预习的好处。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