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脑转移的临床诊疗

关键词:肿瘤转移诊断治疗 在所有的脑部肿瘤中,脑转移癌约占10%,是肿瘤常见的并发症。

1.临床特点 1)脑转移原发肿瘤来源:原发肿瘤肺癌最为常见,其次为乳腺癌,黑色素瘤、消化道肿瘤、子宫体癌、甲状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也可发生;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主要侵犯脑膜。

同一肿瘤中,不同组织类型脑转移发生率亦有差异。

肺癌而言,多数报告以未分化癌和腺癌的脑转移发生率最高而鳞癌较低。

2)脑转移特征:脑转移瘤男性略多于女性,中、老年好发。

转移与原发肿瘤可相继出现,称伴同转移,占大多数。

也可在原发癌肿已切除或经化疗、放疗后数月乃至数年后方出现转移,称晚发转移

少数病人则以脑转移为首发的临床表现。

临床诊断原发癌出现转移的时间,肺癌一般为4个月,乳腺癌一般为3年,消化道癌1~5年。

也有原发癌出现15年后才出现转移的报告。

潜伏期的长短与原发癌的病期、病理类型、病人的一般状况、治疗及治疗效果等有关。

有时可能先发现颅内转移灶再回过头寻找原发癌,此类情况多见于肺癌

3)转移部位和数目:脑转移部位与脑的血循环特点密切相关,以幕上占绝大多数,尤其是额、颞、顶叶皮质及皮质下;两侧大脑半球转移率几乎相等;枕叶和天幕下转移发生较少;小脑占10%~15%;脑干仅占2%~3%。

转移可以是孤立的单发灶,也可以是多发,以后者多见。

2.临床表现 1)头痛:是最常见和首先的症状。

早期可仅有头昏或轻微头痛,持续时间不长,几分钟至数小时,有夜间或清晨加重现象,可自发缓解。

在儿童可仅表现为精神差。

随着病情进展,头痛渐趋明显,呈持续性。

头痛的部位常与转移灶所在部位一致,局限性头痛有定位价值,但不可靠。

肿瘤侵及硬脑膜时头痛向颅底放射,波及大脑镰时疼痛向前额放射,可有深部疼痛;小脑转移时向病灶侧卧睡可减轻疼痛,而四脑室内转移头前倾可缓解头痛

如果转移位置较深,头痛主要在额部及双侧颞部,有时可有牵拉痛,颈部僵直感,屈颈也可使头痛加重。

当颅高压进一步发展,将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恍惚,嗜睡,定向力障碍,甚至发生去大脑强直发作。

2)呕吐:脑转移的初期通常没有呕吐,因此它不是诊断转移的必备症状。

幕下转移瘤由于直接影响脑干呕吐中枢,比幕上大脑半球转移更易引起病人呕吐

3)视神经乳头水肿:较头痛呕吐出现更晚。

视神经乳头水肿多为两侧同时发生,严重程度也基本一致。

4)精神和意识障碍:脑转移初期可能仅有头昏头晕,情感淡漠,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情绪不稳,怕光,怕噪音吵闹,易激惹,警觉性减低。

后期出现嗜睡、昏睡、昏迷等意识障碍。

5)其他:颅高压尚可表现为黑朦,晕厥,嗅觉减退,行走不稳,共济失调,癫痫发作,大小便失禁,脑性肺水肿,消化道出血等。

3.诊断 1)脑转移CT表现:脑转移灶在CT平扫时呈现低密度、等密度、高密度或混杂密度;注射造影剂增强扫描可使病灶更加清晰,绒癌、黑色素瘤、甲状腺癌以及肾上腺癌等颅内转移时强化特别明显。

实质性肿瘤常呈均匀增强,有坏死囊变者,强化不均匀。

转移癌的另一重要特征为病灶相对较小而周围水肿面积较大,此与原发性脑肿瘤明显不同。

2)鉴别诊断 (1)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影像学检查只发现单个占位病灶;需排除原发性脑肿瘤

由于单发性脑转移灶体积多较大,如位置较深,难与脑胶质瘤相鉴别,位置较浅贴近颅骨则需要与脑膜瘤鉴别

在这些情况下,经常需要手术后经病理检查才能作出诊断

(2)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影像学检查发现多个占位病灶:需排除脑包囊虫病,脑结核瘤,流行病学资料及相应的微生物学、免疫学检查可能有助于鉴别诊断

如强烈怀疑颅内占位转移癌,则需对全身详细检查以寻找原发灶。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