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热清注射液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疗效观察

作者:宋应明 解曙光 赵巧玲 王晓艳。

【关键词】 痰热清注射液

【摘要】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痰热清和氨溴索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痰热清和氨溴索两组治疗后咳嗽、喘息、 口 罗 音、发热和咳痰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两组间咳嗽、喘息、 口 罗 音和咳痰缓解程度无差异,痰热清对发热症状的缓解较氨溴索明显。两组尿常规,肝、肾功能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而部分患者心电图好转。 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能有效缓解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的咳嗽、喘息、 口 罗 音、发热和咳痰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退热、祛痰药。

关键词 痰热清注射液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疗效 安全性   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其急性发作期多引起呼衰、心衰、肺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较高,因此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有效治疗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治疗的关键是消炎、祛痰。痰液排出有助于炎症的控制,因此祛痰治疗是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治疗的基础。痰热清注射液是由连翘、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和黄芩组成的祛痰中成药制剂,同时具有退热、轻微镇咳作用,本文观察了其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从2004年4月~2005年1月入我院治疗的6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均具有咳嗽、咳痰、发热症状,有严重的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的病例不纳入本试验。采用分层随机法将60例患者分为痰热清组和氨溴索组,痰热清组30例,男25例,女5例,平均年龄(58.8±5.7)岁,慢支病程(11.4±3.5)年;轻型病例8例,中型病 例19例,重型病例3例(根据咳、痰、喘症状将病情分为:轻、中、重);氨溴索组30例,其中男26例,女4例,平均年龄(59.8±6.3)岁,慢支病程(10.4±4.2)年;轻型6例,中型22例,重型2例。统计学分析痰热清组和氨溴索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可比性好。   1.2 治疗方法 要求研究对象在入选前3天未用过任何祛痰、镇咳药。痰热清组和氨溴索组试验方案如下,痰热清组:痰热清注射液20ml+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滴,每日1次;氨溴索组:氨溴索注射液30m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每日1次;吸氧、头孢呋辛和舒弗美(氨茶碱)抗炎、解痉(按常规剂量使用)为两组的基础治疗,疗程7~10天。

1.3 观察指标 本试验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第6天的下列指标变化。   1.3.1 临床症状体征 咳嗽、喘息、 口 罗 音、发热和咳痰评分标准,见表1。   表1 咳嗽、喘息、 口 罗 音、发热和咳痰评分标准(略)   1.3.2 安全性评价 监测治疗前后的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的变化情况。   1.3.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疗效分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级评定。治愈指治疗临床症状体征累计积分改善率≥90%;显效为治疗临床症状体征累计积分改善率≥60%;有效为治疗临床症状体征累计积分改善率≥30%;无效为治疗临床症状体征累计积分改善率30%,或症状无改善甚至反而加重。积分改善率=(治疗积分治疗积分)/治疗积分×100%。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 2 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严重程度变化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严重程度变化(略)   采用秩和检验,痰热清和氨溴索两组治疗后咳嗽、喘息、 口 罗 音、发热和咳痰症状治疗前均明显好转(P均0.05);两组间咳嗽、喘息、 口 罗 音和咳痰的缓解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而痰热清组发热症状缓解较氨溴索组明显(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情况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情况 (略)   采用t检验,痰热清和氨溴索两组治疗前病情积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两组病情具有较好的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而两组治疗前后积分差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两组均有较好的疗效,两组症状体征缓解程度相似。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