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新高中”教育改革评析

[摘 要] 随着法国中等教育民主化的进一步推进,法国高中教育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2008年,法国总统萨科奇启动了法国高中教育改革,法国教育部就高中教学大纲、课程、教学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意见,试图于2009年新学期建立“新高中”。这一举动引发了法国社会各界的争议,“新高中”的成立被迫延迟到2010年。本文将集中介绍这次改革的背景、措施,解析法国高中教育发展趋势,以期得出一些有益于我国中等教育发展的经验。

[关键词] 法国;中等教育;“新高中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 G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10)01—0032—05。

一、法国“新高中教育改革的背景。

1.法国高中进一步普及。

现行的法国中等教育分为普通中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级中学作为普通中等教育的第二阶段,是法国传统的学术性教育机构。上世纪60年代时,法国高中已步入大众化阶段,90年代,已达到普及水平。战后生育高峰直接导致入学人数的增长,1960年法国高中人数为80.5万,比30年代时增长了近3倍①,到1990年,这个数字猛增到235.8万,之后则基本维持在这一水平(2004年为223.5万,2005年为223.7万,2006年为221.1万,2007年为218.3万)。入学人数的增加也刺激了高中毕业会考考试率(参加会考人数占同龄组人数的比率)逐年递增:上世纪50年代末时该比率仅为10%,到70年代初时已增长到30%,1985年随着职业高中文凭的设立,技术职高改为技术高中,参加考试的人数激增至69%,之后则基本稳定在这一水平。法国高中教育发展的另一组重要数字是毕业会考的合格率:1936年,法国青年取得高中毕业会考文凭的比例仅为2.7%,70年代时,也仅有30% 左右的学生能通过考试,而到2006年年底,这一数字已增长到63%。虽然这离1989年时任教育部长舍韦内芒所期望的80%还有一定距离,但从整体上看,近年来获得高中毕业文凭的学生加上获得职业能力证书和职业学习证书的学生总数至少也达到了同龄组人数的93%。②。

教育部门推出的一系列教育民主化政策也推动了法国高中教育的发展:1992年设立技术普通高中;1993年改革高中年级的专业学科设置;1998年时任教育部长阿雷格尔向议会提交了高中教改方案,内容包括调整课时、增加个性化辅导、丰富教学法等;1999年报告《为了21世纪的高中》确立了法国高中的任务就是让所有的学生,不论其社会出身,不论其获得成功的领域如何,在其教育专业中获得基本知识,并掌握进入国家和欧洲生活的技能。③ 2005年法国在签署里斯本战略时更是对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目标做出三点承诺:减少高中肄业率、将高中毕业会考合格率提高到80%、将高等教育毕业率提高至50%。

2.伴随教育发展出现的问题。

在连续几任法国教育部长的努力下,高中教改在扩大招生、促进中等教育民主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近年来法国教育部关于中等教育的多份调研报告中也指出高中教育暴露的一些问题。④。

(1)学业失败率居高不下:法国高中的留级率一直很高(平均13.3%的高一学生被留级)除此之外,20%的学生在大学入学前两年就放弃学业,仅有45%的本科生可以不留级地读到三年级高中毕业会考合格率的增加相应地带来的大学入学人数的增长,却并没有带来大学毕业率的提高,究其原因就是高中毕业生不能适应高等教育,高中教育改革面临的是质量问题而非数量问题;。

(2)分科定向:在法国,普通与技术高中学生要在高一年级结束之前选定某一“科目”下的某一“专业方向”。(自1982年起教育部规定法国高一年级为基础学习年,自第二学年起开始分科学习。按照会考的考试类别,普通类高中共分为文科、社会经济科和理科三个方向;技术类高中则分为管理科学与技术、工业科学与技术、实验科学与技术、社会与医学科学与技术、农学与生命科学与技术、环境与农艺科学与技术、旅游酒店管理和音乐与舞蹈技术8个方向。——作者注)因此,高一年级也被称为“决定阶段”。2006年法国总督学的教育报告就开始反映各科目之间出现了不平衡,选择文科的学生越来越少。近年来,“重理轻文”的现象在法国愈演愈烈,目前法国高中有一半的学生都选择了科学方向,然而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在进入大学之后并没有选择科学类专业,他们的选择多数出于传统的偏见,而非真正建立在兴趣或对学科的了解之上。

二、“新高中教育改革政策。

2008年6月,法国教育部长克萨维埃·达尔科斯在总统的授意下与法国7大教育工会组织签署了一项共同文件,公布了通过谈判确立下来的有关高中改革的“趋同点”,启动了新一轮法国高中教育改革。该项改革涉及到全法国的普通高中和技术高中。10月,达尔科斯面对媒体公布了改革的具体内容并提出要在2009年新学期建立“新高中”。

1.高中教改的基本原则。

(1)确立一个新的体现高一和高三年级特点的框架。

在上述提到的调查中,许多受访者都认为初中生步入高中学习的第一年应该有个适应和转折的过程,应该充分重视这一转变——虽然这个变化比起从小学到中学的转变要容易得多——不管是知识准备还是自我认知,大部分高一学生并没有做好分科定向的准备。改革的原则要建立一种新的教学组织模式,真正让学生有机会去了解不同的科目,做出分科选择。高三年级则主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鼓励学生勾画自己未来的学习方向;二是允许高三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进度,保证每个学生实现学业成功;三是改变目前不同科目之间的等级差别,并由此发展一种“全才”式的教育

(2)围绕“三大模块”让各年级学生自主选课。

第一模块是通识课程。目的就在于深化初中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高中学习过渡,为日后继续深造做好准备,这也正是普通高中和技术高中的基本任务。

第二模块是补充课程高一年级的补充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开始接触一些新的学科领域或对某一学科基础知识深入学习或熟练掌握;高三的学生已经分科,补充课程就成为某一学科的专业性学习。

第三模块则是以因材施教为原则的辅导课程和活动。这类课程的开发将成为改革中最大的亮点。高一年级辅导课可以通过课外兴趣小组、跨专业的课题组、科技或艺术类的实践课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为高二的分科做准备;毕业班的辅导课则是在已经分科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为毕业会考及日后步入高等教育做准备。总之,这块课程的目的就是因材施教,关照每个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学校应该每周都安排辅导课,以达到改革的预期效果,同时,辅导课的内容还可以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教学的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也可以成为开发辅导课程的有效工具。

(3)新的选课制度与新高中

“趋同点”中强调建立模块式的课程及“点菜式”的选课制度。事实上,近几年法国国内几所中学已经试行了类似的选课制度,结果证明这种打破学年的课程节奏以及自助的选课制度更接近于大学的课程模式,也更有利于学生和学校获得更大的自由。“趋同点”强调改革的具体措施包括重新订立一套符合模块式教学的大纲,每个模块的内容及教学进度应该有所区别。

(4)树立新的教师职业观。

辅助课程的开发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重新定义了教师这一职业的概念:教师的服务应该能够适应不同的教育环境,包括课堂、课后补习、跨学科课题、个性化辅导、指导学生分科定向、帮助学生储备知识掌握学习方法为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做准备;高中教师应加强与高教同行的接触,比如跟踪了解学生在高等教育第一年的表现,参与综合大学继续教育课程等;同时“新高中”还要求教师发展跨学科团队合作,开发符合学生要求和愿望的新教学法。

2.阶段性改革目标及高一年级改革的具体措施。

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在5年之内将本科学业失败率减低2/3,高校毕业率提高到50%,同时扩大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技术学院(IUT)、高级技术员班(STS)和大学校预备班(CPGE)的人数;其次就是考虑到“社会决定论”的影响,通过提供自由的课程选择,特别是通过向弱势学生提供适当的有针对性的辅导课程来减少学生之间的差距;最后就是通过向学生提供更有弹性的选择、更有效的辅导让每个学生能更好地分科定向,把选择的自由交给学生,避免学生过早地局限在某一学科领域之中;最后就是赋予学校新的自主空间,改革将在国家制定的教育目标和大纲的总体框架下,为学校开发校本文化、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能力、更好地追踪学生情况创造条件。

自2009年新学年开始,新一届高一将按照新的大纲组织教学。一个学年分为两个学期(每个学期18周),而不是现在的三个学期。每个学期期中召开一次会议,由教师讨论学生的阶段性学习困难;每个学期期末也召开一次会议,主要讨论学生分科问题;两个学期之间有一周时间进行学期总结。“新高中”的周课时统一为30小时,其中通识课程21小时,补充课程6小时(每学期需要选择两门课程,每门课程每周3个小时),辅导课程和活动共3小时。而目前的(至2008年)高一年级每周上课28~34小时,其中公共必修课23小时,定向课程5~6小时,非强制性选修课2.5~3小时,个性化辅导(非强制性)2小时。

其中“通识课程”包括法语、数学、历史—地理和公民教育、实验科学、两门外语和体育课;“补充课程”分为4个大的模块供学生选择,包括人文类课程(法国文学、古代语言与文化、外语或方言、艺术和艺术史)、科学类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生命和地球科学、信息和数字化社会)、社会科学类课程(经济和社会学、管理学基础、历史—地理)和技术类课程(工程和生产科学基础、社会医疗科学导论、实验技术课、设计、体育课);“辅导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针对性辅导,学习方法指导,指导定向,跨学科课题组等。

教育部最初预计2009年新学期的高一年级将实行新的教育大纲,2011年完成新高中改革计划。

三、任重而道远——德古安报告。

法国教育部本着提高高中教育质量、解决分科造成的文理教育不平衡的问题提出“模块式”的课程结构,把将近一半的课时交由学生自己选择,的确是给了学校和学生很大的自主权。但是这项触动了大纲、课时或者说触动了高中教育理念的改革计划却遭到了多方面的反对。在大部分法国人眼中,高中仍然是传统上培养精英的教育机构,基本上还是法国教育体系中运转良好的一部分,既不需要改革分科制度更不能质疑考试方式;此外,按照新的教学大纲,高中课时数将会减少,也就意味着教师职位的缩减,这更是引起了工会组织的强烈不满。迫于压力,萨科奇只好将“新高中改革的时间推迟到2010年新学期,并于2009年年初特别任命了巴黎政治学院院长里夏尔·德古安主持一个咨询工作小组,协助部长达尔科斯就高中改革事项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

经过数月马不停蹄的走访,德古安共调查了法国76个省,组织了80场圆桌会议,会见了包括高中生﹑教师﹑家长﹑高中校长﹑教导主任﹑学监﹑行政人员﹑技术员﹑工人﹑校医护士以及社会工作人员在内共计7000多位人士,同时还推出专门网站,利用网络平台让关心改革的人利用文字、视频等多媒体工具表达建议、出谋划策。6月2日,德古安递交了其咨询对话的成果《关于高中改革的主张》的报告,报告仍将改善升学指导、平衡各类高中及普通高中各专业作为中心议题。在报告中他建议:(1)通过增加实习、组织家长见面会、让高中生返回初中讲述高中生活、组织高中生参观大学了解大学专业设置、邀请企业界认识到高中介绍企业生活等方式让学生和家长获取更多的教育信息以及将安排专门用于指导升学的时间和对有特别需要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的时间,以减少学生因为家庭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而获得不同的分科指导;(2)至于各方向各科目之间的不平衡,他建议改善技术高中的形象,让学生了解技术高中,同时增加高等院校,特别是大学技术学院(IUT)和高级技师班(BTS)招收技术方向高中毕业生的比例;(3)文学科应加强外语教学,并重新重视数学教学,以便赋予人文学科一种新的含义,同时大大加强毕业会考中数学和科学的难度,让那些真正对理科感兴趣的学生选择这一科目。

这些建议没有触及到教学大纲和目前高中课程安排,很多建议比较容易转化成切实可行的措施,这种让步是否能够取得预期改革的成果还需时间考验。总之,法国高中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

四、法国高中教育改革评析

1.来自芬兰的灵感。

近年来,芬兰连续在PISA排名中名列前茅,引起了各国对于芬兰教育体制的关注。上世纪80年代初芬兰就启动了高中教育改革,先是取消了文理分科制度,1994年更是以“模块式的选课制度”取代了班级授课制,1999年《芬兰高中教育法》确立了这一新的教学组织形式,高中课程分为必修课、深入课程和实用课程三大类,每门课程有38讲,每讲45分钟,分6周完成。高中毕业需完成75门课程学生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学习强度,自己选择每门功课的结业考试时间。⑤显然,法国高中教改映出芬兰的影子,法国国内几家大的媒体在谈到达尔科斯教改时也用了“从国外体制中得来的灵感”等字眼。

然而,达尔科斯的改革比起芬兰似乎走得太快又略显保守:芬兰教育改革整整用了12年才完成,而法国提出的改革日程表则显得十分仓促;再则,芬兰高中在历史上只有文理两种分科,而法国有5种,毕业会考也分为5种,而改革课程灵活的主题上并没有触动基本的分科和考试制度;第三,芬兰教育培训与法国有很大的不同,前者非常注重教师的职业素质培养及教师入职后的继续培训,可以说是一种“理论结合实际”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会应对不同的现实问题,懂得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事实上,因为教师的自觉性很高,15年前芬兰就取消了督察制度。另外,在芬兰每200名学生就有一个学业指导老师,而在法国,这个数字大约是1500,而且近期的经济危机能否保证政府在推行改革时所需要的巨大资金,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2.重视分科定向指导。

“重理轻文”的现象在我国高中也十分普遍,2009年2月,为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就20个重大教育问题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如何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成为大家关注讨论的焦点。不管是达尔科斯的“新高中改革还是德古安报告都将分科定向指导作为改革的重点。事实上,法国一直以来都很注重对于分科的指导工作,高中不仅设有专门的班务委员会,集中了任课教师、主任老师(professeur principal,相当于我国的教导主任)、学生和家长代表共同讨论学生分科,而且还有经过考核的专职升学指导、心理顾问参与。改革的目的就是扩大信息来源,将分科定向的工作延伸到整个教育阶段。

高中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中的一个难点,最敏感的问题莫过于高考与分科。随着高中入学率的增加,中国也面临着正确引导学生选择科目、提高高中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的任务,法国此次出台的教育改革计划和调查报告将为我国的教育发展提供很好的借鉴。

注释。

①王晓辉:《法国基础教育》,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6—27页。

②Anne Dubertre,Le système éducatif en France.Paris:les notices de la documentation fran?觭aise[G]. 2003. 83.

③吕达,周满生:《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法国卷、德国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法国教育芬兰信息网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王永康)。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