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的“如初”意蕴

【摘 要】 音乐是心灵沟通的载体,初中音乐教学须摒除浮华,回到教育原点

而这种回归的意蕴,就蕴含在“如初”一词当中。

如初音乐教学意蕴,指向初中学生的成长,指向学生内心思想感情的表达

如初教学意蕴,与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并可成为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 初中音乐音乐教学;“如初意蕴   音乐者,关于声音之艺术也。

作为世界八大艺术之一,音乐向来就是不同民族之间心灵沟通的重要载体。

对于初中音乐教学而言,需要去除浮华,指向音乐原点

何为音乐原点?《礼记?乐记》有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

音乐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音乐教学中强调教育原点,是想让学生回到音乐最本质的功能上――打动学生,并带领学生走入音乐殿堂。

这意味着音乐教学需要在“技”与“艺”两者之间取得一个平衡,而当下的初中音?方萄?是倾向于前者的。

之后以忽视后者,原因多多,此不赘述。

但只要有了回到音乐教育原点的意识,则感受音乐作为艺的意蕴,就成为可能。

一、“如初”的音乐教学意蕴   笔者生长之地名曰“如皋”,工作之所则曰“如皋初级中学”,简称“如初”。

“如”有“到”的意思,“初”即为教育原点,于是“如初”就有了“到教育原点”的内涵。

这是巧合,又不是巧合,因为我校教学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都与回到原点、不忘初心的“如初”有着本源的关系。

音乐教学而言,我们对音乐及其教学的理解是:音乐要成为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道优美风景线,核心素养强调“人文底蕴之审美情趣”,音乐本身就是美的,初中生在音乐学习中感知美、体悟美,本身就能提升自身的审美情境,进而为人文底蕴奠基;音乐要成为学生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习惯性语言,核心素养提出了健康生活的要求,这里的健康更指心理健康,音乐是表现不同形式的美的同时,实际上也为学生表达内心思想感情提供了一条有益通道,即使初中学生还不具有艺术表达的能力,但借着音乐表达情感却是自然行为,因而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音乐表达意识与能力。

有了这样的理解,则音乐教学就准确地回到了教育原点,从而也就准确地确定了教学的出发点。

譬如音乐教学中的课堂引入,其对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受不同的教学价值取向影响的,当我们立足于“如初意蕴时,我们会将教学手段真正当作是辅助的手段,于是声光电呈现的虚拟情境,就不再过于追求色彩的炫丽与声音的效果,而是看其能否引导学生入境,能否让学生置身音乐当中感知音乐的魅力。

而基于“如初教学意蕴音乐课堂也就有了新的内涵。

二、“如初”的音乐教学指向   “如初”有着站立在教育原点意蕴,其在课堂上具体体现为音乐学生的精神成人、回归生活以及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

初中阶段是精神成人的重要阶段,意味着学生作为人的自然属性全面开启了向社会属性转变的大门,音乐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如在“祖国颂”这一主题的教学中,看起来是要完成培养学生感受祖国壮丽河山,以及对中华民族传统的勤劳智慧的歌颂,实际上却要看到这一目标表述背后的,通过音乐引导学生认识作为社会人与自然、民族、文化等的联系,从而以社会人而非自然人的视角去解读祖国山河与人民。

于是本课的教学,就可以将教材上的一些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以进行主题教学,如笔者结合教材中的《草原放歌》《丝路驼铃》《西南风情》等单元的教学,设计了以“丝绸之路”为主题(以“一带一路”作为课堂引入)的教学,结果学生能够从地域角度认识到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及其相应的音乐表达方式,进而认识到原来自然风情、异域风情是可以在音乐视角下进行表达的。

音乐促进学生回归生活、理解生活,也是音乐教学的应有之义。

初中生的生活就是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信息社会使学生理解生活有了多元性,初中生的生活正日益多姿。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对生活的多元理解中,却需要树立基本的价值观(这就是“立德树人”的本义之一),于是音乐教学中的《花季如歌》就需要对“歌”进行深度解读,以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认知,而这,也可以理解为音乐教学原点

无论哪个学科的学习,最终都是为了促进学生作为人的属性的发展,音乐学科也不例外。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的教育观点,这实际上就是强调包括音乐在内的艺术对人的感染、熏陶与引领作用。

《梨园漫步》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聆听名家名段,感受一腔一调中所包含的文化韵味,初始之时,学生有所排斥,待坚持日久之后,尤其是笔者给学生呈现多段学生演唱的名段之后,学生会自然产生一种亲近感,于是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也就日益形成。

三、从“如初音乐音乐人生   “如初音乐是一种教学思考,也是一种教学思想,当从浮华的社会中回归到教育原点时,你会发现周围的世界大不相同,于是音乐教学也就会迎来一个不同的世界,所谓音乐人生,即有这层意思。

音乐人生不是一个高大上的概念,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有音乐,每个人也常常会用音乐表现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劳动者的号子、音乐家的旋律,皆是如此。

初中学生音乐人生,总是与花季、雨季的学习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多从学生生活感受出发,将这些题材与音乐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对用音乐表达生活感受有更直接的认知,而这实际上也是站在了音乐教育原点

如初音乐是一种态度,亦可谓是一种教育哲学;人生少不了音乐音乐既是学生人生,也是教师的人生,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构建“如初”的音乐人生,其离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距离就近了,音乐就更加能够实现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敬娟.浅析如何在音乐课堂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J].黄河之声,2016(18):52—52.   [2]李绍全.寓德育于美育之中――初中音乐教学经验谈[J].中国音乐学,1997(s1):150—151.   【备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课题《“如初文化”学校品牌建设实践研究》的阶段成果】。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