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形态【论艺术媒介决定艺术形态】

媒介”(单数medium,复数media),原指一种使两个个体发生关系的中介人或中介物。

介即把一方介绍给另一方。

①《辞海》中对“媒介”的解释是:1.是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2.指各种信息的传输手段,如新闻广播等;3.在艺术范畴指艺术家所采取的表现手段或技法,如油画、雕塑、版画等的表现手段和技法;4.指绘画颜料的结合剂和溶解剂。

艺术媒介,在“媒介”(medium)一词的前面冠以“艺术”作定语,将其纳入艺术范畴,应取《辞海》中对“媒介”释义的第3项。

艺术家的传情达意要通过特殊的表现手段或技法即艺术媒介完成,艺术媒介可以再现现实生活,记录现实生活的原貌,也可表现现实生活,反映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体验、态度、理想。

艺术媒介艺术介质(艺术材料)不一样,艺术介质是指物体系统在其间存在或物理过程(如力和能量的传递)在其间进行的物质;艺术媒介是利用艺术介质存储和传递审美信息的物质材料及形式。

它们是一对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范畴,艺术介质是天然的或人为加工的不寄托任何主体情感内容的物质,而艺术媒介是经过艺术介质转化而成的负载有主体情思的经验化、概念化的艺术介质形式。

艺术介质艺术媒介转化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过程,而是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情感与艺术介质相融合的化合过程。

任何种类的艺术都需要艺术介质,但不是任何艺术介质都会无条件地构成艺术表现媒介

艺术门类不同,其表现媒介也不一样。

艺术媒介本体论思想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艺术媒介决定艺术的根本任务   各门艺术表现媒介的特质是不一样的,有作用视觉的、有作用听觉的,有反映过程的、有反映瞬间静止的,等等。

因此,各门艺术表现媒介再现现实生活的范围和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任何一门艺术都不可能再现现实生活的各个层面,它们只能在各自允许的范围内表现事物的某个层面或侧面的某些特征,加之转化为艺术表现媒介艺术介质本身固有的特性也直接构成形象的感性形式,在适当的语境中便成为艺术直观因素的一个组成部分。

②屠格涅夫小说《春潮》中写俄国青年萨宁因某种原因抛弃了心爱的姑娘吉玛与一个他一点也不爱的姑娘过日子,时隔三十年后,他得知吉玛的地址,写信去请求吉玛的宽恕,吉玛回信宽恕了萨宁。

屠格涅夫写到这里,不得不感叹:“我们无法描写萨宁读了这封信后的内心感受,没有一种语言可以充分表达出这些深刻而强烈的并且是不太清晰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只有用音乐才可以把这些感情表现出来。

”③可见,不同艺术门类的艺术根本任务是不一样的。

文学艺术表现媒介是语言和文字。

语言和文字是在现实生活中经过提炼、概括而形成的凝练的符号,其突出特点是间接性、抽象性,这就决定了文学艺术给出的形象是间接的、非直观的,需要受众的联想完成审美接受。

同时,语言文字还具有时间性,因此文学艺术需要在运动中反映现实,在时间的流逝中表现艺术家的情蕴;音乐艺术表现媒介是运动的乐音。

从现实世界的不同类型、频率的声音总谱中提炼出的7声音阶,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

“运动的乐音”失去了物质世界的具体性,是所有声音大致分化的抽象代表。

这就决定了音乐艺术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听觉间接地、概括抽象地传达创作主体的审美情思,不能再现物质现实;绘画艺术表现媒介是二维平面上的色彩、线条。

它具有表象性、静止性、直观性等特点。

基于这些特点就将绘画艺术的任务局限于通过塑造静止的平面视觉形象反映现实世界事物的一个瞬间,线条和色彩可以并列地处于同一个空间,而不像文学艺术在时间的流逝中反映过程和动作。

影视艺术表现媒介是运动的声画影像,其重要特点是具体性、直观性和生动性。

电影的技术先决条件是摄影,被摄对象总是先于自身影像而存在,并且是具体的物质现实的客观反映,所以电影给出的形象总是具体的、生动的,具有“他适性”,电影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总能给出具体的信息,这便使受众只能接受导演给定的形象,而别无选择。

动画片中呈现的形象也只能传递创作者赋予的特殊情感,这样就决定了影视艺术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生动直观的具体形象传达创作者的观念、思想和情思。

艺术媒介决定艺术创作方法   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包含着两个不可分离的相互联系的方面,即通过对生活的能动反映在观念中的艺术表象的活动,以及通过艺术媒介把观念中的艺术表象外化为实际存在的、可供感官把握的艺术形象。

不管是多么绝妙的艺术构思在通过艺术媒介表现出来以前都不能称作艺术

所以在艺术创作活动中,通过艺术媒介表现创意是极其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艺术创作的方法。

同一主题可以用不同种类的艺术进行表现,因各门艺术表现媒介不一样,创作出来的艺术特征不一样,对接受主体产生的艺术感染也不一样。

艺术起源于情感的传达需要,可以看出人类在传达情感时是在寻找合适的表达方式,也就是寻找适合的表现媒介

所以,创作主体在创作之前要熟悉各门艺术表现媒介的特性和规律,以便选取合适的表现媒介表现艺术主题。

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创作主体确定创作方法的过程。

表现创作主体的一段悲伤情感体验,选取音乐比较合适,因为音乐能够激发接受主体的情感共鸣,音乐艺术表现媒介“运动的乐音”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7声音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非叙事性,与现实生活的声音不是一一对应,无法传递具体内容,这就决定了音乐艺术的抽象主义创作方法。

文学艺术表现媒介是语言和文字,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与语言文字基本上是等集合的,也就是现实生活中有的事物都能用语言表述出来,语言文字和现实事物是约定关系。

这就决定了文学艺术再现现实生活的可能性,亦即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又由于语言文字的多义性、概括性以及间接性,决定了文学艺术表现不确定性的抽象事物的可能性,即抽象主义的创作方法。

所以,文学艺术表现媒介特性决定了它的创作方法可以是现实主义或抽象主义。

影视艺术表现媒介是运动的声画影像。

其特点是直观、生动、具体,所反映的形象全都是具体的。

银幕上的人物的年龄、性格特征、国度等一应俱全,不可能把一个活生生的人拍摄成抽象的人物符号。

在影视艺术中需要的形象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拍摄到。

这些就决定了影视艺术再现现实生活的可能性,即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历史上曾出现过抽象电影,如德国导演费尔南・莱谢尔的作品《机器的舞蹈》,导演运用曝光技术,抽象掉一些物体的具体内容,表现抽象道理,但此类电影最终没有走多远。

从理论上讲,也经不起分析,实物在生活中与人们的关系是约定或象征关系,所以传达给人们的信息是约定俗成的,将物象抽象掉实际上就去掉了其中用以叙事的表现媒介――声画影像。

艺术媒介艺术样式诞生并成熟的标志   艺术家为了表达情感总是运用适当的艺术媒介,当现存的艺术媒介局限于情感表达的时候,就得寻找新的表现媒介

电影艺术为例,因为电影是唯一知道生日的艺术门类,自1895年法国卢氏兄弟发明了电影这种“新玩意儿”以来,各电影理论流派都对电影表现媒介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说“蒙太奇”是电影表现媒介

将“蒙太奇”作为电影表现媒介,即是蒙太奇能够产生意义,能够能动地揭示物质的内在意义,蒙太奇有内在的逻辑,所有的单独画面都得从属于它。

很显然,这种理解有失偏颇。

就按这种理解所言“两个(或两个以上)画面单独的看是一回事,而将它们连接起来就可以产生一种不同于原来的独特的新质”。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关于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有物质现实作为依托。

我们看朝闻先生的理解,新含义、新质不是单幅画面产生出来的,也不是两幅画面(或两幅以上)简单相加的结果。

那么就有第三种物质,就是两幅(或两幅以上)画面的连续过程,即蒙太奇

我们姑且不谈这种过程的本身不是物质而且也不会产生新的物质

得出的结论就是蒙太奇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物质,这与蒙太奇本身的定义相悖。

再则,我们从理解画面的主体来分析,不同的欣赏主体在观赏一幅画面所得到的理解也不一样,因为每一幅画面的本身就具有多义性,加之每个人的社会背景、文化底蕴和生活体验不一样。

所以是否产生“新质”或产生什么样的“新质”是取决于受众和画面的互动,而不是仅仅取决于画面本身。

两幅画面连接在一起时,大脑就会对从两幅画面中获得的信息进行归类、重组,从而获得朝闻先生所言的“新质”。

可见,所说的两幅画面(或两幅以上)连接起来产生的“新质”实际上就是各幅单独画面所包含意义的重组或重构,并不是蒙太奇本身产生的意义。

由此可见,蒙太奇并不是电影表现媒介,其表现媒介应该是以影像为基础的。

通过对电影表现媒介的争论,共识电影表现媒介是“运动的声画影像”,电影艺术也以漂亮的姿态自立于艺术之林。

历史证明,一种艺术的创造,实质上就是一种艺术媒介的创造;一门艺术的研究,首先应当是一种艺术表现媒介的研究,一种艺术表现媒介表达意义的研究;一部艺术的历史,往往就是一种艺术表现媒介的创生、形成、发展和成熟的历史。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青年基金“手机动漫艺术研究”(项目编号:09YJC7600059)与重庆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手机动漫内容形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   注 释:   ①王一川:《新编美学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3页。

②李明:《论动画的叙事语境》,《汶川: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③陈望衡:《艺术创作美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26页。

(金燕为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讲师;李明为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   编校:施 宇。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