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个牙位牙龈瘤的分布和治疗探讨

【摘要】 目的 探讨单个牙位牙龈瘤的分布和治疗方法,尽可能保留牙齿牙髓方法 48例牙龈瘤按其颊舌侧、邻间隙龈乳头位置分为A、B、C三组。A组:牙龈瘤位于单个牙位颊(唇)舌侧牙龈,不累及龈乳头及邻间隙。B组:牙龈瘤位于单个龈乳头累及间隙。C组:牙龈瘤位于相邻牙间隙,伴或不伴累及龈乳头。A、B组采用局部切除、电凝、化学烧灼等保留牙齿牙髓治疗方法,C组采用瘤体切除+拔牙即刻再植术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3~36个月。其中B组和C组各复发1例,治愈率达95.83%,全部病例均保留牙齿,B组8例术后3个月有Ⅰ~Ⅱ度松动,其余病例咀嚼功能良好。结论 通过对牙龈瘤进行按部位分组治疗是必要的。对不累及间隙牙龈瘤不仅可以达到保留牙齿的目的,而且可以保留牙髓,并取得良好的咀嚼功能。

【关键词】 牙龈瘤;手术治疗

牙龈瘤系口腔内较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主要发生于牙龈及牙槽突的结缔组织,与牙周膜有密切关系,是非真性肿瘤,但是具有破坏周围骨质及易复发等类似真性肿瘤的生物学特点。由于肿瘤的发生自牙龈牙周膜或牙槽骨骨膜,传统的治疗方法多为距肿瘤边缘2mm并连同所在的牙槽骨及牙齿一起切除,以防复发。笔者自2002~2008年对我院口腔科48例牙龈瘤患者进行分组和治疗初步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8例牙龈瘤患者中,男16例,女32例;年龄14~48岁,平均32.2岁。均为非妊娠性及非药物增生性牙龈瘤

1.2 分组方法 根据牙龈瘤所在部位将其分为3组。A组:16例,牙龈瘤位于单个牙位颊(唇)舌侧牙龈,不累及龈乳头、邻间隙。B组:11例,牙龈瘤位于单个龈乳头累及间隙。C组:21例,牙龈瘤位于相邻牙间隙,伴或不伴累及龈乳头

1.3 治疗方法 术前手术区常规行牙周基础治疗(龈上洁治,龈下刮治,调整咬牙合等),常规术前牙片检查,了解瘤周牙槽骨骨质情况、相邻牙齿的牙周状况,以了解肿瘤是否波及骨质及范围和来源的牙位[1]。

具体手术方法:A组和B组采用瘤体切除+凿骨手术及瘤体术后创面及近牙龈根侧行化学烧灼和电凝术。具体如下:在距离瘤体和瘤蒂0.5~0.2cm的正常组织上做切口,深达骨膜,向骨壁翻起黏骨膜,切除瘤体,对B组肿瘤位于牙龈乳头部位,术前X线,牙周膜无增宽,牙无松动,探及瘤体蒂部不深,切除该部位唇颊侧或舌腭侧龈乳头,并去除创面下骨质约0.2cm厚,对瘤体近牙根面及骨面行电凝和碘酚化学烧灼,冲洗、棉卷压迫止血或塞治剂止血。对B组中牙龈瘤已波及邻间隙涉及唇颊侧或舌腭侧牙龈乳头患者,术前X线检查,相邻牙的牙周膜均匀、无增宽,牙无松动,牙无变色,探及瘤体蒂部不深,而且只有一侧邻牙,可采用以上方法

C组采用瘤体切除+拔牙即刻再植术。方法先行根管治疗后,围绕肿瘤蒂周的正常组织上做切口,将肿瘤彻底切除,完整拔下波及的牙用湿生理盐水纱布包裹,防止牙周膜干燥,用刮匙或骨钳将肿瘤波及牙周膜、骨膜及邻近的骨组织去除;刮除离体牙根上肿瘤波及的牙周膜,尽可能保护正常牙周膜,将牙齿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后,庆大霉素稀释液浸泡5min后植回原位牙槽窝,缝合牙龈,安上牙弓夹板,用细不锈钢丝(0.25mm)结扎固定,并调牙合,降低对牙合牙,避免牙合创伤,2个月正常拆钢丝牙弓夹板。3个月复诊,以后每半年复诊1次。

2 结果。

术后均服用抗生素,全部病例伤口Ⅰ期愈合,经6个月~3年随访。A组无1例复发,B组和C组各复发1例,治愈率达95.83%。所有牙齿均得到了保留,其中27例牙齿保留了活髓,术后牙髓活力良好。C组15例牙齿,根管治疗后无继发牙髓、根尖周病变,无叩痛,牙龈附着正常,无松动移位,X线显示牙根无明显吸收,牙周膜无增宽或骨性愈合,根尖周无病变,咀嚼功能良好。6例术后3个月有Ⅰ~Ⅱ度松动。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