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径1.0cm乳头气囊扩张管在ERCP中的作用

【关键词】 气囊扩张管。

【摘要】 目的 探讨直径1.0cm乳头气囊扩张管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Olympus公司TJF230/240十二指肠镜、Cook公司直径1.0cm乳头气囊扩张管配合碎石器、取石篮、鼻胆管等进行治疗性ERCP。 结果 67例行10cm直径乳头气囊扩张管行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辅以取石、留置鼻胆管治疗。 结论 直径1.0cm乳头气囊扩张管行EPBD术在治疗性ERCP中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伴发乳头旁憩室或毕Ⅱ式术后治疗性ERCP术操作难易程度上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 气囊扩张管 胆结石   治疗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经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作为广泛使用的治疗性ERCP技术,疗效满意,但有出血、后腹膜穿孔、胆管炎及胰腺炎等并发症,此外,因括约肌功能丧失,少数患者还会引起肠、胆反流性胆管炎,可能增加胆道恶性肿瘤的风险。我院自1999~2004年12月使用直径1.0cm乳头气囊扩张管对67例患者行治疗性ERCP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7例患者中,男38例,女29例。年龄32~87岁,平均58.2岁。其中1例为毕Ⅱ式术后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取石术,4例为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或炎性狭窄行EPBD+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2例因乳头肥厚扩张效果不佳而失败,改行EST。65例观察对象中,合并胆囊结石29例,胆囊切除术后和(或)胆总管探查术后30例,毕Ⅱ式术后1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4例。在壶腹部周围有单发或多发性憩室者26例。所有患者均住院,EPBD术后平均住院天数6.2天。   1.2 治疗方法 合并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者,先行EPBD+取石+ENBD,术后1~3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无合并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及无乳头结石嵌顿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者,行EPBD+取石+ENBD,结石巨大(直径1.5cm)者行ENBD+碎石术,泥沙样结石EPBD后予气囊取石,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或乳头狭窄行单纯EPBD术。   1.3 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 检查前常规使用安定、山莨菪碱、哌替啶以使十二指肠蠕动减慢,分泌物减少,乳头括约肌松弛及减轻气囊扩张时带来的疼痛。采用Olympus TJF230/240侧视十二指肠镜,常规经ERCP,证实胆总管结石1.5cm,经造影导管将斑马导丝插入胆总管,移去导管,保留导丝,将直径1.0cm的柱状气囊扩张管(Cook公司产品,气囊长5cm,直径1.0cm)沿导丝插入,使气囊中部恰好在乳头狭窄区,以适当的压力在直视下用无菌生理盐水扩张气囊2min,间歇30s后重复1次,可见乳头扩张部位有少许渗血,然后取出气囊导管和斑马导丝。   2 结果   本组67例中气囊扩张成功65例,占97%,2例因乳头肥厚,扩张效果不佳而转行EST。56例采用网篮或取石球囊取出结石,5例采用Olympus碎石器碎石后取出结石。4例为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或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行EPBD+ENBD术。57例胆总管结石内镜一次治疗后取出,4例2次治疗取净结石结石直径3~18mm,平均6.7mm,结石数为1~6颗,平均2.5颗。经EPBD治疗后,有2例患者觉恶心及有37.5℃左右低热,经1~2天后症状消失;2例并发轻度胰腺炎,经内科保守治疗后治愈;17例术后有一过性血淀粉酶升高;未发生穿孔、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