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药药理作用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

作者:苗明三, 张玉林, 杨亚蕾, 尹俊涛。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中药药理作用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特点和优势。方法针对现有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已有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已有研究方法的各自特点,提出了基于中药药理作用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之可行性。结果通过实例分析了基于中药药理作用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特点,并提出了相关研究展望。结论 基于中药药理作用中药药性理论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 中药药性理论 中药药理作用

中药药性是中药性质与功能的高度概括,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等[1]。先人们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用药经验,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辨证法思想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整理、总结、升华,使之上升为一般理论,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药药性理论体系[2]。中药药性理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几千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中药药性理论与中医理论一脉相承,是中医基本理论临床用药经验相结合的产物,有坚实的中医理论依据,更具有广泛的临床实践基础。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某种药物的反复应用使我们观察到了其疗效并逐步认识到了它的性质,再通过各种不同性质的概括,总结出药性理论,可见药性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临床实践[3]。

1 问题的提出。

中药药性理论作为指导中药临床应用的核心,在中药的应用和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临床应用结果的内容又反过来完善了药性理论[1],但后一部分相对要少得多。在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医药必定要与现代科技交融,也进行了多种尝试。但起源于两个体系的巨大差异,使这种交融不知从何入手。中医药临床疗效取胜,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医药要实现为全人类健康服务的目的,实现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是其前提,而中药的现代研究首先应解决的问题是以中医药学基本理论为指导的基础性研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与方法,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加强中药药性理论现代化研究已成为了中医药发展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2]。中药药性理论现代化,是中药现代化的基础与先导。科学诠释中药药性理论已成为中医学术发展及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是中医药学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然选择[3]。只有构建起科学的现代中药药性理论体系,才能为中药的国际化和现代化提供可靠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切实提升中医药学学术水平和国际地位,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2 药性理论已有的现代研究

2.1 化学成分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与其药性有一定的内在关联,如附子等温热药均含有去甲乌药碱,具有肾上腺素能β—兴奋剂样广泛的生理作用,与祛寒药所具有的某些作用相符。辛温药大多含有挥发油成分,苦寒药的化学成分以生物碱和苷类成分为主,甘平药的化学成分除含糖类较多外,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维生素类成分也较多,这类成分可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即有“扶正”作用。也有报道中药药性热、温、平、凉、寒与Fe的含量比例呈正相关;与Mn的含量比例呈负相关。

2.2 药理作用研究温热药附子、干姜等所组成的复方口服后能使寒证患者低下的交感—肾上腺系统的功能活动恢复正常,使催化儿茶酚胺生物合成的多巴胺β—羟化酶的活性增加,促进体内儿茶酚胺的生成,对内分泌腺的功能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寒性药的作用与热性药物恰好相反,寒性药知母、石膏等所组成的复方能使热证患者亢进的交感—肾上腺系统的功能减弱,体内多巴胺β—羟化酶的活性降低,尿中儿茶酚胺和cAMP的排出减少[4]。酸味药的收敛作用,主要表现在抗病原微生物、凝固、吸附及调节神经系统等方面;苦味药的药理作用主要有抗菌、消炎和强心等作用;甘味药具有调节机能,补其机体不足,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以及杀菌、解热、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利尿等方面的作用[5];辛味药的发散解表作用主要表现在解热、抗菌、抗病毒及协助发汗等方面[6];咸味药具有镇静、镇痛以及杀菌、解热、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抗凝血、利尿等方面的作用[7]。补中益气汤对子宫脱垂有效,动物实验也显示,该方能选择性地提高兔、狗在体或离体子宫肌的张力[8];麻黄药性辛、温,属升浮,具有发汗作用;浙贝母药性苦、寒、具有镇咳、平喘的作用中药归经与药理作用间存在着一定关系,如具有抗惊厥作用的22味中药如钩藤、天麻、全蝎等均入肝经,入经率高达100%,这与中医所说的“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理论相吻合[9]。

2.3 临床应用研究中药临床应用是药性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10],在应用基础上总结、归纳、升华得到的药性理论又反过来指导中药临床应用;中药药性理论的不断补充与完善,也有赖于中药临床实践

此外,还有从分子生物学、文献等角度开展药性理论研究的。

3 基于中药药理作用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之可行性。

中药药性理论有多种研究方法,基于中药药理作用研究中药药性理论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从药理学的角度揭示中药药性的本质,强调药物与机体、细胞及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给“药性理论赋予了“效应”的内涵。基于药理作用中药药性理论研究过程(见图1)也是中医药现代化的过程,对促进中药药性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