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平台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模式的构建

摘要: 通过对比分析微博大学生思想行为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高校教师应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和使用微博,发挥微博信息传播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避免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消极影响,解决目前大学生在使用微博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构建在微博平台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模式,对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建设和谐校园、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微博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模式。

微博,又称“微博客”,是一种基于Web3.0技术的供用户传播、获取信息和实现信息互享的新兴平台。它的文本长度以140个字符为限,用户通过手机、电脑等多种网络媒介观看、上传、评论和转发文字、图片或视频等超文本,达到获取信息、表达情绪观点、讨论交流思想等目的。现在,使用微博大学生日益增多,微博大学生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微博已成为他们获取信息与人际交流的主渠道之一。微博网络的互联互通,促进了信息的不断更新,扩大了大学生的眼界,但其中出现的一些负面影响的东西。对此,我国高校应积极抢占微博这个新兴的网络教育平台,利用微博平台开展行之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微博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积极影响分析。

1.有利于大学生独立、平等和开放意识的加强。

微博平台上,每一个用户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信息的发布者,又是信息的消费者。由于微博用户是独立的,大家可以自由发言和讨论,信息发布的内容是原创的,并且信息的消费者可以主动选择信息,只要你关注某一信息类型的发布者,有用的信息就会从海量的信息中被筛选出来,这与传统媒体被动接收信息是不同的。在微博时代,大学生时时都会收集到海量的信息资料,他们自行取舍,自行“转发”或“评论”,这样的微博环境有利于他们独立意识的增强。同时,微博“将平民与莎士比亚拉到同一水平线”,不管你是明星、学者还是普通民众,在这里都是微博用户,地位是平等的,都可以创建和发布信息内容,都可以“关注”别人或被别人“关注”,没有所谓的“官二代”和“富二代”,这种平等的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平等意识的增强。并且,由于微博的世界里存在多元的思想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大学生都可以在微博平台交流,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家讨论和分享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这种沟通方式不仅可以开阔大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还可以形成一种开放的环境,这种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开放的观念和思维,有助于增强开放意识。

2.有利于大学生信息渠道的拓宽。

现在,大学生在校园中主要通过手机与电脑等网络媒介建构平台获取信息。与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体相比,微博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传播平台微博发布信息的即时性比报纸和电视更为迅速、更具优势,大学生可以在校园里随时随地通过它接收最新、最广的资讯;微博提供信息的内容更丰富,时事新闻、文化、体育与旅行趣事等应有尽有;微博提供的即时互动交流功能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大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它与朋友沟通交流,还可以与自己关注的名人或专家进行问题的探讨与交流。只要有网络大学生通过电脑、手机或iPad就可以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字、图片与视频,既拓宽了大学生信息来源渠道,又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3.有利于大学生社交范围的扩大。

大学生由于学习上的压力和交往范围的狭小,渴望拥有并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寻找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和情感困扰。微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社交平台,为大学生营造了一种全新的人际交流和交往环境,既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又能进行情感的交流大学生微博上创建和发布信息,实际上就是获得尊重和赢得关注的过程,大大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自己的压力和困扰。现在虽然有很多网络交流工具,但微博有其独特的优势,大学生更愿意通过微博平台进行交流,扩大自己的朋友圈。

二、微博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消极影响分析。

1.某些大学生道德标准的改变。

马克思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微博这种新技术,一方面给人带来方便快捷,另一方面就是价值观念和价值标准的多元化。微博上大量包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内容被转发,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关注无道德标准的生活,继而适应这种生活,这种消极影响是巨大的。微博的这种特点削弱了社会的外在约束功能,弱化了自我约束机制,使大学生感觉微博上没有监管,不用承担责任和义务,大家可以任意表达,这容易诱发无政府主义。有些大学生为了赢得别人的关注,在微博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观点,甚至制造虚假信息,完全漠视社会的道德准则和法律底线,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

2.某些大学生认知能力和政治信仰的减弱。

微博在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大量的垃圾和虚假信息也随之产生。众多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信息让某些大学生无所适从,他们是很难把虚假的垃圾信息分辨出来的,只能在浏览时凭感觉进行认知,然后加以自己的评论或转发,使得微博谣言得以不断传播。微博网络语言和较多的图像信息降低了大学生阅读的热情,现在部分大学生不再阅读名著,不再理性思考国家、社会问题的深层意义,只是浏览网页信息,习惯于网络流行文字的表面含义,批判精神弱化,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减弱,大大影响他们对现实的正确判断和认知。由于不同国家、民族、宗教信仰和政治观念的人都可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微博制造一些负面信息,在长期的暗示下,微博无边界的特点会影响他们的政治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甚至会随声附和或随便转发,微博的这些负面影响既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又会使个别大学生思想信仰逐渐变得模糊不清。

3.某些大学生自控能力的降低。

微博控”指对微博极度喜爱的人,“控”即情结,极度喜欢的意思。现在大学生中已经出现一些“微博控”群体,因为过度使用微博,对它产生心理依赖和操作欲望,表现为“手机控”或“低头族”的症状。在校园里,不管是上课还是课余,他们不间断使用手机登录微博,久而久之,某些大学生自控能力减弱。加之微博交流与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不同,是“人—机—人”的交流模式,具有虚拟性的特点,是脱离现实生活的。大学生一旦依赖虚拟的微博交流,在现实中与他人的交往就会形成电子“屏障”,容易导致情感淡化和人格异化,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能力下降。

三、微博平台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模式的构建。

微博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同时和我们真实的世界存在。如何引导大学生健康参与微博,是一个需要政府、高校、教师、大学生微博企业、家庭和全体网民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因此,微博平台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模式的构建非常必要和重要。

1.政府和微博企业发挥主导作用,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年轻的大学生微博用户构成中的绝大多数,他们是国家的希望和栋梁,微博直接影响着对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政府作为国家各项事务的管理者,应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经验,大力重视微博平台的建设,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引导微博走向正确的方向,规范微博网络环境。政府应该监管微博用户、微博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并率先积极参与,宏观上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微博氛围。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努力积极学习新的网络工具,主动利用微博宣传政策、播报新闻、发布服务信息、宣传施政理念、粉碎谣言和化解危机;应该以最快、最权威的信息发布引导大学生增强判断力,正确理解国家政策,帮助他们参与国家管理,增强政治责任感。

2.高校和教师作为主体,引导大学生微博行为的自我管理。

高校是对大学生思想行为进行教育的主阵地,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应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补充方式。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社会环境,高校和教师作为教育主体,应积极引导大学生成为参与微博和管理好微博的主体。

(1)辩证分析微博大学生的影响。

面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使用微博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辩证地看待微博对于大学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一方面,对于微博的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技术要求低等新特点,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意识到处于成长阶段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微博这种新兴信息平台是十分正常的,同时自己要积极学习和热情参与,在日常的大学生思想行为教育工作中,利用微博平台的优势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国内外发生的时事,及时帮助他们在解决学习、思想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另一方面,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正视微博在使用过程中带来的问题,不必将微博当成洪水猛兽,阻止学生参与,当然更不能漠视,高校和教师应主动分析微博中存在的消极因素,积极应对。

(2)培养利用微博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

微博网络平台在影响某些高校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同时,也影响着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方向感。对此,高校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引起警觉和反思。在微博环境下,我们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是组建政治思想上合格的教师队伍,认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刻理解国家的方针和政策,自觉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修养。当大学生微博时代成为微博主要的用户、游刃有余地获取信息和发表言论时,高校教育工作者更不能落后,既要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又要成为信息新兴技术的专家。高校教师要积极参与微博建设,创新微博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应用,关注大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信息,不断提取、加工、开发、制作信息,以新内容、新面貌传递和反馈给学生,从而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进性和时效性。

(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思想行为教育新阵地。

①利用微博平台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体现的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体现的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西方国家利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优势,以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积极输出他们的普世价值观,企图对我国实现和平演变。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意识形态上的主导地位,对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高校应以微博作为有效平台,结合当代国情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梦”的丰富思想内涵,丰富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内容,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尤其要引导学生将改革开放前后进行对比,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的成果,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的负面影响,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国情和微博上发布的信息

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微博行为的自我管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体现的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高校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进行微博行为的自我管理。一方面,提高他们对微博信息辨别真伪的能力。微博中、网络上提供的信息,有的带有参与者的主观色彩,有的是故意混淆视听,那么大学生在浏览到微博信息时,不要盲目转发和评论,而是应该思考辨别,同时在交流中不要轻信微博谣言,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以免对自己造成伤害和损失。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遵守网络伦理,提高对微博参与行为的自我管理能力。高校应对大学生进行网络伦理的教育,让他们意识到微博中一旦出现言行出轨、传播谣言等道德失范行为,自己就要承当相应的道德和法律的后果,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网络责任感,避免违背网络伦理事件的发生,创造良好的微博环境。

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丰富高校微博内容。

高校微博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结合本校特点办出特色,首先应了解大学生的关注点,然后紧跟时事脚步,发布他们真正想了解的热点和难点,让高校微博内容丰富多彩。在文字表达上,微博的文字应与图片、视频相结合,做到图文并茂、声色俱全,尽量少讲官话套话,才能吸引大学生的眼球;在发布方式上,高校新闻讲究的是快速、简洁,有些问题还可与官网建立链接,以便大学生点击查看详情;在发布互动方面,不能只是单向发布,而要有选择性地回复学生提问的热点问题。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可以创建学习微群,以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的形式,把课件、教学内容、背景资料和课程作业在微群内发表,学生把在学习中的疑惑发布,实现群内交流。辅导员可以创建本班级的微群进行班级管理,发布班内通知,同时把课程表、通讯录、成绩册等进行添加,同时也可以浏览和下载。高校、教师和辅导员通过微博和学生沟通交流,寓理于情,达到隐性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高校应建立微博发展的长效机制,把官方微博与学校网站、学校论坛结合起来,形成对学生教育的合力,通过学生会、团组织等机构贯彻落实,规范大学生微博言行,鼓励大学生实名参与监督高校微博内容,限制学生上课时间发布微博等,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校可以举办“微博知识讲座”进行宣传,通过座谈会交流微博心得,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使微博平台真正在高校发挥巨大的正能量。总之,政府和微博企业发挥主导作用,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作为主体,家庭和全体网民积极参与,共同构建微博平台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模式。

参考文献:。

[1]康秀云.大学生微博公民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N].光明日报,2012—07—22(4).

[2]蔡伟.新浪发布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N].南方日报,2010—09—04.

[3]陆绮雯.微博“粉丝”也是一种生产力[N].中国文化报,2010—09—06.

[4]刘祖清,何平.借助微博拓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7).

[5]唐莉莉,杜骏飞.微博崛起及传统媒体话语权重构[J].青年记者,2012(28).

[6]李冰.高校开始进入微博时代——以河南大学新浪网官方微博为例[J].新闻世界,2011,(2).

[7]王万成.隐性教育视角下的高校思政博客微博作用探析[J].科技信息,2011(25).

[8]夏立军.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整合[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06).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金项目“微博平台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模式的构建”(13C28)。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