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神话_五岳的传说中的神话

古代中国人对山岳有一种神秘感,谈及山岳风光,必称“三山五岳”,“三山”乃是上古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五岳”则是中华大地五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

除引人入胜的优美自然风光,五岳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

在古代中国,五岳是国家疆域的象征、是帝王举行受命于天、拥有天下象征的封禅圣地,自然风光与人文内涵的相得益彰,使得五岳成为中国人膜拜的圣山。

五岳原本只是中国众多名山中的几座著名山岳,在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后,最终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山岳崇拜代表。

殷人卜辞中已经出现了华山、嵩山的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遵循“祭不越望”的原则,只祭祀本国境内的山川神秘,此时的五岳诸山作为区域性名山受到所在地人们的祭祀,影响也仅限于当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境内山川祭祀进行了一番整理,将五岳等众多山岳一并作为“名山川”纳入官方祭祀行列,此举标志着五岳由区域性名山转变为全国性名山

在古代,五岳信仰超越了阶级的界限,上自皇帝、大小官吏,下至普通百姓、僧道之徒,以各种不同方式表达对五岳的敬仰膜拜之情。

中国古代帝王相信五岳不仅仅是五座名山,还与国家政权命运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赏封内名山者,通灵助化,位相亚也。

故地动臣叛,名山崩,王道讫,川竭神去,国随已亡。

帝王满怀虔诚对五岳进行祭祀,目的就是为了保佑江山社稷万年永固。

为了让五岳更好地“保佑”自己的政权,中国古代帝王在遵从国家礼制对五岳进行祭祀同时,从唐朝开始不断提高五岳的封爵。

武则天垂拱四年七月,封嵩山神为神岳天中王。

唐玄宗先天二年八月,封华岳为金天王。

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神为天齐王。

天宝五年正月,诏中岳神封为中天王、南岳神封为司天王,北岳神封为安天王,至此,五岳均已封王。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五月,诏加五岳帝号,东岳为天齐仁圣帝南岳为司天昭圣帝、西岳为金天顺圣帝北岳为安天元圣帝中岳为中天崇圣帝

五岳虽然加封帝号帝王们仍然觉得不能充分表达自己对五岳的崇敬,至元二十八年二月,元世祖下诏加封东岳为天齐大生仁圣帝南岳为司天大化昭圣帝,西岳为金天大利顺圣帝北岳为安王大贞玄圣帝中岳为中天大宁崇圣帝

从王号到帝号五岳封爵达到顶点。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不满意五岳为帝,在洪武年问下诏削去五岳帝号,改为东岳泰山之神南岳衡山之神中岳嵩山之神,西岳华山之神北岳恒山之神

虽然明朝官方削去了五岳帝号,但五岳大帝信仰已经深入人心,民间仍称五岳之神五岳大帝。

帝王们视五岳为政权保护神、封禅圣地,将其列入国家祀典进行祭祀

对于广大普通民众来说,五岳诸神则是超越了地域界限的神灵。

在民间,各地流传着很多关于五岳神话传说,有关五岳神的来历、故事更是众说纷纭。

东岳号称五岳之首,中国古人很早便认为泰山是人死后灵魂的归宿地,泰山神是阴间鬼魂的最高主宰。

总而言之,时代各异、身份各异、地域各异之人,对五岳诸神的来历均有不同说法。

古代民众早期的五岳信仰,基本上不脱离传统山岳崇拜的范畴。

随着佛教、道教的兴起,有意识的将中国古人传统的五岳崇拜纳入宗教信仰领域,五岳信仰逐渐增添了新的内容。

如道教认为五岳均有一位岳神掌管,各自率领数万仙宫玉女治理其地。

五岳之神拥有无边的神力,且各有分工:“泰山乃天地之孙,群灵之府,为五岳祖,主掌人间生死贵贱修短:衡岳主掌星象、分野、水族鱼龙:嵩岳主掌土地、山川、牛羊食嚼;华岳主掌金、银、铜、铁、飞走蠢动;恒岳主掌江河淮济、四足负荷等事”。

五岳诸神原本只是作为山川之神为人们所崇拜、祭祀,随着时间推移,人们赋予其越来越多的情感因素,不同阶层的人们出于不同的需要对其进行加工、修饰,五岳诸神神谱日益庞大,其职能也日益增多。

正是因为这种变化,五岳诸神信仰才适应了社会不同阶层人们的心理需要,一直影响至今。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减。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