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

[论文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论文摘要]中药注射剂型改变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有着快速、高效的特点,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应引起医护人员的共同关注。

中药注射剂的出现,改变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是中医临床治疗危急重症的一种较好的速效剂型,有着快速、高效的特点,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但由于中药注射剂原料成分的复杂性,中药材品种、产地、采收季节不同而造成所含成分的不确定性,处方组分和剂量的特殊性,以及制备工艺和分析技术的不规范性等原因,导致目前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药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提高。

因此,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应引起医护人员的共同关注。

为此,对我院2007年6月住院患者输液用药出现的不良反应做中西药不良反应的对照。

1临床资料   2007年6月全院住院输液患者221名,其中136名静脉滴注中药注射剂,85名静脉滴注西药成分注射剂

其中男性98例,女性123例,男女比例为80∶100,年龄最小25岁,最大88岁。

2结果   调查所涉及住院输液患者221名,其中136名静脉滴注中药注射剂,有11名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占用药人数的5%。

85名静脉滴注西药成分注射剂,只有2名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占用药人数的1%,可以看出中药注射剂所引发的不良反应是西药注射剂所引发的不良反应的5倍。

3讨论   3.1重视和关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   传统中药大多口服给药,由于肝脏首过效应一般副作用较少,配成注射剂后,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其中有效成分未经过肝脏首过效应,相对于口服给药其浓度较大,所以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多。

2005年,占我国药品总数不到4%的120种中药注射剂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占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总数的10.5%,在中药不良反应病例中占了75%,足以说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高发生率。

另据调查,在2005年1~10月全国1412家医院采购的前20种中成药中,有16个产品是注射剂,所占比例高达86%,表明了中药注射剂的高使用率。

提醒广大医师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必须重视其安全性

3.2保证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和临床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文献[1]报道,复方丹参注射液用5%葡萄糖注射液和生理盐水稀释,后者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加,不符合药典对不溶性微粒的规定。

有些中药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与浓度成正比,微粒数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如复方丹参注射液、双黄连粉针等,浓度过大将不符合药典要求[1,2]。

随着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认识程度的加深,新颁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对有关中药注射剂的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且对中药注射剂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和临床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然而,鉴于中药注射剂的复杂性,要切实达到这一目标还需进行大量的探索性研究和相关基础研究的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不断完善研制规程和审评技术要求。

3.3重视中药注射剂配伍问题   中药注射剂成分比较复杂,一种中药注射剂本身就是由多种成分组成,再与其他药物配伍,可能发生的反应往往难以预测。

如复方丹参注射液与肌苷更换输液组时,发现输液管内出现黑绿色改变[3]。

两种中药注射剂配伍也应尽量避免,因为其中有些成分可能因pH值改变、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出现溶解度下降或发生聚合反应,甚至产生有害物质,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

鉴于中药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时常发生过敏反应的现象,建议临床应尽量避免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

临床试验时拟将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则应在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中按临床应用的实际情况进行联合用药的安全性研究。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