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草履蚧危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王荣永臧玉祥王光标。

摘要草履蚧是杨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危害性很大。介绍了杨树草履蚧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危害特点,总结出以阻隔防治法为主,结合其他防治方法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草履蚧;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危害特点;综合防治措施      草履蚧学名Drosicha corpulenta(kawana),属于同翅目硕蚧科,是杨树的主要害虫。该虫以刺吸树木的汁液为食,造成树木的衰弱甚至大片枯死,给林业生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1]。现将杨树草履蚧的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形态特征   雌成虫无翅,体长10 mm左右,扁平呈椭圆形,背面稍隆起,草鞋状,赤褐色,被有白色蜡粉。腹部背面有横皱褶。触角黑色,鞭状。足粗壮,黑色。雄成虫有1对翅,全长5~6 mm,翅展约10 mm,体紫红色。卵椭圆形,长约1 mm,初产时黄白色,渐成红褐色至土黄色。卵产在灰白色筒形绵毛状卵囊里。幼(若)虫与雌成虫相似,但体小色深。雄蛹圆筒形,褐色,长约5 mm,外被白色绵状物。   2生活习性   苏北1年发生1代,以卵在卵囊中于树周围土、杂草中越冬。1月底至2月上旬其孵化后暂居在卵囊中,2月初陆续出土上树危害,2月中下旬为成虫上树盛期,直至3月上中旬。初在树皮缝内或背风处隐蔽,后顺树干爬至嫩枝、幼芽等处取食。初龄若虫行动不活泼,喜在树洞或树杈等处隐蔽群居。若虫于3月底、4月初第1次蜕皮,4月中下旬第2次蜕皮,5月上旬第3次蜕皮后变为成虫,并与羽化的雄成虫交尾,5月中旬为交尾盛期,雄虫交尾后死去,雌虫交尾后仍需吸食危害。5月底至6月初成虫下树,钻入树干周围石块、土缝等处,分泌白色绵状卵囊,产卵其中,越夏越冬[2]。   3危害特点   一是危害严重。被害树木发芽推迟、树势衰弱、枝梢枯萎,不仅减少杨木的生长量,还能致树死亡。二是影响群众生活。港头镇以杨树为主栽树种,草履蚧暴发严重时,单株虫口达万头,不仅使整株树木枯死,经济损失严重,而且雌成虫下树后到处乱爬乱钻,有时若虫爬满了百姓的墙上、室内,甚至钻入被窝。三是繁殖快、易成灾。草履蚧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1头雌成虫平均产卵40~60粒,最高达120多粒[3]。四是危害期长。从2月初若虫上树至5月底成虫入土化蛹,长达100 d以上。   4综合防治措施   4.1做好预防测报工作   一是加强检疫,严禁运输染虫苗木和使用带虫苗木繁殖及造林,在草履若虫期限制在林下放牧、禁止采伐运输带虫木材;卵期结合整地施辛硫磷或甲拌磷杀卵,并限制在有虫林地取土。二是认真做好虫情调查、测报工作。草履蚧有固有的生活习性,应密切注视虫情动态,及时发布长、中、短期预测预报,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