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的浸润和炒炙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2-0365-01 毕业论文网   【摘要】回顾性分析近几年来浸润法和炒炙法中药材炮制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并作一综述,重点探讨浸润法和炒炙法中药材溶出物含量、有害成分含量、临床效果等方面的影响,旨在为炮制工作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材浸润法;炒炙法应用分析    中药材炮制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按照辨证论治用药需要、药物自身性质和调剂、制剂工作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材炮制方法主要包括净选、切制炮制三大类。

本文着重分析切制前的浸润法和炮制法中的炒炙法应用研究现状,探讨此两种方法对中药材溶出物含量、有害成分含量、临床效果等的影响,为炮制工作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 浸润法    浸润法是指以适量水或其他液体辅料浸润中药材,并经常翻动,使水分缓缓均匀地渗入中药材内部,以“水尽药透”为标准,达到软化的目的,以利于中药材切制

黄文华[1]等采用加压浸润法研究中药材郁金切片的最佳工艺,发现加压浸润法不仅可以缩短浸润时间、减少有效成分损失,而且可以减少药材吸水量,降低切制时皮芯分离的发生率,使郁金饮片碎片的比例大大降低。

赵海霞[2]等采用正交设计法筛选中药材白术的浸润切制工艺,以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白术内酯Ⅲ等含量为指标,优选出最佳浸润切制工艺,为白术临床炮制工艺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2 炒炙法    2.1 清炒法:清炒法不加任何辅料,将中药材根据火候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三种程度。

清炒后可增强疗效、降低毒性或消除副作用、缓和或改变药性、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保存药效、利于贮存。

果实种子类中药材炒制后爆裂,有效成分易于煎出,故中药炮制理论中有“逢子必炒”之说。

某些中药材生品具有闷臭气,炒后可降低毒性反应,缓和峻烈之性

某些中药材中含有分解苷类的酶,经炒制后可破坏酶的活性,保存苷类成分,称之为“杀酶保苷”。

此外,炒制还可杀灭虫卵和致病微生物,去除中药材中的过多水分,使中药材不易虫蛀或霉变。

李春雨[3]等采用均匀设计的统计学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菟丝子经不同温度和时间参数炒制后总黄酮和多糖含量,优选出菟丝子的最佳炒制工艺为150℃炒制140s。

陈美燕[4]采用05版药典方法和KMnO4滴定法分别测定并比较槐米生品和炒炭后鞣质成分含量的变化,发现槐米炭中鞣质含量明显高于生槐米,这可能正是槐米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的机理之一。

杨雪萍[5]等研究了炒制前后白芥子中对羟基苯乙腈含量的变化,发现炒制可使白芥子中对羟基苯乙腈的含量明显增加。

药理研究表明羟基苯乙腈可有效延长小鼠咳嗽发作的潜伏期,证实了白芥子炒黄后的镇咳作用比白芥子生品显著提高。

2.2 加辅料炒法:加辅料炒法包括加固体辅料炒法和加液体辅料炙法。

2.2.1 加固体辅料炒:固体辅料一般包括麦麸、米、土、河砂、滑石粉、蛤粉等。

加固体辅料炒制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其中麦麸炒、米炒可增强补脾止泻之功效、缓和辛燥之性,并去除腥臭、清洁药物;土炒可增强补脾止泻作用;砂炒、滑石粉炒可增强疗效、降低毒性、便于去毛、矫臭矫味;蛤粉炒可使中药材质地酥脆、降低滋腻之性,并可增强某些药物的清热化痰功效。

刘海萍[6]等研究发现:米炒党参、麸炒党参中挥发油含量明显低于生党参,挥发油气相色谱分析结果提示党参中部分低沸点成分在炒制过程中因高温挥发或吸附于辅料而损失,验证了中医药理论中关于炒制可降低辛燥之性的说法。

2.2.2 加液体辅料炙:液体辅料一般包括黄酒、食醋、盐水、姜汁、蜂蜜等。

酒炙可改变某些苦寒沉降药物的药性,借酒之升提之性引药上行,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并矫臭矫味;醋炙可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并缓和药性、减少毒副作用;盐水炙可引药下行,增强滋阴降火作用,缓和辛燥之性;姜汁炙可抑制苦寒之性增强和胃止呕功效,并缓和刺激性,增强疗效;蜂蜜炙可增强润肺止咳、补脾益气之功效,并可缓和药性、矫臭矫味。

薛建国[7]等对芍药甘草汤的镇痛和兴奋胃肠平滑肌的作用进行研究发现: 单用酒炒白芍显著提高肠推进率;生白芍与甘草以1∶1比例配伍可显著降低肠推进率;酒炒白芍与甘草以3∶1比例配伍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提示临床使用芍药甘草汤时采用生白芍与甘草按1∶1比例配伍效果较好,兼有抑制肠蠕动和镇痛作用。

降雪[8]等研究发现:黄连在酒炙过程中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黄连碱、表小檗碱等5种生物碱发生了量变与质变,其中黄酒闷润与加热炒炙是关键步骤,可促进黄连生物碱的含量增加、生成新的化学物质。

加热可使生物碱含量大幅度提高,可能与酒润后高温下黄连饮片膨胀,细胞通透性增加,使生物碱溶出度增加。

但用乙醇代替黄酒作为辅料炮制黄连,却不能增加黄连中的生物碱含量,提示乙醇不能替代黄酒应用黄连炮制,证明了传统炮制方法的合理性。

3 讨论    中药材由于质地坚硬、个体粗大、含有杂质、毒性峻烈等因素,一般不可直接应用于临床,而需经过专门的加工炮制成为饮片后方可使用。

切制有助于有效成分煎出、提高后期炮制效果、便于贮存。

切制前需经浸润软化处理,主要适用于质地较坚硬的中药材,以既要适宜切片,又要避免有效成分流失为原则。

浸润可使有效成分损失减少,饮片色泽鲜艳,水分均匀,有效避免了切制过程中炸心、翘片、掉边、碎片等现象。

中药材浸润过程中,应根据中药材质地、季节、温度等具体条件确定时间,采用真空加温、减压冷浸等措施也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在炮制工作中可酌情选择使用。

进行炒炙法炮制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药材的质地和要求,选择火力、火候。

炒黄多用文火,炒焦用中火,炒炭用武火。

炒前应将中药材大小分档,避免生熟不均匀。

炒炙前应将容器预先加热,不宜冷锅下药,避免发生粘锅、僵子。

固体辅料应预先炒至干燥,再投入中药材,防止发生黏附。

翻炒要勤,出锅迅速。

目前学术界对于中药炮制的研究侧重于应用现代化学分析手段和药理方法对传统中药炮制理论进行验证,对炮制品质量标准进行创新性研究。

中药炮制以尽量增加有效成分的溶出、减少有害成分含量为原则,同时兼顾人力、物力等经济投入,探索经济合理的炮制工艺,为炮制工作和临床用药提供指导和依据。

参考文献   [1] 黄文华,郭宝林,薛健,等.中药郁金加压浸润切片工艺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7):498~500.   [2] 赵海霞,付春生,杨培民.正交设计法优选白术的浸润切制工艺[J].齐鲁药事,2007,26(9):619~621.   [3] 李春雨,罗惠玉,王树,等.均匀设计和回归分析优选菟丝子炒制工艺[J].中药材,2011,34(2):199~202.   [4] 陈美燕.槐米炒炭前后鞣质含量的比较[J].淮海医药,2006,24(3):247~248.   [5] 杨雪萍,王惠国,冯宝民,等.白芥子炒制前后对羟基苯乙腈含量的变化[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0,27(8):623~625.   [6] 刘海萍,郭雪清,王英锋.米炒党参与麸炒党参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3):36,41~44.   [7] 薛建国,徐立,时乐,等.生白芍和酒炒白芍对芍药甘草汤解痉镇痛作用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5):304~305.   [8] 降雪,张凡,赵佳丽,等.黄连酒炙过程中5种生物碱的变化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4):51~53.      作者单位:610636 成都市青白江区中医医院。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