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感悟任性背后沉思] 好一朵木槿花感悟

今年7月份,发生在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的老虎伤人事件已过去一些日子,各媒体的爆料和民众的评论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平复,就如同摇光一杯浑浊的水,水面混杂时更多的是看到事情的表相,当一切归于平静,才能清晰辨别里面的究竟,事隔近两个月,重新思考这则事件,不得不提及任性的话题。

女游客在自驾车过程中任性地私自下车被老虎攻击,造成1死1伤的惨剧,诸如此类的任性恶果事件比比皆是。什么是任性任性就是人听凭秉性行事,恣意放纵自己以求满足自己的欲望或达到自己某种不正当的目标,执拗使性、无所顾忌,一定要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行事的一种行为。由此可以看出,任性是人的秉性所致。

秉性又是什么呢?秉性是人在后天所秉承禀性中的一种情绪倾向,禀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天生的资质,这种资质大多来自遗传因素,主要是指人的怨、恨、恼、怒、烦五种情绪。佛经上常讲“禀性用事,鬼来当家。”就是指一个人如果任凭自己的怨、恨、恼、怒、烦五种情绪来做事,那么主使事体的就无异于鬼来当家做事,事情的后果就可想见会有多么地糟糕!

实际上人有三性,一是天性、二是禀性、三是习性天性纯善无恶的,孟子所说的性善就是指人的天性;人赋的性是禀性禀性是纯恶无善的,荀子主张的性恶就是指人的禀性后天养成的性叫习性习性是可善可恶的,告子所说的性“可东可西”就是指人的习性,即“近朱则赤,近墨则黑”之类。

由上可知,人的任性是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秉承其自身禀性发展而来的,任性既非是纯善天性,亦非是可善可恶的后天习性,而是纯恶无善的禀性,是伤害自己身心健康的怨、恨、恼、怒、烦五种情绪,这五种情绪如同五种毒药,时时刻刻都会浸蚀到我们的肌体,难怪中国近代著名的民间教育家,伦理道德宣传家王凤仪先生(1864。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