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流不逝 2012年第11期

“夫玉之所贵者,九德出焉。

夫玉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知也;坚而不蹙,义也;廉而不刿,行也;鲜而不垢,洁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皆见,精也;茂华光泽,并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抟彻远,纯而不淆,辞也……”这是公元7世纪中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管仲在其著作《管子·水地》中描述美玉的特性。

下载论文网   管子称,玉有九德,即其温润而富有光泽,体现着仁;其纹路有条理,体现着智;其刚强而不屈,体现着义;其有棱角而不割伤人,体现着行;其鲜明无垢,体现着洁;其即使折断也不弯曲,体现着勇;其不隐瑕疵,体现着诚实;其富丽光彩,却不盛气凌人,体现着包容;其敲击时声音清越远扬,体现着言辞之美。

与《环球财经》第10期所载翡翠(硬玉)不同,软玉用来做宝石的不多,因为软玉的颜色比较暗淡,即使是软玉中绿色最好的新西兰软玉,与翡翠相比也有差距,价值也相对较低。

但是中国新疆和田玉,尤其是白色和黄白色的羊脂玉,受到人们的喜爱,其中以白色中含有绿色飘带的“雪里苔藓”玉最被人称道。

玉于王者,玉于君子  据了解,古代中国人最开始是用软玉来制作武器,直到周朝,才开始利用软玉制作装饰品。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有人将新疆昆仑山脚下的和田玉制作成珍贵的装饰材料,经过琢磨制成玉玺、玉佩、玉带、玉镯,雕琢成佛像和各种摆设品,受到中国古代统治阶层的赏识。

传说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皇帝)1635年征察哈尔获得元朝玉玺,看见玉玺上用汉篆刻着“制诰之宝”四字,遂雄心骤起,竟然萌生出统一天下的大志,并对外宣称,皇天赏其“传国玉玺”。

次年,皇太极定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大清,并受“宽温仁圣皇帝”尊号,即为清太宗。

这是中国的玉器文化影响历史的一个传说。

清朝皇帝入主中原后,西进新疆,相继控制了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

尤其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后,粉碎了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

平定了南疆,完全把产玉地区置于大清的统管之下,从而使得玉材得到充分的供应,根本解决了以前历朝玉料供应的问题。

充实的玉料来源的保证,奠定了玉器繁荣的基础。

不仅在清代,再向前追溯,根据考古发掘及文献记载,新疆玉在新石器时期已被开发和利用。

商周时已输入中原,在殷墟妇好墓等高级贵族墓穴中,均有新疆玉制品。

西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从此新疆玉滚滚东来,成为玉器选材的主流。

软玉之王昆仑玉  世界上软玉的分布比硬玉更广,其中以中国新疆和田地区所产的软玉历史最久,质量亦最佳。

和田玉被称为“中国玉”,它是中国传统玉文化的主角。

而中国今天亦已成为全世界的玉雕中心。

香港收藏家黄松奇在《翡翠玉石选购与鉴赏》一书中提到,和田位于昆仑山之阴,所以和田玉又称昆仑玉。

它产于昆仑山北坡,由于天长日久的风化作用,暴露在地表的玉矿崩解剥落,经雨水冲击把碎块推落于河中,到冰山融化时挟杂砾石和卵石被冲击在河床中,当河水干涸的时节,当地维吾尔族人就在河床中掘选。

这种被水冲下来的次生矿,玉器界称其为“仔玉”。

仔玉一般较小,大器罕见。

但是1980年在玉龙喀什河上发现一块重427千克的巨砾石,堪称稀世奇珍。

软玉按颜色和花纹可以分为白玉、青玉、黄玉、碧玉、墨玉和糖玉等。

东汉文学家王逸《玉论》中记载,玉之色泽“赤如鸡冠,黄如蒸粟,白如截脂,墨如纯漆,谓之玉符。

青玉独无说焉。

金青白者常有,黑色时有,而黄赤者绝无。

”  明朝宋应星曾创作一本《天工开物》,早年失传,后于20世纪初由中国学者罗振玉从日本商人手中购回。

这本书中记载了昆仑山玉原产地的环境:“玉璞不藏深土,源泉峻急激映而生。

然取者不于所生处,以急湍无著手。

俟其夏月水涨,璞随湍流徙,或百里,或二三百里,取之河中。

凡玉,映月精光而生,故国人沿河取玉者,多于秋间明月夜,望河候视,玉璞堆积处,其月色倍明亮。

凡璞随水流,仍错杂乱石浅流之中,提出辨认而后知也。

”  李时珍《本草纲目》也提及和田玉产于河中,“观此诸说,则玉有山产、水产二种。

各地之玉多在山,于阗之玉则在河也。

”  但由于“仔玉”供不应求,而后“山玉”(原生矿)的开采亦越来越多。

有资料称,由于西域商人顾虑中原买主洞悉山料玉比仔玉易得后,不能赢得高额利润,方对山料玉的开采秘而不宣,导致依靠传闻了解西域的明人,在山玉大规模开采一个多世纪后才获知真相。

迟至十六世纪中叶,明人才记载山料玉的开采

明万历年间的名士、收藏家高濂在论述玉器时,提及“今时玉材较古似多,西域近出大块劈爿玉料,谓之‘山材’,从山石中槌击取用,原非于阗昆冈西流沙水中天生玉子,色白质干,内多绺裂,俗名‘江鱼绺’也。

恐此类不若水材为宝”。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大禹治水玉山》雕刻品,由5吨重的青玉制成,就是开采原生矿而来。

如今,位于中国新疆昆仑山侧的软玉原生矿未正式开采,只是在河床中采集次生矿。

这一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站。

逢春天后,溶化的雪水将软玉砾石沿着河床顺流冲到这一地区。

河床上的玉石的选拾者,都是当地的维吾尔族人,他们必须用眼力来分辨“玉石”和“岩石”。

软玉鉴赏  白度:羊脂白玉为纯白或奶白色;微黄或者微青次之;偏红为下品。

青白玉、青玉色泽宜清宜淡;黄玉、黑玉以色泽纯正为最佳。

亮度:以有流动感水光为最佳,油光其次,蜡光更次之,亚光最差。

匀度:上好美玉呈半透明、薄雾絮状质地;玉质均匀,无明显杂质。

藕粉状、烟雾状质地其次。

颗粒状质地及伴随较多“玉花”更次之。

石性较重透明度极差者为下品。

密度:质地细腻的美玉和优质老坑玉密度大,有明显的沉手感,反之手感略飘。

硬度:上等的和田玉的硬度稍低于紫砂壶,用玉边角在细砂紫壶上刻划,以不留白痕或仅留极淡细痕为佳。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