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穿刺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 小儿静脉穿刺;体会。

[关键词] 小儿静脉穿刺;体会。

Realize of Child Vein Wears to Stab。

小儿静脉穿刺与成人静脉穿刺相比较,有其特殊规律。小儿皮下脂肪丰富、血管细,血管深度因人而异,加上有些小儿不合作等,都会给操作带来困难。因此,了解小儿静脉的组织解剖和穿刺的关系及深浅度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的前提,对于小儿,特别是对休克、发热、脱水等患儿尤为重要。

1 静脉选择。

1.1 常选用的静脉发际前正中的额静脉

皮下深度为1 mm~1.5 mm,其下是筋膜和额骨,额骨上有一凹陷,静脉位于凹陷内。此血管直径较大,周围组织较密集,易固定,易于穿刺成功。但选用该静脉时,如向前穿刺,虽针头固定血管内,仍有75%以上患儿输液中局部发生水肿。此现象的发生原因,是由于该静脉直径较粗,但延伸到眉间部,则变成又细又多的小静脉围绕双眼向心回流,液体回流减慢,逐渐淤积,由血管壁渗到组织内,故易形成水肿。如采用向后穿刺液体则汇入额浅静脉总支而不易发生水肿。眼眶上方额角处的颞浅静脉小分支;皮下深度为0.5 mm~1.5 mm,静脉周围较密集,脂肪层极薄,血管虽细,但浅显易固定,容易穿刺成功。且液体不易渗出。耳上和耳后发际内的颞浅静脉,位于真皮下的脂肪层上,皮下深度2 mm左右,外观可见血管浅且直径较粗,但因其周围组织较疏松,血管下有2 mm~3 mm的脂肪层及疏松的结缔组织,不易掌握深浅度,易给进针造成错觉。故穿刺时一定要绷紧局部皮肤,使血管固定并正确估计深浅度,方有可能成功。四肢静脉; 头静脉、肘正中静脉、大隐静脉等。

1.2 特殊患儿静脉的选择。

对于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可选择腋静脉输液,因腋静脉粗、直,易于穿刺,且置管时间长[1],由于腋静脉血流粗大,血流快,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可避免特殊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为了避免头部搬动,防止出血加重,应尽量避免头皮静脉穿刺,而首选四肢静脉[2]。长期输液患儿静脉穿刺困难时,可选用腹壁静脉,此血管穿刺的优点是易于固定,不易渗漏。不影响患儿活动。

2 穿刺技巧。

2.1 穿刺注意事项。

作额静脉、颞静脉穿刺时,进针角度应为25°~30°,较深的耳后静脉进针角度应为30°~40°。穿刺颞浅静脉时,需绷紧皮肤,待针头斜面全部进入皮肤后,再将针头稍抬起。如有穿透血管壁的感觉时,可顺血管方向平行进针深度限于1 mm~1.5 mm。 穿刺发际血管时,应先剃去穿刺部位的头发。由于头皮较一般皮肤厚,进针时发涩,应注意进针稍深,勿浅。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