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教育交流回顾]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

一、与前苏联教育交流   我国与俄罗斯(包括前苏联)教育交流由来已久。

民国建立后,北洋政府就曾派出一批学生到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及炮兵学校留学。

上个世纪20年代,为了支援中国革命,前苏联和共产国际创办的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山大学和列宁学院积极承担了为中国革命培养理论干部的任务。

刘少奇、任弼时、叶剑英、邓小平、董必武、林伯渠、聂荣臻、叶挺等人均先后在上述学校学习。

到了上世纪40年代,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将一批烈士遗孤和党的领导人的子女送到当时的红色首都莫斯科学习。

据统计,截至到1949年,共有46名上述“特殊”的留学生在原苏联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苏教育交流合作全面展开。

纵观中国和原苏联教育交流合作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60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国家建设需要大批各方面的人才。

因此,派出大量留学人员出国学习和接受外国专家来华工作成为这一阶段教育交流的主要内容。

中苏关系在这一阶段正处于“蜜月”期,因而两国的教育交流规模大、层次高,影响深远。

1、出国留学:1951年中国向苏联派出了第一批留学生375人,其中包括136名研究生。

之后中国每年向苏联派出大批留学生.人数最多的一年是1956年,达2085人,占当年派出人数的86%。

这一时期,中国共向原苏联派出了8163名留学人员,占派出留学人员总数的87.8%。

当时,中央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设立了由聂荣臻、李富春、陆定一组成的留学生领导小组,每年的选派人数、专业都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审批。

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十分关心这项工作,多次亲切会见留学人员,为留学人员作报告,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重视留学回国人员的安排和使用。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这一著名的演讲就是毛泽东在1957年访苏期间在莫斯科大学的大礼堂,亲切会见留苏学生时发表的。

2、来华专家:早在1948年夏,苏联已经派遣专家技术小组到东北根据地帮助修复铁路,第二年刘少奇访苏后,又带回一批制定经济恢复计划的专家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在华苏联专家已有600令人。

据有关档案文献记载,1949—1960年来华工作的苏联专家至少应超过2万人。

其中在教育领域,不仅聘请苏联专家担任政府教育部门顾问,参加部务会议,介绍苏联教育情况,解答问题,提供意见和建议等,还聘请了大量的苏联专家我国高校任教。

苏联专家主要集中在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俄语专科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农业大学等院校,其中仅中国人民大学1952年就有47名。

据统计,1949―1957年,我国高等学校共聘请苏联专家754人。

3、来华留学人员校际交流:这一时期,苏联来华留学人员数量较少,而且基本上是学习汉语或人文学科的进修生。

从1954年第一批苏联留学人员共18人来华,到1960年,我国共接受苏联来华留学人员136人。

我国高校苏联高校建立校际联系是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的,1956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高教部提出的《中国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苏联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直接联系的暂行规定》,使两国高等和中等学校的校际联系进一步加强。

截至1957年11月,中苏共有63所高校建立了校际联系。

第二阶段   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同年12月27日,中俄两国签署会谈纪要,解决了两国关系的继承问题。

1992年,原苏联国家教委副主任、善后委员会主任舒克舒诺夫访华,与原中国国家教委副主任朱开轩共同签署了中苏原教育合作工作小组组长会谈纪要,解决了中国和原苏联教育合作中遗留的问题,为中国和俄罗斯的教育交流奠定了基础。

1992年至今,中国向俄罗斯共派遣国家公派留学人员1584名,接受俄罗斯来华奖学金生1575名;向俄罗斯共派遣了汉语教师近40名,聘请来华俄语教师100余人。

截至2004年,在我驻俄使馆教育处注册的各类在俄留学人员共9399人,其中国家公派257人;俄在华共有2288名留学生,其中政府奖学金生218名。

从以上可以看出,中俄教育交流合作即使在苏联解体初期俄方经济困难的条件下也没有中断,一直在稳步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以及《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署,中俄教育合作交流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内容更加丰富,已成为我国教育外事工作的一个新亮点。

2000年,中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合作委员会举行了第一次会议,李岚清副总理任委员会中方主席。

此后,在委员会工作机制内成立了中俄教育合作分委会,把中俄教育交流合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教育合作分委会成立以来,双方除了常规的互换留学人员合作内容外,还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合作项目,如轮流在中国和俄罗斯的大城市举办中俄两国大学展,研究建立中俄联合大学的可行性,建立联合研究生院,鼓励和扩大高校间的科研合作以及组织中俄高校大学生文艺体育团体交流互访,开展中小学生夏令营活动和组织中小学校长团访问,以拓展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合作

可以说,近年来中俄教育合作交流合作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涵盖的领域宽广,合作的质量和效益有了很大的提高。

诚然,尽管目前中俄教育合作总体趋势很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国内对俄罗斯的全面了解不够深入;既懂俄语又懂专业技术的理工科人才断档:一些合作项目的实际效益还有待提高:俄方尚需进一步重视两国教育合作交流项目的开展,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中俄在社科、艺术类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还有潜力可挖等。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与俄罗斯开展教育交流合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以及社会发展的意义十分重大。

今后中俄教育交流合作应当既充分考虑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配合两国其他领域大型合作项目的实施,培养大批中俄各个领域友好交流合作事业的接班人;同时要加强我国教育的自身能力建设,积极开拓真正符合我国教育发展根本利益的合作项目,在合作中学俄之所长,为我所用。

36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