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位难产的识别及处理

[摘要]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临床先兆及特殊表现,总结头位难产识别及及时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所有发生头位难产病例,从发生的原因、临床特点分析产前、产时的各种表现与难产的关系,从而总结难产的处理方法。结果:尽早发现难产信号,及时处理,以促进分娩顺利进行,从而降低剖宫产率及围产期母儿并发症。结论:胎膜早破是头位难产的早期信号[1],产程延长、滞产、宫缩乏力是头位难产的表现,正确及时处理胎头与骨盆的位置关系是处理头位难产的关键,可以减少剖宫产率,预防胎儿窒息发生,提高产科质量。

[关键词] 头位难产识别;处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院妇产科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共住院分娩2 353例,发生头位难产306例,发生率为13%,头位难产病例中初产妇251例,经产妇55例,孕周37周~42周,平均孕周(38±6)岁,产妇年龄21岁~39岁,平均年龄26岁,其中发生胎儿窒息131例,发生率为5%。

1.2 导致头位难产的主要因素 胎儿因素是导致头位难产的最主要因素,包括胎头位置异常、巨大胎儿胎儿附属物异常等因素。胎头位置异常208例占67.9%,其中持续性枕横位104例,占33.9%,持续性枕后位97例,占31.6%,7例为额位、颏后位及前平均称位。巨大胎儿13例,占4.2%。脐带绕颈引起胎头不衔接及产程延长23例,占7.6%;宫缩乏力病例中共发生56例,占18.4%;软产道及骨产道异常6例,占1.9%。

1.3 头位难产的各种临床表现及特点。

1.3.1 胎膜早破 因胎头位置异常不能适应骨盆入口而使胎头入盆受阻,胎头与骨盆之间存在空隙,羊水即由此进入胎头以下的羊膜囊内,加上胎头衔接不良易压迫直肠,使产妇产生坠胀感而使用腹压,在稍大的压力下,就发生胎膜过早破裂,病例中有147例发生胎膜早破,占48%。胎膜破裂后,大量羊水流出使羊水量减少,降低了宫壁对胎儿压力的缓冲作用,使胎儿受力不均,向下合力作用降低,故易致产程延长产程中脐带受宫壁及胎体双方的挤压,可致脐血循环障碍,易发生胎儿窒息,使手术产率增加。突然的胎膜破裂,可使胎头衔接不良,如以枕横位、枕后位或高直位衔接,导致头位难产。另外,胎膜早破后羊水量过少,宫壁紧裹胎体,发生不协调性宫缩,阻碍胎头旋转,不能完成分娩机转,胎先露下降受阻,而致使难产形成,增加了手术产率。

1.3.2 宫缩乏力 多因头盆不称、胎头位置异常,特别是持续性枕后位,由于胎儿枕部较早压迫产妇直肠,产妇过早屏气用力,而产程又不能进展,致使产妇精力过早用尽而发生宫缩乏力。病例中有62例发生宫缩乏力,发生率为20%。

1.3.3 产程延长 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延长或停滞、第二产程延长、滞产。病例中潜伏期延长48例,占16%,活跃期延长或停滞183例,占60%,第二产程延长61例,占20%,滞产14例,占4%。

2 结果。

自然分娩51例,占16.6%,助产经阴道分娩90例,29.4%,剖宫产165例,占54%,发生新生儿窒息89例,占29%,中度窒息32例,占10%,重度窒息10例占3%。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