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高考化学知识点_2017年高考化学北京卷

北京,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2017高考化学主要考查哪些知识点呢?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了2017北京高考化学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高考化学知识点:位置与结构。

1、Li是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2倍的元素

2、S是最高正价等于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元素

3、Be、Mg是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

4、Li、Na是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电子数的1/2的元素;。

5、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的是C、Si;3倍的是O、S;4倍的是Ne、Ar。

6、Be、Ar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Mg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数4倍的元素

7、Na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8倍的元素

8、H、He、Al是原子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9、He、Ne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都满足2n2的元素

10、H、He、Al是族序数与周期数相同的元素

11、Mg是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6的元素

12、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3的是Li、P;1/2的有Be;相等的是H、He。

13、C、S是族序数是周期数2倍的元素

14、O是族序数是周期数3倍的元素

15、C、Si是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

16、O、F是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

17、子核内无中子的原子 氢( H)。

18、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碳。

19、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 O、Si、Al。

20、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N。

21、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2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2的元素)C。

22、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3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3的元素) O。

23、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4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4的元素)Ne。

24、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2的元素Li、Si。

25、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4的元素 Mg。

25、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的元素N。

26、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 F。

27、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个的元素P。

28、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 Al。

29、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2的元素C。

30、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 、P。

31、电子层数跟最外层电子数数相等的原子有H 、Be、 Al。

32、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的元素 O。

33、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关He、 C、 S。

34、最外层电子数跟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Be、Ar。

35、X、Y两元素可形成X2Y和X2Y2两种化合物(或形成原子个数比2:1与1:1的化合物 Na2O、Na2O2 、H2O、H2O2。

北京高考化学知识点:易错知识。

1、误认为有机物均易燃烧。如四氯化碳不易燃烧,而且是高效灭火剂。

2、误认为二氯甲烷有两种结构。因为甲烷不是平面结构而是正四面体结构,故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

3、误认为原子数超过4的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新戊烷是例外,沸点9.5℃,气体。

4、误认为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去除甲烷中的乙烯。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产生二氧化碳,故不能达到除杂目的,必须再用碱石灰处理。

5、误认为双键键能小,不稳定,易断裂。其实是双键中只有一个键符合上述条件。

6、误认为聚乙烯是纯净物。聚乙烯是混合物,因为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定。

7、误认为乙炔与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速率比乙烯快。大量事实说明乙炔使它们褪色的速度比乙烯慢得多。

8、误认为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能发生取代反应,故苯与氯气在光照(紫外线)条件下也能发生取代。苯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的是加成反应,生成六氯环己烷。

9、误认为苯和溴水不反应,故两者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虽然二者不反应,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看到水层颜色变浅或褪去,而苯层变为橙红色。

10、误认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甲苯。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而苯甲酸易溶于苯,仍难分离。应再用氢氧化钠溶液使苯甲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然后分液。

11、误认为石油分馏后得到的馏分为纯净物。分馏产物是一定沸点范围内的馏分,因为混合物。

12、误认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区分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直馏汽油中含有较多的苯的同系物;两者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鉴别。

13、误认为卤代烃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

14、误认为烃基和羟基相连的有机物一定是醇类。苯酚是酚类。

15、误认为乙醇是液体,而苯酚是固体,苯酚不与金属钠反应。固体苯酚虽不与钠反应,但将苯酚熔化,即可与钠反应,且比乙醇和钠反应更剧烈。

16、误认为苯酚酸性比碳酸弱,故苯酚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苯酚的电离程度虽比碳酸小,但却比碳酸氢根离子大,所以由复分解规律可知:苯酚和碳酸钠溶液能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

17、误认为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在其中加入足量浓溴水,再把生成的沉淀过滤除去。苯酚与溴水反应后,多余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而且生成的三溴苯酚虽不溶于水,却易溶于苯,所以不能达到目的。

18、误认为只有醇能形成酯,而酚不能形成酯。酚类也能形成对应的酯,如阿司匹林就是酚酯。但相对于醇而言,酚成酯较困难,通常是与羧酸酐或酰氯反应生成酯。

19、误认为醇一定可发生去氢氧化。本碳为季的醇不能发生去氢氧化,如新戊醇。

20、误认为饱和一元醇被氧化一定生成醛。当羟基与叔碳连接时被氧化成酮,如2—丙醇。

21、误认为醇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甲醇和邻碳无氢的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22、误认为酸与醇反应生成的有机物一定是酯。乙醇与氢溴酸反应生成的溴乙烷属于卤代烃,不是酯。

23、误认为酯化反应一定都是酸去羟基醇去氢。乙醇与硝酸等无机酸反应,一般是醇去羟基酸去氢。

24、误认为凡是分子中含有羧基的有机物一定是羧酸,都能使石蕊变红。硬脂酸不能使石蕊变红。25、误认为能使有机物分子中引进硝基的反应一定是硝化反应。乙醇和浓硝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硝酸乙酯。

26、误认为最简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的有机物是同分异构体。例:甲醛、乙酸、葡萄糖、甲酸甲酯(CH2O);乙烯、苯(CH)。

27、误认为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例:乙烷与甲醛、丙醇与乙酸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且结构不同,却不是同分异构体。

28、误认为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组成元素也相同,分子结构不同,这样的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例:乙醇和甲酸。

29、误认为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一定是同系物。例:乙烯与环丙烷。

30、误认为能发生银镜反应有机物一定是醛或一定含有醛基。葡萄糖、甲酸、甲酸某酯可发生银镜反应,但它们不是醛;果糖能发生银镜反应,但它是多羟基酮,不含醛基。

北京高考化学知识点化学之最。

1、常温下其单质有颜色气体的元素是F、Cl。

2、单质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元素是F。

3、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是Cl。

4、其单质是最易液化的气体的元素是Cl。

5、其氢化物沸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O。

6、其单质是最轻的金属元素是Li。

7、常温下其单质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Br。

8、熔点最小的金属是Hg。

9、其气态氢化物最易溶于水的元素是N。

10、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Ag。

11、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H。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13、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Fe。

14、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C。

15、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1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K。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1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19、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20、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21、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2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猜你感兴趣的:

1.2017高考化学全国卷必考知识点

2.高考化学2017必背知识点

3.2017高考化学必备知识点

4.2017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5.2017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