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

摘要: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密不可分,语言又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由于历史与文化背景的不同,相同的字、词对不同的民族而言,意义是不同的。因此,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不仅要进行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教学,还要让学生了解其文化意义。

关键词:文化差异; 英语教学节日文化; 交融; 对比。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254—02。

1.英语教学文化差异的体现。

1.1 词汇差异 。在中国,peasant(农民)和laborer(劳工)含有正面的意思,但对西方来说,却有某种反面消极的意思。相反,landlord(地主),landlady(房主),boss(老板)对中国人来说有一定的贬义,而西方人却不这样认为。中国人在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妻子或丈夫时喜欢用lover一词,这常使外国人感到疑惑,因为lover在英语中表示情夫或情妇的意思,而与汉语中"妻子或丈夫"这个词的相对应的英语单词应是:husband 或wife。 对数字的理解和喜爱也有着不同,在西方,13是一个忌用的数字,因为它对西方人来说意味着厄运,在许多宾馆和公寓宁可缺第13层,然而中国北京人对此却有偏爱,专门用它起铺名,如十三太保,中国汉语的成语还有三令五申、五湖四海,说明中国人偏爱三、五、八、九,认为这些数字会给人带来好运。汉语中"干部"这个词译成英语时往往采用cadre,但实际上英语中的 cadre与汉语中的"干部"在涵义上有偏差,因此译成official反而更贴切一些。

1.2 风俗礼仪差异 。中西方文化差异也体现在风俗和社交礼仪上。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体现在对待任何事情以国家和集体为重,个人及家庭为次,而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崇尚个人主义,这就决定了中国人在交际时重视含蓄,反过来西方人喜欢直率。在英美国家中像夫妻生活、宗教信仰、年龄出身、工资收入、婚姻状况均看作是个人的事,纯属隐私。然而在中国这些却多少带有点儿公共性,人们谈及他人的生活乐趣天经地义,中国人聊天时就常问:How old are you? Do you have boy (girl) friends? How much is your beautiful dress? What is your salary? 这些在中国人听起来是充满着关心的问候,是关系融洽的表现,可西方人听了会反感地认为:"It,is none of your business.,因文化礼貌规范方面的差异常会造成腼腆的局面使交际拉开距离。

2.中西方"节日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拓展策略。

传统节日是各地区、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的总结和延伸,它体现了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习俗,是一个民族生存形态最突出、最具特色的展示。

2.1 挖掘英美典型节日文化的精髓。万圣节(All Saints"Day), 又称Halloween, 按照基督教的习惯, 每年的11 月1 日为万圣节是纪念所有圣徒的日子。万圣节前夕便是万圣节的前一天, 即10 月31 日, 这是孩子们最喜爱的节日。通过万圣节西方传统节日的教学, 教师可以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习俗。

2.1 利用图片引出节日学习。

2.2 观看Halloween 的有声影像。

2.3 回答问题。

(1) When is Halloween? (On October 31st. / At the end of October.)。

(2) What do people say to each other? (Trick or treat)。

(3) 介绍万圣节的背景和人们欢庆的场面, 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部分生词.

2.4 再次观看影像, 以填空形式再现故事。

Halloween is very ___in USA. ___ of Americans plan on celebrating Halloween this year. It lasts for a ____ or even a ___. On October 31st, children all over the country go house to house saying the words "____"so people will give them______. Children often go to the farm to pick out the perfect______. People may _______ $ 5 billion on Halloween this year. The most popular costume this year for girls are_______ and for boys are _____. People say "Happy Halloween",and everyone has some fun getting a little bit________ .

2.5 小组合作任务 。设计一套万圣节的面具和化装服装,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使学生体验万圣节的气氛, 体现新课程倡导的体验理念。

3.适时进行中西方节日文化的交融和对比。

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 和感恩节(Thanks giving Day)分别是中国和美国重要的节日, 两大节日都在秋天。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之夜, 人们赏月、祭月、吃月饼, 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 寄托了人们对家庭团圆、生活幸福的祈求与渴望。感恩节则是美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时间是每年11 月的第四个星期四(the 4th Thursday in November)。人们在天亮时鸣放礼炮, 举行宗教仪式, 虔诚地向上帝表示感谢,激励自己进一步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3.1 以诗的形式引起学生中秋节学习的兴趣。

首先, 播放两首配乐唐诗: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以及"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然后, 提问学生"What did they talk about?"引出The Mid—autumn Festival, 并进一步提问"When is the Mid—autumn Day?"从而引导学生说出中秋节的具体时间。

3.2 中秋节与感恩节比较 。从中西传统节日可以看出, 中国传统节日多以岁时节令为主, 侧重世俗性, 体现着中国人的美德、风尚, 尊老爱幼, 互叙亲情, 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西方传统节日关注宗教人物和事件, 具有较浓的宗教性, 表现的是人们的互动性、众人参与性、狂欢性等, 以自我为中心, 崇尚个性张扬。在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 有助于学生避免用本国的文化、道德、价值观作为标准去衡量、评判异国文化, 避免拒绝任何异国文化狭隘的民族主义态度; 提高自己鉴别、鉴赏异国文化的能力, 提高对本国文化的敏感性, 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提高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 《英语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李强.文化多样性与英语教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 邓炎昌, 刘润清. 语言文化即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语教学与研究社,1989.

[4] 方文惠. 英汉对比语言学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