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疗风险分析及防范

摘 要 急诊医疗风险原因为医学发展的局限性,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的复杂性,仪器、机械设备故障,沟通不良及服务态度差、医疗技术不精及社会心理因素等。

防范对策主要为健全急诊风险管理机制,加强急救意识和急诊管理,提高急救人员的全面素质,保持良好的医惠沟通等,依法从事及强化政府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职能等。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 急诊 医疗风险      医疗服务行业,既是一种高技术行业,又是一种高风险行业【sup】[1]【/sup】。

急诊要求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时,能在最快时间内给予专业、科学的救治。

急诊科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危重、紧急且涉及面广,没有经过分诊,潜在的危险多的不同患者,具有高风险性,也存在导致医疗纠纷和投诉发生的隐患。

近年来,患者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医疗纠纷也逐渐上升【sup】[2]【/sup】。

急诊医疗风险分析   医学发展的局限性:医学的发展必然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现代医学不断进步,但仍然有一些疾病为医疗所无法企及。

因此,医疗活动存在着诸多不可预知或控制的风险,常常被人们所忽视误会,导致些纠纷的发生。

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的复杂性:疾病固然有共同的特征和规律,但它在每一个患者身上的表现都会有所不同,疾病的共性寓于临床患者千差万别的个性表现之中,因而临床表现差异很大,特别是急危重患者,疾病的转归很难预料。

仪器设备故障:急诊绿色通道应畅通无阻,但也不排除仪器设备发生故障的可能性。

如抢救仪器如呼机、心电监护仪、洗胃机等设备性能陈旧,只能勉强维持运转,一旦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很容易使患者及家属不满,导致纠纷。

规章制度不健全:规章制度由于制订的年代不同,制定时所处环境不同,其相互间矛盾或脱节的现象时有发生。

急诊医疗流程不够规范或过于复杂,各环节衔接不合理。

工作责任心不强:诊断不清或病情变化时观察不仔细,处理不及时;责任心不强,工作粗心,在诊疗过程中产生差错,造成患者和家属的不信任,产生纠纷。

急诊工作繁重且无规律,患者多、病重、病种杂,医务人员易身心疲惫,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慢,工作质量下降,致使发生过错的概率增加。

业务技术不精湛、应急能力差:急诊工作要求医务人员有精湛的业务技术和良好的应急力。

如对患者的病情变化缺乏判断能力,影响前瞻性措施的落实;或基本功不扎实遇到实际抢救工作,心慌意乱,不知所措,影响及时救治。

医患沟通不畅:由沟通问题引发的风险仍然是常见问题,由于患者及家属的文化水平存在差异,遇到医生态度不够热情,解答不够细心,交代不够清楚极易引起误会而引发医患纠纷。

社会心理因素:亲人去世可使亲属情绪失控迁怒于医护人员;受病痛折磨的患者也可能心情焦急,发泄于医护人员

社会上的一些非医护人员可能同情患者的痛苦,而误会医护人员,进而发生纠纷。

急诊医疗风险防范   健全急诊风险管理:建立急诊风险管理机构,由科主任负责,明确职责,落实组织,实施诊疗全程风险监控,消除安全隐患。

对已经发生的医疗争议,及时报告、妥善处理,降低成本。

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医疗活动中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保持良好的医惠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增加患者的满意度,更好地配合治疗,从而减少医疗争议的发生。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经常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急救急诊基学习和急救操作培训,定期派送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规范医疗文书:特别是三无患者(无主、无钱、无意识)和收住大批量患者时更应重视文书的完整及保存。

切不可因工作患者多只顾操作,忽视记录,尽量做到及时、准确、客观。

增强医疗风险教育:用真实事例不断教育医生,敲响警钟,增强风险意识,工作中一定要慎独。

建立合理预案,正确应对突发事件【sup】[3]【/sup】:急诊医疗作为医院最前沿的对外窗口,常面对着各种突发应急事件,为了提高急诊医疗中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保障急诊医疗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稳定,必须制订急诊医疗安全应急预案。

依法从事:在临床诊疗活动中,患者认为个人权利受到损害时,就可能投诉或使用法律程序来处理医疗争议,甚至会对医护人员采取一些不正当的行为威胁医护人员【sup】[4]【/sup】。

组织医务人员学习《侵权责任法》、《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不断加强法律意识,使其在诊疗行为能依法办事。

加强政府在卫生事业中的公益性:目前人民群众越来越高的健康需求与医疗服务的相对供应不足是卫生工作中存在的基本矛盾。

政府相关部门必须研究如何维护医院的公益性质,坚定不移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卫生事业发展道路【sup】[5]【/sup】,坚持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改革医疗服务体制。

总之,要不断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培训人材,提高人材素质。

完善设备设施,开展优质服务,提高风险意识【sup】[6]【/sup】,紧密结合急诊自身的特点,不断探索,加强急诊学科建设,走出急诊风险,同时赢得社会和患者急救急诊的理解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谢红莉,张秀华,王爱华.论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持有原则[J].中国医院管理,2003,23(6):32.   2 赵铮民.从多维角度看医疗纠纷的形成及防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4):309—311.   3 王与荣,孙海晨,申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急诊运行模式与安全管理的做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5):522—524.   4 杨玮.谈急诊工作医疗纠纷防范和应对[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0,8(4):78—79.   5 钱超,白均生,任剑峡.医疗风险的致因分析及其有效防范[J].临床急诊杂志,2010,11(1):54—57.   6 娄月红.急诊医学风险及对策[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0,5(3):268—269.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