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拓展消费信贷业务的新思考

【摘要】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对于消费信贷业务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现象,本文重点分析了产生现象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毕业论文网 /2/view—12099995.htm  【关键词】商业银行 消费信贷 原因 对策    一、商业银行拓展消费信贷业务的难点分析    (1)消费承贷能力偏弱是制约商业银行发展消费信贷业务的重要原因。

本文所指的承贷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消费者的心理承贷能力,另一方面是消费者的经济承贷能力

就前者而言,由于中国普通消费者长期受传统人生价值观和消费习惯的影响,祖祖辈辈以勤俭持家为戒条,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向银行借钱。

即使有些人所从事的职业收人稳定,前景看好,将来也有偿还能力,但对于负债消费也总有些接受不了。

就后者而言,目前,各家银行所推出的消费信贷品种主要是面向城市家庭。

那么,一般城市家庭在经济上是否有承贷能力呢?据统计,我国城市家庭月均收人大约在1500元左右,扣除日常消费支出约1100元,能够用于储蓄的仅为400元。

以这样的收人水平和户均储蓄能力面对价值高达十万元,乃至数十万元的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品,其承贷能力显然是不够的。

事实上,不仅在中国发展消费信贷有赖于消费者的承贷能力,从许多发达国家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历史经验看,居民家庭的承贷能力大小也往往是决定是否负债消费的主要原因。

(2)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给开展消费信贷工作增加了难度。

一是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长时间调整使得人们对未来的就业环境和收人预期看不准,因此不得不将本来可以用于消费的钱积累起来,以备以后买房、抚养子女、养老、就医等基本生存之需。

二是社会财富分配不公,造成大量社会剩余资金沉淀,不能顺利进人消费环节,造成社会的扩大再生产难以正常进行。

三是相关改革政策不配套,使得各项改革措施相互制肘。

住房消费信贷为例,由于我国住房制度改革走走停停,举步艰难,城市居民住房历史上形成的福利分房制度仍在以各种形式延续,许多身在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等、靠、要的心态一时还难以消除。

即使一些收人稳定、有承贷能力的单位员工,也不愿借钱自己买房。

而且,由于住房开发受非市场因素影响较大,价格居高不下,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住房消费信贷的发展。

(3)金融监管过严,给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创新增添了难度。

这几年,国家在金融政策取向上,逐步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相继出台了《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担保法》、《贷款通则》以及《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无疑对维护正常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与此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商业银行的手脚,使其业务创新更为困难。

比如向借款人发放信用贷款间题,《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以及最近颁布的《金融违法处罚办法》都作了严格的限定。

这在我国目前信用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对于防范大额批发信贷业务风险十分必要。

而对诸如消费信贷这样的小额零售业务而言,就显得碍手碍脚。

二、促进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对策    (1)建立规范的消费信贷制度,用制度保障消费信贷业务的稳步发展。

当前,重点是着手建立规范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标准,制定个人信用的统一信用标准和信用评定办法。

完善消费信贷商业保险制度,制定政府的保证保障制度,建立必要的消费信贷资金供给机制。

还应结合我国的资本市场发育状况,培育一些能够融通长期资金的市场主体,开发相应的融资工具,为消费信贷提供更为充足和广泛的融资渠道。

(2)搞好市场调研,选择合适的消费信贷对象。

消费信贷是通过借鉴国外经验而推出的信贷业务新品种。

如何有效促进这一业务品种在我国的健康发展,使其产生拉动有效需求,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效果?笔者认为,选择消费群体至关重要。

我国,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了信用消费的观念,特别是那些文化素质较高、参加工作不久、有稳定收人又有消费欲望的年轻人,他们大多是消费信贷的拥护者,并将有可能成为消费信贷的主体。

收人水平上看,高收人阶层消费活跃但借贷需求欲望不强,低收人阶层有借贷需求但无承贷能力

因此,应把中等收人阶层和具有较好预期的青年消费群体作为消费信贷主要营销目标。

通过制定一些配套的激励措施,着力启动这部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除此之外,在地域上要扩大消费信贷的营销领域,应在开发和巩固城市市场的同时,逐步把消费信贷从城市引向广阔的农村。

(3)适应社会需要,开发适应范围更广的消费信贷品种。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以及服务类消费需求将逐渐增多。

因此消费信贷在品种开发上不能只停留在满足人们在住房、汽车、耐用家电等纯消费品上,还应及时开发适应现代社会多方面需求的新业务品种。

当前,人们较为关注的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消费需求

面对我国独生子女相继进人接受高等教育年龄段和国力不足不能承担个人接受高等教育费用的国情,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高等教育将是人们消费需求中主要消费领域之一。

银行开拓消费信贷必须长期关注这一领域的消费动向,及时提供优质服务,拓展在这一领域的业务阵地。

二是服务性消费需求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在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将日益增强。

银行部门应抓住机会,积极渗透,尽快将这一领域的消费信贷开办起来。

三是农民生产消费

一般讲,如果让农民用贷款购买彩电、冰箱等纯消费性商品,他们会觉得划不来,也舍不得。

但是,如果银行肯为农民购买其急需的农机具发放贷款,农民肯定欢迎。

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拥有9亿农民的农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潜在市场。

(4)银行与生产、流通企业联合,共同促进消费信贷业务发展。

银行开办消费信贷业务,是一项银行、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等多方受益的好事。

银行所开办的消费信贷业务中,无论是住房、汽车,还是家电产品,都将为相应的生产厂家和销售部门带来新的商机。

为此,银行应加强与生产和流通企业的联动与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共同促进此项业务的开展。

如对于消费者顾虑最大的承担消费贷款利息间题,就可以设想由所购商品的生产企业或经销商承担消费贷款利息的方式解决。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