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的药学研究概况

【摘要】在广泛文献检索基础上,对柿的资源状况、药用历史、食用价值、质量标准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深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毕业论文网 /6/view—11595475.htm  【关键词】柿;药学研究进展;综述   【中图分类号】R28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6—0040—04   Abstract:   Keywords:   柿Diospyros kaki Tunb.原产于我国,是著名的“铁杆庄稼”,栽培历史长达3000多年。

分布十分广泛,是我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的食用品种。

柿因其独特的风味,较高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笔者对有关柿的资源状况、药用历史、食用价值、质量标准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旨在为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柿叶资源、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柿叶医药保健品提供参考。

1资源状况   全世界柿树有6属450余种,其中我国有2属50多种。

我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柿树生产国,目前栽培面积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

其中栽培的柿子品种多达800种以上,是我国五大水果(葡萄、柑桔、香蕉、苹果、柿子)之一。

我国以黄河流域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5省栽培最多,产量占全国的70%~80%。

其中,柿果、柿蒂、柿霜、柿漆、柿饼、柿花、柿叶、柿皮、柿木皮及柿根均可作为药用。

2药用历史   柿子有清热、润肺、止渴作用;柿蒂已载入中国药典,其性苦、涩、平,归胃经,具有降逆止呕之功效,临床上多用于呃逆症状,代表方剂主要有:柿钱散治呢逆(《洁古家珍》)、柿蒂散治血淋(《奇效良方》)、柿蒂汤治胸满咳逆不止(《济生方》)和丁香柿蒂汤治咳逆(《妇人良方》)等。

柿叶入药最早见于明《滇南本草第一卷》“柿花”项下,曰:“经霜叶敷臃疮。

”《本草再新》中记载柿叶“味苦,性寒,无毒,专入肺经,治咳嗽吐血,止渴生津。

”《分类草药性》亦记载柿叶可“治咳嗽气喘,消肺气胀。

”《广西中药材标准1990版》收载中药柿叶,其性味“苦、酸、涩、凉”,功能与主治为:“清肺止咳,凉血止血,活血化癖,降血压,用于咳喘,肺气肿,各种内出血,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冠心病。

”   3食用价值   柿叶资源丰富,入药方便,疗效确切,是古代民间常用的药材。

目前以柿叶为原料的中药制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如由柿叶单味药材提取物制成的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脑心清片”和“脑心清胶囊”和以柿叶为主药的中药复方制剂脑心宁胶囊,作为新型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用药已应用多年,疗效确切,效果显著。

另外,柿叶作为一种保健食品,可制成各种饮料和食品,如柿叶茶、柿叶保健茶、柿叶奶茶、柿叶饮料、柿叶晶等功能保健食品,在我国和东亚各国颇受欢迎。

柿子的加工在我国有近千年的历史,主要是制成柿饼,但随着人们对柿子中各种成分和药用价值的进一步了解,以及科技水平和加工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除柿饼外,柿子加工品还有柿子果酒、柿子醋、柿子汁饮料、柿子糕、柿子脯、柿子果冻、柿子果酱、柿子果丹皮、柿子面、柿干等。

4质量标准研究   4.1性状鉴别完整柿叶叶片呈椭圆形或宽卵形,灰绿色或黄棕色,长5~17cm,宽3~9cm,表面略有光泽,叶脉在上表面凹下,下表面凸起,叶柄长8~20mm。

4.2定性鉴别周江煜等建立了柿叶中熊果酸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以环己烷:丙酮:乙酸乙酯(4∶[KG—*2]2∶[KG—*2]1)为展开剂,展开,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显色,置110℃烘箱内烘约8min,在可见光下观察,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在相同位置上均显紫红色斑点,阴性对照液无相应斑点。

柿叶粉末乙醇提取物进行紫外光谱扫描,结果在218nm、370nm、412nm处有较大吸收峰。

4.3含量测定总黄酮含量测定方面,李志平等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各优化条件下的总黄酮含量,其中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微波辅助法提取柿叶黄酮的最佳条件,并考察了大孔吸附树脂对柿叶黄酮的静态吸附效果,并确定了以70%乙醇进行洗脱可获得最高解吸率。

岳红等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柿叶黄酮,对条件进行了优化。

晏亦林等采用正交实验进行优选,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为指标来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及乙醇用量对柿叶黄酮的提取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佳条件为70%乙醇提取3次,溶剂用量为8、 8、6倍,提取时间为2、1、1小时。

石锦芹等以浸提温度、乙醇浓度和固液比为考察因素,对柿叶黄酮进行提取,结果表明用15倍50%乙醇为溶剂,在75℃下提取3h效率最佳。

贝伟剑等采用对大孔树脂对柿叶黄酮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表明聚酰胺和AB—8树脂效果较好。

上述研究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

甄汉深等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柿叶中齐果酸和熊果酸进行了含量测定, 为评价柿叶质量提供了依据。

周江煜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柿叶中齐果酸和熊果酸含量,色谱柱为Thermo C18,以甲醇—2%醋酸铵溶液(80:20)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04nm,结果显示,不同产地柿叶中齐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差异不大。

邹盛勤等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柿叶中齐果酸和熊果酸含量,以Kromasil C18为色谱柱,流动相V(甲醇)∶V(02%磷酸水溶液)=87∶13,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10nm,柿叶样品中齐果酸、熊果酸与其他成分分离良好,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可准确测定柿叶中齐果酸和熊果酸含量

费学谦等采用HPLC法测定了不同柿种柿叶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表明其中Vc含量排序为:野生种>涩柿品种>甜柿品种。

5化学成分   柿叶中主要含有黄酮类、萜类、萘醌萘酚类,此外还含有香豆素类、甾醇类、有机酸、脂肪酸、挥发性成分等多种化学成分

Kameda等从柿叶中分离得到了黄芪苷、kaempferol—3—O—(2‘‘—O—galloyl)—glucoside、异槲皮素和quercetin—3— O—(2‘‘—O—galloyl)—glucoside 4种黄酮苷。

Chen等从柿叶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乌苏醇、齐墩果酸、熊果酸、白桦酸、19α—羟基乌苏酸和19α,24—羟基乌苏酸等三萜类化合物。

Uc—Cachon等从柿叶中分到1个新的萘醌二聚体衍生物和7个萘醌类化合物。

周法兴等从广西产柿叶的酸性部分中分离得到一对同分异构体,为6—羟基—7—甲氧基香豆素和莨菪亭。

Funayama研究表明柿叶中含有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

安秋荣等用GC—MS法从柿叶中分离出21种脂肪酸,其中鉴定出19种。

韦建华等把柿皮的提取物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了棕榈酸、β—谷甾醇、乌苏酸、24—丙基—3—β—羟基—胆甾—5—烯、齐墩果酸、东莨菪碱和肉豆蔻酸7个化合物。

张晓凯从干燥柿蒂粗粉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齐墩果酸、熊果酸、没食子酸、没食子酸乙酯和槲皮素,其中没食子酸乙酯是首次从柿蒂中分离得到,并建立了测定了柿蒂中齐果酸和熊果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

潘旭等从柿蒂中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24—经基齐墩果酸、19α,24—二羟基乌苏酸、白桦酸和barbinervic acid。

6药理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柿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血管扩张(软化血管)、降脂降压、抗氧化、止血、抗菌、降血糖、对特异性皮炎的抑制作用等多种功效。

柿叶提取物能增加离体兔心和在体蛙心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强小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

黄树莲等实验表明柿叶提取物使麻醉狗心脏负荷减少、总外周血管阻力和血压明显下降、冠脉流量明显增加、心肌耗氧量下降;并进一步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柿叶提取物能显著改变血液的理化特性,降低血液的粘滞性,有利于防止或减轻红细胞之间的粘附、沉积和聚集,即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的作用。

柿叶提取液和柿叶茶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酷(TG)和总胆固醇(TC)升高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吴小南等实验结果发现鲜嫩柿叶汁可明显抑制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体重增加,对TG和LDL—C的升高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对于HDL—C的降低有明显的升高作用,表明鲜嫩柿叶汁有一定的减肥降血脂作用,为柿叶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陈丽等通过建立饮食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连续给药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来研究柿叶黄酮对饮食性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柿叶黄酮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脂质代谢紊乱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对防治高脂血症和改善血液流变学有积极的意义。

林赛榕等把以鲜嫩柿树叶为原料制成的柿树茶喂养高血脂大鼠后,观察血清LPO和红细胞SOD,结果表明,柿树茶可以降低其血清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和提高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清除氧自由基的抗氧化作用。

柿叶能使小鼠出血时间缩短447%,凝血时间缩短34.3%;董长宏等从胃粘膜出血的患者中观察到,柿叶粉可有效止血,有效率达到90%,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柿叶粉不仅可以减少胃粘膜出血,而且还可以预防胃溃疡的形成。

王树松等采用妊娠大鼠灌服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造成不完全流产模型,观察柿叶对早孕和中孕大鼠药物流产子宫出血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柿叶可有效减少出血量,对早孕和中孕大鼠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有一定的止血作用。

纪莉莲等以柿叶提取物对7种常见的食品腐败菌及致病菌进行抑菌试验。

结果表明,柿叶具有较强的拮抗食品腐败菌与致病菌的活性,对各供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为0313g/ ml和0625g/ml,抑菌率达到90%以上。

徐锦龙等研究柿叶提取物对高血糖大鼠的血糖及肝糖原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证实柿叶提取物可显著降低空腹血糖(P   75治疗呃逆   柿蒂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置管引流术后继发顽固性呃逆的51例中,治疗有效率可达94.1%,而常规药物只有765 %。

谯兴兰等以丁香柿蒂汤治疗80例恶性肿瘤病人化疗后呃逆症,58例显效,18例有效,4例无效,有效率为95%,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疗法。

综上所述,虽然柿的相关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就目前研究状况,柿的物质基础、质量评价和药理作用方面还缺乏系统研究,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为进一步扩大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河北农业大学.果树栽培学各论[M]. 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9: 274—294.   [2] 林娇芬, 林河通, 谢联辉, 等. 柿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开发利用[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5, 31(7): 90—96.   [3] 王军. 牛心柿、橘蜜柿清汁的加工艺研究. 硕士论文. 陕西师范大学, 2005.   [4] 张浩. 柿子果酒最佳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D]. 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5] 马兰花. 柿子药用成分分析及研究[J]. 山西林业, 2001, (5): 29—30.   [6] 冉先德. 中华药海(上)[M]. 哈尔滨: 哈尔滨出版社, 1993:1249.   [7]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S].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 233.   [8] 明?兰茂.滇南本草第一卷[M]. 云南: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75: 332—335.   [9]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广西中药材标准1990版[M]. 广西: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70—71.   [10] 贝伟剑, 姚江雄, 王虹, 等. 脑心清片防治脑动脉硬化疾病研究进展[J].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5, 4(8): 804—806.   [11] 罗杰, 贝伟剑, 徐腾, 等. 脑心清片质量标准的研究[J]. 中国新药杂志, 2004, 13(7): 625—627.   [12] 蔡越冬, 杨少锋. 脑心清片治疗脑动脉硬化症和冠心病心绞痛60例临床总结[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1, 12(6): 414—416.   [13] 黄中汉. 脑心宁胶囊的制备与应用[J]. 广东药学, 2000, 10(6):34—35.   [14] Bae D K, Choi H J, Park M H, et al. The study of functional beverage from Korean persimmon (Diospyros kaki L. folium )leaf [J] .Korean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0, (32): 860—866.   [15] Choi C. Studies on investigation into biologically activated substances from Korean persimmon leaves and developing high function beverages[J]. Report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2000 (supplement): 149—150.   [16] 刘月梅, 白卫东, 鲁周民, 等. 我国柿子加工研究进展[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7, 22(2): 152—155   [17] 甄汉深, 张三平, 唐维宏. 柿叶鉴别的实验研究[J]. 中草药, 1998, 29(9): 627—629.   [18] 严铸云, 文佳燕. 川产柿叶的生药学研究[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 24(3): 42—44.   [19] 周江煌, 侯小涛, 黄天静, 等. 广西产柿叶质量分析研究[J]. 中药材, 2012, 35(1): 47—49.   [20] 李志平, 尹笃林, 李辉, 等. 微波辅助提取柿叶黄酮[J].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27(1): 110—113.   [21] 岳红, 赵晓莉, 张颖.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柿叶黄酮的工艺研究[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5, 17(3): 421—423.   [22] 晏亦林, 杨桂兴, 李云秋. 柿叶黄酮提取方法研究[J]. 中药材, 2003, 26(11): 811—812.   [23] 石锦芹, 黄绍华, 胡欣恺, 等.柿叶黄酮类化合物乙醇提取工艺的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1999, 23(3): 264—267.   [24] 贝伟剑, 彭文烈, 罗杰. 柿叶黄酮的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提纯富集[J]. 中成药, 2005, 27(3): 257—261.   [25] 甄汉深, 辛宁, 陈勇, 等. 薄层扫描法测定柿叶中熊果酸含量[J]. 中药材, 2001, 24(3): 182—183.   [26] 甄汉深, 黄珊映, 唐维红. 柿叶中齐果酸含量测定[J]. 中药材, 1998, 21(7): 354—355.   [27] 邹盛勤, 孙伟.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柿叶中齐果酸和熊果酸[J].分析试验室, 2009, 28(4): 18—21.   [28] 费学谦, 周立红, 龚榜初. 不同柿种柿叶维生素C和酚类物质的差异[J]. 林业科学研究, 2004, 17(5): 616—622.   [29] Mallavadhani U V, Panda A K, Rao Y R. Pharmacology and chemotaxonomy of diospyros [J]. Phytochemistry, 1998, 49(4): 901—951.   [30] 马彦. 柿叶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4, 25(1): 10—16.   [31] Kameda K, Takaku T, Okuda H, et al. Inhibitory effects of various flavonoids isolated from leaves of persimmon on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activity [J].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1987, 50(4): 680—683.   [32] Chen G, Lu H, Wang C, et al. Effect of five triterpenoid compounds isolated from leaves of Diospyros kaki on stimulus—induced superoxide generation and tyrosyl phosphorylation in human 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s [J]. Clinica Chimica Acta, 2002, 320(1—2): 11—I6.   [33] 陈光, 徐绥绪, 沙沂. 柿叶化学成分研究(I)[J].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000, 10(4): 298—299.   [34] Ue—Cachon A H, Molina—Saunas G M, Said—Fernandez S, et al. A new dimeric naphthoquinone from Diospyros anisandra [J].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2013, 27(13): 1174—1178.   [35] 周法兴, 梁培瑜, 文洁, 等. 柿叶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草药, 1983, 14(2): 4—6.   [36] Funayama S. Study on extraction and isolation of persimmon flavone glucosides [J].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1979, 27: 2865—2869.   [37] 安秋荣, 郭志峰. 用GC—MS法分析柿树叶中的脂肪酸[J]. 分析测试学报, 2000, 19(1): 74—75.   [38] 韦建华, 蔡少芳, 甄汉深, 等. 柿皮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0, 16(14): 102—104.   [39] 张晓凯. 柿蒂活性成分的研究[D]. 湖北中医学院, 2008   [40] 潘旭, 具敬娥, 贾娴, 等. 柿蒂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8, 25(5): 356—359.   [41] 梁催, 符福民. 柿叶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J]. 药学通报, 1985, 20(4): 245.   [42] 韩克慧, 韩道昌, 张益民. 柿树的药理和临床应用[J]. 中成药研究, 1983, 7(l): 27—28.   [43] 黄树莲, 陈立峰, 陈德钊. 柿叶提取物对麻醉狗心功能与血液动力学的影响[J]. 广西医学, 1983, 5(5): 230—232.   [44] 黄树莲, 农兴旭, 陈德钊. 柿叶提取物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药学通报, 1983, 18(6): 52.   [45] 林赛榕, 汪家梨. 吴小楠. 柿叶茶抗氧化、降血脂作用的实验研究[J]. 海峡药学, 1996, 8(4): 14—15.   [46] 吴小南, 汪家黎. 鲜柿叶汁对实验性高脂大鼠减肥降脂作用的观察[J]. 中国公共卫生, 1999, 15(4): 302—303.   [47] 陈丽, 梁宇红, 马新博, 等.柿叶黄酮对高脂血症大鼠脂肪肝和脂蛋白代谢相关酶的影响[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1, 28(7): 606—611.   [48] 董长宏, 王辛秋. 柿叶粉治疗胃粘膜出血20例临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1994, 2(3): 44—49.   [49] 王树松, 宗文萍, 徐铎. 柿叶对早孕和中孕大鼠药物流产子宫出血的影响[J].河北中医药学报, 2004, 19(4): 1—4.   [50] 纪莉莲, 张强华, 崔桂友. 柿叶抗菌活性的研究及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J]. 食品科学, 2003, 24(3): 129—131.   [51] 徐锦龙, 王一奇, 徐佳丽, 等. 柿叶提取物对高血糖大鼠血糖及引糖原含量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0, 28(2): 413—415.   [52] 邓航, 黎荣, 林兴, 等. 柿叶三萜粗提物对糖尿病小鼠血糖及其肝糖原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 2012, 23(5): 1198—1199.   [ 53] Kotani M, Matsumoto M, Fujita A, et al. Persimmon leaf extract and astragalin inhibit development of dermatitis and IgE elevation in NC/Nga mice [J]. 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2002, 106(1):159—166 .   [54] 余云真, 于中原, 郭进. 脑心宁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实验与临床观察[J].解放军医学杂志, 1988, 13(1):30.   [55] 广若. 用柿叶对付心脑血管病[J]. 白云医药, 2003, (2): 31   [56] 郭坟, 董晓萍. 柿叶研究概况[J]. 重庆中草药研究, 1999(40): 164—166.   [57] 何延良, 赵荣莱, 王晓中. 止血4号化学成分含量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 1986, 11(9): 40—42.   [58] 董长宏, 王辛秋. 柿叶粉治疗胃粘膜出血20例临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1994, 2( 3): 44—49   [59] 高坚. 复方柿叶丸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J]. 新医学, 1991, 20(3): 155   [60] 江维克, 周涛. 柿叶―种具有巨人开发潜力的资源[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997, 19(2): 52—53.   [6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8医院制药厂. 柿树叶的实验研究及初步疗效观察[J]. 中草药通讯, 1973, 58(3): 8—10.   [62] 柴松岩, 张世臣, 蒲志良, 等. 临床治疗面部黄褐斑247例的体会[J]. 新医药学杂志, 1979(1): 57   [63] 盛敬伟, 徐萍, 李学林, 等. 柿叶的药用[J]. 河南中医药学刊, 1995, 10(6): 24—33.   [64] 崔杰, 徐长亮, 李树祥. 柿蒂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置管引流术后顽固性呃逆疗效观察[J]. 河北中医, 2012, 34(6): 838—839.   [65] 谯兴兰, 朱庆芬, 金玉芹. 丁香柿蒂汤治疗肿瘤化疗后呃逆80例[J]. 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7): 52.   (收稿日期:20150627)。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