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编就编—自由编童话] 童话它们自由了600字

儿童自幼对童话就有特殊的情感,咿呀学语时就在妈妈或外婆娓娓动听地讲述《狼来了》、《丑小鸭》等脍炙人口的故事中开始他们童话生涯,儿童的生活也从此充满童话般的色彩,对童话表现出特殊的兴趣。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进入中高年级以后,儿童童话的积累逐日渐丰。他们基本上掌握了童话写作的一般技法,积累了一定的编童话的经验。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自由编写童话的训练,就像教幼儿学习走步,先是让孩子扶栏学步,到了孩子基本走稳步子时,就放手孩子自己走路。教小学生童话道理一样,也有一个从“扶”到“放”的发展过程。

这里所谓的“放”,就是放手学生自由童话。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想问题,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但是“放手”不等于“撒手”,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些贴近儿童生活实际,易于被儿童感知,并为儿童所感兴趣的内容和材料,以此点燃他们的写作激情。如让学生利用他们心爱的文具盒和文具等实物编童话,给孩子选择他们喜欢的卡通人物编童话,以儿童比较熟悉或喜爱的小猫、小狗等小动物编童话等等。有经验的老师还常常用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拼凑成各种图案让学生展开想象,自由编写童话;用两个词语“搭桥”,把两个毫不相干的词语牵扯在一起编写童话,如“猴子、月亮”,学生通过想象把两者联系在一起,编出《猴子捞月亮》、《猴子到月亮上做客》等很多内容各异的童话,以此增添学生编写童话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作文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是在玩一场游戏,他们就会乐于在童话的梦幻世界里,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解读他们童话”般的生活。

让小学生自由童话,教师还要给予必要的提醒:童话需要以拟人化的表现手法把“物”视为人来写,赋予其人的灵性,但又要符合生活常理,要保留“物”的本身特点。如童话《小鸭的问号》中写到:……那你为什么还要吃石子儿呢?小鸡说:“我没长牙,是把米粒整个吞下去。靠这些石子儿把米粒磨碎,帮助消化。”童话例文中既把小鸡人格化,又保留了小鸡石子儿帮助消化的“物”的本身特点。再如《绿野仙踪》中的稻草人说:“如果不论谁践踏我的脚趾,或拿针刺我的身体,那也不打紧,因为我不会觉得痛。”话语中凸现了稻草人“物”的特点。

教学实践中,有经验的老师还会注意结合教科书中学习过的童话,有意提醒学生去感知童话故事的基本构成要素:角色,既故事中的人物有那些。时间,既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地点,既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事件,既发生了什么事情,经过怎样,有什么样的结果。这样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编童话的技法。切忌格式化的讲解,否则,只能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孩子们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所有的东西都有灵气,有生命。所以,在训练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放手学生在想象王国自由遨游,怎样想就怎样写,鼻子、嘴巴、耳朵、牙齿、舌头会互相争功;铅笔、书本会捉迷藏;柳树会跳舞,小花会唱歌;小鸟会变魔术;森林里会举行一年一度的音乐会……当你被孩子们带入童话世界时,你不得不惊叹,他们的世界如此美丽。

例文引路:

例文一狮子和大象

程洁。

狮子一直很想击倒它最强大的对手———大象。它最害怕大象那巨大而有威力的鼻子,所以一直不敢轻举妄动。它日思夜想,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

狮子假装虞诚地奉承大象道:“尊敬的大象,您的形象就是伟大的象征。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