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津少液是大事儿(1)

懒兔子。

1.人体里有多少种气?

除了先天以外,脾胃人体所有气的来源。

中医里有句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我们好好学习中医吧,保持正气,将会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所谓“新气象、新面貌”,我们就从最根本的“气”开始讲起。

先来说说我们身体里到底有多少种“气”吧!

(1)元气。

元气又叫真“气”,是爹妈给的,是人体最基本的气。有些孩子从生下来发育就比较迟缓,各脏腑功能比较弱,就是因为先天的气不足。而这个气又和孩子出生时父母亲的身体健康状况有关,所以大龄生育问题,不仅仅是能不能生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生出“好孩子”的问题。

(2)宗气

宗气是指积聚在胸中的气,由肺吸入的空气和脾胃生化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宗气通过心肺的功能,输布到全身。宗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和肺有关,比如呼吸、声音、嗅觉。我们常听到有些小女孩儿说话的声音像蚊子发出的嗡嗡声,这就是宗气不足的表现。同样,对于那些嗓门儿特别大的人,我们一般都会说:“宗气很足。”二是和心有关,比如心脏搏动的强弱或者节律是否正常。

(3)中气。

中气指的就是脾胃之气”。脾胃消化水谷精微产生中气,中气又反过来维持脾胃的正常功能。中气足,脾胃功能才强:中气不足,或者中气下陷,就会出现好多脾胃问题,比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痛、气虚、胃下垂、脱肛等问题。子宫脱垂也属于中气不足。

(4)营气

我们经常听医生说“营卫不和”“营血不足”,那到底“营”是指什么呢7。

看图吧!

营气就是和血一起行于脉中的气。它是由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在血脉里,和血一起运行于人体的全身,所以叫“营血”。因为它和血如影随形,因此营气不足,就会血虚,就会出现头晕目眩、唇甲无色、月经量少、闭经等情况。

营气因为是在血脉中,在身体里面,所以属性为阴。

(5)卫气。

卫气生于水谷,源于脾胃,在人体上下左右流窜,处在皮肤和肌肉之间。它就像一道护卫,保护肌体免受外邪的干扰,同时营养肌肤和毛发。另外它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开合毛孔。

卫气依靠毛孔的开合调节身体的温度。当身体很热时,就打开毛孔,让热气随着汗液排出:当身体感受到外界的寒冷时,卫气又将毛孔关闭,以抵挡寒邪。

卫气和营气,一个在血脉里,一个在血脉外,人体的体温是否能正常,完全看营卫两气是否调和。所以一般感冒发烧了,医生都会说是“营卫不和”,意思就是卫气已经不能很好地开合毛孔调节营气的温度了。

卫气在血脉外,在体表,因此属性为阳。这就是卫阳营阴的由来。

(6)五脏之气。

五脏就是“心、肝、脾、肺、肾”,这五脏都有自己的气,所谓“脏气”。每个脏气都负责自己脏腑功能的调节,要是脏气坏了,功能就会失调发生病变。

好了,人体的所有气都在这里了。看完后你们就会发现,所有的气,除了先天以外,后天全部靠水谷精微来生化,都靠脾胃之气来供给,所以脾胃是根本,是人体所有气的来源。保护好脾胃,不是为了能吃能喝,而是为了有“气”。

2.气病到底是个什么病?

气不好,都会生哪些病?

既然讲到气,就想起之前在百度上看到的一段描述“气场”概念的话,实在精辟,一定要摘录出来与大家分享。

气场是对人散发的隐形能量的描述.它是人能把握到的自然规律的多少。人越顺应自然规律,气场就越大.越背离自然规律.气场就越小。自然规律正好与人的身体和心理活动的规律一致。

把个人看得越平凡.越渺小.就越符合自然规律(在自然中人当然是渺小的),气场就越大,做事就越顺利,心想事成,得道多助。相反地,总是唯我独尊.认为自己了不起的人.即背离了自然规律.也就没了气场。这种人往往事与愿违.失道寡助。

这里指的气场我认为是一个人身体所有气体的综合,但主要是前文所说的“宗气”,因为宗气主管心肺。心境坦荡明亮,心胸开阔,气息条达,就一定宗气很足,气场很强。

放低自己,低的就是姿态,强的就是气场

下面继续聊气,浑身上下里里外外这么多种气,看看气不好都会生哪些病。

(1)气虚。

看到这个词,懒癌同胞们已经懒得看了,都说过很多次了。所以这里就简单再提一下,具体表现为:说话有气无力、四肢萎软、气短、自汗、容易疲倦、容易感冒、內脏脱垂等,还常见齿痕舌。

这种情况的调理方法就是补气了。一般用四君子汤和补中益气汤。

四君子汤:人参6克,白术6克,茯苓6克,炙甘草3克,加生姜和大枣水煎服。(剂量换算自《景岳全书》,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这四君子汤是补气的打底方剂,也可以单独使用。为什么叫“四君子”,意思就是有了它们四个像君子一样充满正气的朋友在,那些病邪就像小人一样无处可藏只能逃跑了。

方剂中自术和茯苓都入脾经,除湿泻满;人参、甘草入脾胃经,补中益气。说到底,这个还是补脾胃的方子,所以脾胃之气是人的根本,所有正气之源。

另一款补中益气汤,现在药店有中成药卖,叫补中益气丸,效果也是一样的,就是药性稍微缓和些。

(2)气滞。

气体最好的存在状态就是流动。如果气体凝固在一个地方,我们就叫作“气滞”或者“气郁”。心情不好、饮食失调或者感受外邪,都会引起气滞。

气滞的主要表现有:疼痛胀闷。比如气滞胸胁就会胸胁胀痛,气滞肠胃就会胃胀腹痛。气滞作痛的特点就是时轻时重,而且还会窜通,部位不定。

这里可以看出,胸胁胀痛的原因一般在肝胆,胃腹胀痛的原因一般在脾胃所以用药的侧重也会有所不同。

好吧,乳房胀痛确实也算。

治疗的原则就是理气行气,一般用方为大柴胡汤和理中汤。

大柴胡汤:柴胡20克,黄芩10克,芍药20克,半夏15克,生姜15克.枳实20克.大枣20克。大黄10克。水煎服。(剂量来自《中医十大类方》,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药理:柴胡、黄芩入胆经,清胆火,降胆气;芍药、生姜入肝经,暖肝升陷:半夏、大黄、枳实入胃经、泻满降逆;大枣补中。所以大柴胡汤主治的就是胸胁胀痛、呕逆反酸。

从这个圆圈可以看出,用药着重在肝胆两经,重在升发肝气、滋补肝阴,降胃、胆气,清二经之火。因为胆随胃降,要想降胆气,一定要降胃气。

理中汤:人参15克,白术15克,干姜15克,甘草15克,水煎服。(劑量来自《中医十大类方》,请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药理:人参、甘草入脾胃经,补中益气;白术入脾经,泻满除湿;干姜入脾胃经.温暖中焦。

这个方子专注调理脾胃两经,偏重于治疗胃痛腹胀,尤其是腹部寒痛,食不消化,或食欲不振,口干而不想喝水。

(3)气逆。

气逆,画个圆圈就知道了。

本来气顺,人圆圈应该是这样的:但是如果气逆,圆圈就转反了:

肺气上逆一般表现为咳喘、鼻炎;胃气上逆会表现为打嗝、嗳气、呕吐、反胃反酸。

因此调理方法就是降气,用药一般为:半夏厚朴汤、苏子降气汤。

半夏厚朴汤:半夏30克,厚朴15克,茯苓30克,苏叶10克,生姜15克.水煎服。(剂量来自《中医十大类方》,请协商当地中医开药。)。

药理:半夏、厚朴入胃经,泻满降逆:茯苓入脾经,健脾除湿:苏叶入肺经,降逆消滞:生姜入肝经,助发肝气。这个方子是治疗梅核气的专方。而梅核气其实就是胃脘痞满.肺气上逆.痰涎壅滞在咽喉处。

一看这个圆圈就知道了,无非就是让该升的气升起来,该降的气降下去。思路非常简单,但是效果却非常好。这个方子治疗久咳不愈效果也很好,尤其治疗胃咳(胃气上逆所致的咳嗽)疗效更为显著。

苏子降气汤:苏叶6克,半夏6克,前胡6克,当归6克,陈皮6克,厚朴6克.桂枝3克.甘草3克。加入生姜3片,水煎服。(剂量换算自《景岳全书》,请协商当地中医开药。)。

药理:苏叶入肺经.降逆消滞:前胡、陈皮入肺经,降逆化痰,清肺止嗽:半夏、厚朴入胃经。泻满降逆;当归、桂枝、生姜入肝经,滋补肝血,暖肝升陷;甘草补中。

这个主要是降肺气效果很好。

从上面的圆圈中都可以看出,要降气,不管是胆气还是肺气,一定要降胃气,因为胆随胃降,肺气沿着胃气下降的通路才能下降。

当然,能调理气病的药方有很多种,这里简单介绍了几个比较常用的方子,只是想让大家比较清楚地了解一下,调理气机的方子都是怎么用药而让圆圈转起来的。

3.整天涌动在我们身体里的,除了欲望还有血。

血默默地存在着,不求名分。

所以,现在我们就好好讲讲血。血不好,什么体重、股市、存款,都变成了扯淡。

首先聊聊血是怎么生成的吧!血的生成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营气生化、津液生化和肾精生化。而营气津液同源于水谷精微,肾精也需要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所以脾胃功能的强弱和摄入物质的营养,都直接影响到血的生成。

由此可见,脾胃是血的祖母啊!

如果脾气健运、化源充足,则气血生化旺盛而血液充足:如果脾失健运,水谷精微化源不足,则会出现血虚、头晕眼花和面色萎黄或惨白的血虚现象。

另外,血液正常运行,主要是靠心气的推动作用,但同时还和肺、脾、肝有关。

肺负责血脉的输送。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汇聚在肺,然后肺通过呼吸,将血液输送到全身。

肝负责藏血。除了一部分血被脏腑所用以外,另一部分都藏在肝里。

人体需要运动的时候,肝就会把血放出来,补充给四肢。

然后当人处于正常状态的时候,肝再把血收藏起来。这就是肝的疏泄功能在调节血液方面的表现。

所以,如果肝不藏血,就会出现咯血、呕血、崩漏等种种出血的现象。

脾负责统血,是指脾有统摄和控制血液在血管里流动而不溢到血管外面的功能。

所以血液是否正常和以上脏器关系密切,任何一个脏器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血液的生化和运行。

除此之外,血液的运行还受到其他三个因素的影响:脉箭的通畅、寒、热。

当脉道不通时,就会出现血行不畅的现象。

当血脉过寒时,就会出现凝血或者瘀血。

当脉管过热,就会出现血行速度加快、迫血妄行、出血的现象。

综上所述,有一身好血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血是人体的基础物质,它和气一样,每时每刻支撑着人体正常运行,滋养脏腑、滋润皮肤、补养四肢。

而我们总是很傻地在意那些外界的东西,对内,却很少关心。

所以看到这里,请我们好好内省一下,我们对自己的身体到底了解多少,我们可曾真的为它用过心?

4.血有病,是什么情况。

血好容颜好:你是血虚、血瘀,还是血热?

血的病症主要表现在血虚、血瘀和血热三个方面。

(1)血虚

血虚是指体内营血不足的病理现象。营就是营气,营血就是营气化生的那部分流淌在血脉中的血。再复习一下血的生化图。

引起血虚的主要原因是脾胃功能不健,血的来源匮乏:也有或久病营血内耗,或外伤出血,以及患出血性疾病,以致失血过多等原因。

血虚的主要症状: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或萎黄、心悸、怔忡(怔忡是以阵发性,或持续发作为特点,病人自觉心中剧烈跳动的一种急性病症、失眠、神疲乏力、肢体麻木、经脉拘挛、皮肤干燥、爪甲色淡、头发焦枯。

血虚还有一个普遍的症状,就是既怕热又怕冷。阳虚的人怕冷,阴虚的人怕热,但血虚,就冷热都不舒服。

这里讲到皮肤问题,就得多说两句。女人为了滋养皮肤,与其花几千块钱买护肤品或者做美容,其实还不如定期花几十块钱开点中药补补血。补血美容的效果要比搽护肤品好太多了,它是由内而外的体现。

所以调理血虚的主要思路,就是补血。但也要结合具体情况,是心血虚、肝血虚,还是脾血虚

一般心血虚比较偏重于出现心悸、怔忡、健忘多梦、失眠等和心神有关的症状。

血虚比较偏重于出现爪甲色淡(爪甲为肝之华)、筋脉拘挛、手足发麻、月经不调、眩晕眼花等症状。

血虚比较偏重于出现食欲减退、身疲乏力、月经不调、崩漏失血等症状。

常用基本方剂:四物汤。

四物汤:熟地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川芎15克。用法:水煎服。(被誉为妇科第一方,是补血方剂之首。药方摘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药理:熟地入肾经补血滋润,益精填髓;当归、白芍入肝经滋补肝阴肝血;川芎入肝经,行气理气、最破经络瘀滞。

这里要重点讲一下气和血的问题。“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相生相伴,互相转化。

不好意思啊,卖弄英语了。我这人最大的缺点就是知识太多,中外知识都有,一不小心就冒英语单词儿,烦得我不要不要的。

所以在补血的药中,一定要有行气的药:补气的药中一定要有补血的药,这样才能气血相生,气旺血盛。如果你只是一味地吃当归、阿胶、红枣补血,可是没有气的推动,这些生出来的血还是没有办法流动。

(2)血瘀。

寒凝血脉、气机郁滞、跌打损伤等,均可引起血流不畅、局部血液停滞,于是就会出现血瘀的现象。

主要症状:局部肿胀疼痛,痛处拒按,且疼痛不移,常在夜间加剧。面色晦暗、口唇青紫、舌质黑紫、舌下静脉粗大。体表有瘀血,常伴有青紫色的瘀斑,内脏有瘀血,按压时可以感觉到有肿块,有压痛感。皮肤干燥、小腿肌肤如鳞甲、脚后跟开裂。

尤其到了冬天,腿上掉皮特别厉害,一脱秋裤,“雪一片一片一片……”。

治疗准则:活血化瘀。常用方剂: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桂枝茯苓丸。

桃红四物汤(四物汤加味):熟地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川芎15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水煎服。(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药理:桃仁和红花的效用都是活血化瘀.开滞散结。

桂枝茯苓丸和血府逐瘀汤都有中成药,功效是活血化瘀,降低血液黏度、降低血脂等(孕妇禁用)。

(3)血热。

由于局部有热,或者热人血分导致。

主要症状:心烦、口渴、身热、舌绛红,或血热妄行,出现皮肤下出血、鼻子出血、吐血、尿血等出血现象。妇女月经超前或经量过多等,也属于血热的现象。

其实我并没有骗二毛,白血病大多都属于中医里的血热证,其中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迫血妄行,而这种血热证又多发于阴虚的孩子。当然,千万不必因为孩子阴虚就引起恐慌,白血病的生成和先天体内带的热毒有很大的关系,阴虚和外邪侵袭是后天的促发因素。

治疗准则:清热凉血。

常用方剂:泻心汤、清营汤。

泻心汤:大黄10克,黄连、黄芩各5克,水煎服。(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功效:主治实热证。症状多为:心胃火旺,血分有热,眼目红肿、口舌生疮、烦燥、胸痞烦热,便秘、吐血、口渴、苔黄、脉实有力而且跳动很快。

清营汤:犀角(水牛角替代)30克,生地黄15克,元参9克,竹叶心3克,麦冬9克.丹参6克。黄连5克,银花9克.连翘6克。(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功效:主治虚热证,滋阴凉血。症状多为: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口渴或不渴,斑疹隐隐,脉很细弱但跳动很快.舌绛红而干燥。

血热当分辨实热虚热,实热者清泻凉血,虚热者滋阴凉血,两者不可混淆。区别实虚,有一个比较容易的办法,就是看症状——如果来得急,来得突然,多半是实证:如果时间拖得很长,而且病情总是反复,那多半就是虚证。比如今晚吃了顿羊肉火锅,第二天口腔溃疡、眼睛红肿、大便干燥,这就是实证。如果长期便秘,睡眠不好、心烦意乱,口腔溃疡反反复复,这就是虚证。

那会儿看《来自星星的你》,我突然超爱都教授,日思夜想,春梦无痕,这就是实证,等那阵子热过去了,就好了,也不需要用药;可是我一直都很爱高晓松,反反复复,牵延不断,世事无常,岁月更迭,这就是虚证,比较难好,药不能停。

5.身体是怎么处理水的你知道吗?

再排不出尿,就别一味埋怨膀胱了.

这篇要说的是什么呢?是津液。它是和气、血并驾齐驱的物质。津液有多重要?气没了会死人,血没了会死人,津液没了一样会死人。排名不分先后。

津液到底是什么呢?它就像空气对我们人体的意义。只不过它是液态的,而且是在身体里。它流淌在血液里、孔窍间、皮肤上、脑髓中……津,清轻稀薄一些,流动性比较大:液,浊重黏稠一些,流动性比较小。但因为它们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因此不做严格的区分。

我们先来看看津液是怎么形成的:

毫无疑问,津液来自饮食,先由胃收纳腐熟,把其中的水谷精微和部分水液分离出来给脾,然后把其余的部分输送到小肠。小肠进行清浊的分辨工作,再次把水谷精微和清液上输给脾,剩下的残渣运送给大肠。大肠接受了这些残渣后,再次把清液分离出来上交给脾,然后再进行便便制作工作。具体工作流程见下图:

脾分别从胃、小肠、大肠接收到的这些水液,就是津液的来源,所以津液的生成与脾、胃、小肠、大肠都也关系。

再看看津液是怎么输布到全身的:

先由脾气对津液进行传输,它主要有四个途径,其中三个是这样的:

然后再根据自己坐镇中焦的地理位置,充分发挥脾升胃降的功能,用身体的圆圈旋转,将津液上腾下达。

肺接收了脾的运送后,通过自己的宣发功能,把津液上输到身体的上部和四周的皮肤:通过肃降功能,把津液身体的下部和其他脏腑输送。其中,把浊液分离出来送到膀胱。

肾气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呢?就是蒸腾气化水液。当然,首先它要支持其他脏腑正常工作。

如果没有肾气的支持,这些脏腑都没有办法很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另一方面,肾气要对在膀胱中的水液进行蒸腾气化,将其中的清液气化后,让身体再次吸收,只有剩下的浊液才能化为小便从膀胱排出。

所以现在知道了吧,膀胱其实也不容易,排个尿要被好多部门多头管理,尤其是肺。

中医治疗尿潴留特别在行,就是开肺气,只需要用苏叶、枇杷叶各15克,熬水5分钟,病人喝完第二天就可以好好排尿了。苏叶、枇杷叶都入肺经,解表宣肺降逆,原理就是茶壶倒水揭壶盖儿——得把上面的盖子打开,让两边气压相等,水就能倒出来了。你现在知道了尿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就能一下子明白了。神奇吗?只要知道原理,大道至简。

肝不是主疏泄吗,所以所有的关于疏通类的项目,它都要插手。

三焦也是一种腑,是六腑这个单位的。它其实就是隐藏在腹腔内的小管道,专门用于运输水液和气体的,所以三焦通畅与否对津液的输布也很重要。

讲到这里,终于把津液的生成和输布讲完了。看看,有多少脏腑参与了身体水利工程的建设!任何脏腑功能的病变都会影响到津液所以不是你喝八杯水,你每天水分的供应量就达标了,还要看你能不能吸收和吸收的转化效果如何,而且大量或过量饮水会加重脏腑的负担。你们也看到了,为了生成和输布津液脏腑有多累!因此,中医讲究的永远都是因人而异和适度。

人体真的是复杂且智慧的机器,环环相扣,结合紧密。中医治病从来都是把人体当作一个整體来治疗的。比如,看完今天的文章,至少以后你再遇到排不出尿的情况,就不会再拼命整膀胱了——膀胱主要是执行单位,行政管理权主要在肺。

畦哦,突然发现排尿这事儿还归肺管,是不是一下敞亮了。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