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应用和质量管理现状与相应措施的探讨

【摘要】当今社会医疗水平的发展越来越依靠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特别体现在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上。

本文对影响医疗设备安全质量因素管理现状两方面进行分析,然后着重探讨加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可行建议。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医疗设备质量管理;预防性维护;计量检测   【中图分类号】R197.38【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0—0369—02近年来,医疗设备的装备水平已逐渐成为评价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各级医院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提高在区域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纷纷大量引进各类先进医疗设备尤其是大型高档设备

随着医疗设备的逐年增多,这些精密的医疗仪器在使用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设备管理上也存在诸多弊端,医疗设备安全质量问题突出,加强医疗设备管理已刻不容缓。

医疗设备管理设备计划论证采购开始,直到设备报废退役,贯穿设备的整个使用周期。

设备质量安全管理,其主要目的有:保持设备的技术状态稳定,使其能够安全、有效地完成其所承担的医疗任务;控制设备运行费用,减少意外停机时间,提高设备效益;保障安全,避免任何由设备因素给病人和操作使用人员带来各种风险与安全隐患。

因此加强医疗设备质量管理意义重大,下文从影响医疗设备安全质量因素管理现状两方面分析,提出了几点加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可行建议。

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影响设备安全质量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类:   1医疗设备自身的问题   机器主机部分和附件消耗性材料等使用年限与寿命问题

很多设备使用年份过长,还能运行,但是大多处于超龄工作状态,机器已整体老化,许多参数指标偏离正常范围,存在的很大的风险隐患。

有些耗材,如各类刀头、导管等,厂家规定属一次性材料,很多医院出于成本收费等各种因素考虑,往往采取消毒后重复使用来节约使用支出,直至这类器械材料出现破损无法继续使用为止,结果对病人和操作人员造成伤害,并可能导致设备故障。

2使用过程中的人为因素   (1)使用人员操作失误、未严格按照操作手册要求、未掌握操作要领。

尤其是一些医疗设备集中的临床科室如重症监护室、急诊科、手术室等,医护人员除了要掌握临床技能外还要对种类不同、型号各异的医疗仪器进行操作,如呼吸机、监护仪、麻醉机、人工心肺机、除颤起搏器等。

(2)缺少日常清洁保养、定期巡检。

医疗设备大量采用集成电路,因此灰尘积累、受潮等因素极易导致电容、阻抗等电气性能发生改变;机械部件缺少润滑;管路长时间没有疏通;电池长久使用未更换等一系列问题都可能影响设备安全运行

(3)医疗设备的不当维修

维修过程中由于缺乏原件、维修费用昂贵等原因,为了快速交还临床使用维修人员往往会采取一些不安全的替代措施。

如拆除滤波稳压电路;将设备的调节旋钮直接替换为开关按钮;屏蔽机器的报警功能等,这往往会给设备运行埋下安全隐患。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