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脊柱侧凸为首诊的脊柱骨样骨瘤:鉴别诊断与治疗

作者:王斌,邱勇,熊进,俞杨,朱泽章。

【摘要】 [目的]探讨脊柱骨样骨瘤脊柱侧凸的诊断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并分析其治疗转归及疗效。[方法]回顾研究1997年2月~2006年12月收治脊柱骨样骨瘤9例,年龄8~21岁(平均15.2岁),其中胸段2例,胸腰段2例,腰段5例。所有病人均以脊柱侧凸为首诊,同时伴有脊柱疼痛,Cobb’s角为10°~30°(平均22°)。1例因侧凸度数较大为30°,躯干倾斜明显,而当即行瘤巢切除术,1例8岁患者,因躯干倾斜明显,在CT证实后行手术切除。1例诊断不明者亦一期进行了手术治疗。6例病人接受了试验性口服阿斯匹林和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治疗,1个月后疼痛明显缓解,其中3例轻度脊柱侧凸明显进展,继续服用阿斯匹林和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后疼痛完全消失,停药后无复发,未予手术。另3例停止服药疼痛症状复发,予以手术切除瘤巢。[结果]所有手术患者术后均病理证实为骨样骨瘤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症状缓解;脊柱侧凸患者中5例侧凸消失或度数小于15°,4例侧凸成为结构性,在支具控制下,侧凸度数减轻。[结论]青少年腰背痛或者疼痛脊柱侧凸需考虑脊柱骨样骨瘤的可能。薄层CT横扫是最有效和最有助于定位的方法。脊椎骨样骨瘤病人可先行药物治疗,严格随访,如有需要,再行手术切除

【关键词】 骨样骨瘤; 脊柱侧凸; 薄层puted tomography is necessary to evaluate the location and features of the lesion.En bloc excision of the tumor can be suggested if the symptoms are not well relieved with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Key words:osteoid osteoma; scoliosis; computed tomography。

骨样骨瘤是青少年中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年龄为10~20岁,男女比例约为2~3∶1。骨样骨瘤好发于股骨和胫骨,脊柱部位的发生率约占全身发病率的10%[1、2]。脊柱骨样骨瘤的好发部位为脊柱后柱,尤其是椎板和椎弓根,容易引起脊柱侧凸。临床上此类患者常以脊柱侧凸为首要就诊原因,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本院自1997年2月~2006年12月共收治以脊柱侧凸为首诊的脊柱骨样骨瘤患者9例,本文对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的选择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1997年2月~2006年12月共收治脊柱骨样骨瘤9例,男6例,女3例,胸段2例,胸腰段2例,腰段5例;年龄8~21岁(平均15.2岁)。所有病人均以脊柱侧凸为首诊,详细询问病史发现所有患者均存在脊柱疼痛,与活动无明显相关,休息后不缓解,并渐出现夜间痛。从症状出现到就诊时间为3~23个月,平均14个月;确诊时间为5~14个月,平均10个月。查体主要阳性体征为脊柱侧凸,非后凸型,胸腰段长侧凸为主。脊柱区一侧的竖脊肌痉挛,触痛明显。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均存在脊柱侧凸,Cobb’s角为10°~30° (平均22°),7例伴有明显躯干倾斜,6例患者伴有侧凸的顶椎旋转(Ⅰ度),其中4例向凸侧旋转,2例顶椎转向凹侧。5例在侧凸顶椎的凹侧发现有明显的硬化骨形成,另4例平片上除侧凸外无其他阳性表现。所有病人均行以侧凸顶椎区为中心的薄层CT横扫,7例病人CT片上出现典型的骨样骨瘤表现:瘤巢、周围硬化骨(图1)。其中3例位于椎板,1例位于椎弓椎板交界处, 1例位于椎弓,1例位于椎体后外侧部分,1例位于横突。2例未能确诊者行MRI检查,在椎板后侧发现软组织水肿影,T2加权相上显示信号加强,1例显示瘤巢,另1例瘤巢显示不清。

1.2 治疗方法。

1例因侧凸度数较大为30°,躯干倾斜明显,入院后即行瘤巢切除术,1例8岁患者,因背肌痉挛伴躯干倾斜明显,在CT证实瘤巢后行手术切除。1例诊断不明者亦一期进行了手术治疗。另6例病人首先接受了试验性口服阿斯匹林和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治疗,1个月后疼痛明显缓解,其中3例患者原有的轻度脊柱侧凸明显进展,继续服用阿斯匹林和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1个月后疼痛完全消失,停药后无复发,未予手术。另3例在停药后疼痛症状复发,予以手术切除病灶。手术方法:2例整块切除,4例瘤巢刮除。除l例为椎体后部外侧病变采用前路TSRH(美敦力,美国)内固定融合术外,其余5例均采用后路手术。5例后路手术患者中,3例采用TSRH内固定融合术。骨骼未成熟患者侧凸度数超过15°或随访发现侧凸度数短期内加重者,予以支具治疗(图1)。 图1男,9岁,因发现脊柱侧凸半年就诊,伴腰背部疼痛,夜间痛明显。术前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示脊柱侧凸,胸弯23°,腰弯22° 图1a、bL3左侧椎弓根密度增高 图1cCT横扫示L3左侧椎弓根出现典型的骨样骨瘤表现:瘤巢及周围硬化骨图1d、e入院后行L3左侧椎弓根瘤巢切除、TSRH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图1f、g术后予支具治疗9个月,停止支具1年后复查,内固定在位,植骨融合牢固,胸弯消失,腰弯改善至10°。

2 结果。

本组手术治疗6例,非手术治疗3例。手术病例术中见病灶周围软组织水肿,病变处椎板增厚,皮质粗糙,瘤巢周围骨组织硬化致密,术后病理均证实为骨样骨瘤。术后疼痛症状迅速缓解。非手术治疗患者均经影像学(X线片、CT或MRI)检查确诊。本组9例患者随访5~61个月(平均32个月), 5例患者侧凸消失或度数小于15°,4例侧凸成为结构性,但在支具控制下,侧凸度数均较就诊时减轻。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疼痛症状复发。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