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保障性住房质量管理研究

[摘要]2016年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各地要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保障性住房在解决广大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源环境压力。

通过运用建设工程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原理,针对装配式保障性住房的特征,从装配式保障性住房过程、人员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旨在为装配式保障性住房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保障性住房;全面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12—0120—03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在给城市带来更多劳动力资源的同时也加剧了城市的住房压力。

保障性住房政策是目前解决低收入人群居住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价格或租金的住房,由经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

保障性住房的政策性直接决定了其造价低、质量要求高、工期任务紧等特征。

装配式建筑是指将部分或全部建筑构件根据标准化设计在预制工厂生产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装配组装,最终形成具有使用功能的房屋。

与传统的现浇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建设工期短、生产成本低、节能减排、污染少等优点,可以解决保障性住房造价低、质量高、工期紧、任务重的难题。

此外,保障性住房又满足了装配式建筑标准化程度高、政策性依赖强等特点,因此二者的结合具有显著的优势[1]。

虽然目前我国对装配式建筑在政策层面上及资金层面上都给予大力支持,但相比其他国家,我国的装配式施工工艺起步较晚,工程项目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导致装配式建筑质量问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尤其是非营利性质的装配式保障性住房,资金缺乏及管理模式落后导致其工程质量问题急需解决。

本文运用建设工程项目全面质量管理原理,针对装配式保障性住房的特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旨在为装配式保障性住房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一、装配式保障性住房全面质量管理   装配式保障性住房的全面质量管理是指政府或EPC模式下的工程总承包单位以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为核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运用系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专业化活动。

(一)提高?b配式建筑工作质量   装配式保障性住房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首先要提高工作质量,工作质量装配式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的保证,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作为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建筑,与传统现浇混凝土建筑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有较大差别[2]。

对于传统方式建造的保障性住房,工程项目质量是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制度、技术标准、合同等,对工程的安全、适用、经济、环保、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注重于建筑产品能否满足人们的一般使用属性,对生产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的要求较低。

装配式保障性住房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工程项目质量除了要满足人们对于传统建筑产品的基本使用属性之外,还应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工作质量

(二)加强装配式建筑生产质量,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加强生产过程质量,即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地保证节能环保、人员安全、施工快速、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的特性;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主要是指在装配式保障性住房生产过程中,包括建筑项目的前期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后期使用阶段,应从人员、制度、技术和施工作业四个方面建立一套完善的适用于保障性住房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体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各责任主体的工作落实到实处,全面加强工作质量以及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具体结构设置如表1。

二、装配式保障性住房过程质量管理   装配式保障性住房全过程质量管理,是指根据工程质量的形成规律,从项目决策阶段抓起,全过程推进。

装配式保障性住房项目质量管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项目决策阶段质量管理项目实施阶段质量管理项目使用阶段质量管理

(一)项目决策阶段质量管理   项目的决策阶段应从人员、制度、技术和施工作业四个方面建立一套完整的装配式保障性住房质量管理体系。

装配式保障性住房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一个组织的管理系统,其组织的构建必须既要考虑保障性住房项目开发建设的具体特点和内部环境,同时也要考虑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生产过程特点和外部环境。

(二)项目实施阶段质量管理   项目实施阶段是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的重要环节,实施阶段主要包括前期准备、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工作,其中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

装配式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实施阶段具体包括了建筑结构以及构件拆分设计、材料采购、人员配置、构件生产运输及保管等工作。

项目的施工阶段主要包括施工现场构件吊装与连接,现浇混凝土施工等工作内容;项目竣工验收主要包括质量验收资料保存和工程维护等工作内容。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项目质量主要围绕着混凝土构件的设计、生产、运输与存放、安装和维护拆除等几个方面展开[3]。

装配式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前期准备阶段质量管理,应从制度管理方面进行优化,重点解决构件拆分时构件厂与设计院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导致的构件受力性能低下的问题。

施工阶段首先要对构件表面破损和裂缝进行严格检查,在吊装前需对操作工人进行专业培训,并签订操作人员质量责任书;其次在关键节点连接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旁站监督。

项目竣工验收时由于装配式建筑质量验收资料繁多,为了方便储存和查找方便,应设立信息管理部门,将资料存为电子档,分类保存,便于后期查找。

(三)项目使用阶段质量管理   在传统现浇混凝土建筑项目建设工程中,对于建筑的后期运营与维护阶段质量工作不作为质量管理的重点。

装配式保障性住房项目而言,由于其建筑特性,装配式保障性住房建筑的后期运营与维护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反映了民众对该类型建筑甚至是政府的满意度。

因此,收集居住者对于装配式保障性住房的建议和意见,对于提高装配式保障性住房建筑质量和居住者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认可具有积极作用。

2 次访问